刘海庆
-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高凝油井筒温度场计算及流态转变分析被引量:21
- 2011年
- 高凝油含蜡量高,凝固点高,在沿井筒向上流动的过程中,当油流温度低于所含蜡的初始结晶温度时,蜡容易析出并聚集,使原油逐渐失去流动性,最终阻塞管线,严重影响开采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适合高凝油井的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得到了高凝油的黏温曲线,进而对潍北油田的高凝油井筒温度场及流态转变进行了研究,指出了解决该油田油井结蜡问题的途径,对实现高凝油的正常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姚传进雷光伦蒋宝云刘海庆
- 关键词:高凝油井筒温度场隔热油管
- SK镀渗钨内涂油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SK镀渗钨内涂油管,属于油管技术领域,其技术要点包括管体、便拆机构和锁定机构,所述管体内部安装有抗氧防腐蚀管,且抗氧防腐蚀管的内壁镀有钨合金镀层,所述管体外侧安装有高效使用的便拆机构。该实用新型,通过便拆...
- 宋利华任伟聂玉华刘海庆苏建勇孙丕学周泉
- 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高凝原油由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井筒结蜡严重,开采效果差。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并选取了潍北油田的4口生产井,对影响井筒温度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井产液量、体积含水率、油管导热系数和电热杆加热功率对井筒温度影响较大,生产时间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油井产液量、油管导热热阻和电热杆加热功率的增加对改善井筒结蜡状况有利,而体积含水率(乳化水)的增加对井筒结蜡具有恶化作用,井筒电热杆加热存在最优的加热参数;采取增产(如提液、压裂、注水等)、原油破乳、保温油管以及井筒电热杆加热等措施,可有效改善高凝原油的流动性,实现高凝原油的正常举升。
- 姚传进雷光伦吴川高达蒋宝云刘海庆
- 关键词:高凝原油数学模型结蜡保温油管电加热
- 低渗高凝油藏堵塞机理及解堵增产技术研究被引量:19
- 2010年
- 针对潍北低渗高凝油藏油井产能低、注水状况差等难题,对储层原油特性及储层的敏感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进而对油藏堵塞机理及解堵增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表明:该油藏储层水敏比较严重;油藏堵塞机理主要为有机堵塞、水敏堵塞、冷伤害堵塞以及固体颗粒堵塞;对应于油藏的堵塞类型,推荐采用化学溶解和电磁加热、酸压或高能气体压裂及水力压裂进行解堵,同时还应优化入井流体的温度。现场试验表明,井底电磁炉可对准油层加热,解堵效果较好,且油井很少热洗;油井压裂后,可增产3倍以上,增产效果明显;注热水保持油层温度和压力,达到了储层解堵和提高储层吸水能力的目的。
- 刘海庆姚传进蒋宝云吴川贾晓飞
- 关键词:解堵增产
- 注热水开发潍北高凝油藏被引量:1
- 2011年
- 潍北低渗高凝油藏的原油含蜡量高达30%左右,其流动性对温度极其敏感。当温度低于析蜡点时,蜡逐渐结晶析出;当温度低于反常点时,原油黏度急剧增加,且储层具有较为严重的水敏效应。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有机堵塞、水敏堵塞、冷伤害堵塞以及固体颗粒堵塞问题;注热水保持油层温度和压力,可达到储层解堵和提高储层吸水能力的目的,而且注入水温度优化后,还可以节能降耗,降低注水开发成本。
- 姚传进雷光伦吴川刘海庆蒋宝云贾晓飞
- 关键词:高凝油藏水敏
- 高凝油井电伴热优化计算被引量:15
- 2010年
- 针对潍北油田疃3块原油高凝、高含蜡、井筒举升高能耗等导致的井筒举升难题,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和两相流理论,建立了井筒电热杆加热数学模型,利用设计的优化计算软件,得到了疃3块3口高凝油井的电加热方式、电加热深度及电加热功率。针对恒功率电伴热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电伴热优化方法,即电热杆长度、下入位置及加热点分布优化计算,并以疃3块3-X1井为例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恒功率电伴热优化后3口井的加热深度由原来800m变为448~492m,人工补充热量由最初的8kW降至3.69~5.56kW,降幅达30.5%~53.88%。对电伴热段进行均匀分段,适当增加分段数,可有效降低井筒举升能耗。将油井3-X1的加热段均匀分为10段,每段长度为45m时,人工补充热量为4.25kW,与恒功率电伴热系统相比,井筒举升能耗进一步降低23.6%。
- 姚传进雷光伦吴川蒋宝云刘海庆高达
- 关键词:高凝油电伴热数学模型优化计算节能
- 镀渗钨油管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镀渗钨油管,属于油管技术领域。所述镀渗钨油管包括油管管体;所述油管管体包括耐油内套胶管、输油钢管、防护外套管和钨合金防护层,所述耐油内套胶管外侧固定有输油钢管,且输油钢管外侧固定有防护外套管,所述防护外套...
- 宋利华任伟刘海庆苏建勇孙丕学周泉
- 文献传递
- 潍北油田高凝油流变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1年
- 针对潍北油田高凝油井因原油凝固、井筒结蜡等导致的抽油杆卡死、断脱、油井停产等不能正常生产的现象,通过气相、液相色谱分析了潍北油田4组油样的组成,运用液体流变性测量仪研究了其粘温特征、流变特性,利用原油凝固点测定仪测定了其在不同含水(乳化水)率下的凝固点,进而对4组油样的流变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流变模式发现,4组油样的碳数最大值均出现在C25附近,平均碳数为22左右,其含蜡量高达28.83%~30.06%,胶质含量为4%左右,沥青质含量约为1%,凝固点高达31~39.5℃;高凝油对温度十分敏感,其粘温关系呈三折线式;高凝油的凝固点随含水率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含水率为70%左右出现峰值;在高凝油的凝固点附近剪切时,高凝油的粘度大幅降低,高凝油温度低于凝固点时4,组油样均为非牛顿流体,具有剪切稀释性。采取井筒加热、原油破乳、螺杆泵实时高速剪切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高凝油的开采效果。
- 姚传进雷光伦张晓高达蒋宝云刘海庆
- 关键词:高凝油粘温曲线非牛顿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