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红皮云杉球果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功能研究被引量:13
- 2014年
- 用乙醇提取红皮云杉中的抗氧化物质,分离纯化,并对各组分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研究。首先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红皮云杉中的抗氧化物质,然后采用大孔树脂D101纯化。收集不同组分,并对干物质及多酚等物质含量较高部分做抗氧化能力的测定。通过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总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比较得出结论:PT40%-E的羟基自由基清除活性最好,清除率可达97.998%,IC50值为119.101μgmL;PT20%-D对DPPH·的清除活性最好,清除率及IC50分别为99.617%和9.009μgmL;PT80%-D总还原力最好,当质量浓度为300μgmL时吸光度值达2.209;PT40%-D在抗脂质过氧化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抑制率为99.148%,IC50为271.872μgmL。多酚、原花青素、黄酮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说明,多酚类物质在抗氧化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 邓心蕊王振宇刘冉刘敬华欧阳乐
- 关键词:红皮云杉抗氧化物质体外抗氧化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蓝靛果花色苷纯化工艺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利用响应面法对蓝靛果花色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上样浓度、径长比、洗脱流速为自变量,以花色苷的纯度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纯度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2.5mg/mL、径长比1∶25、洗脱剂浓度为70%的乙醇、洗脱流速3mL/min,获得的花色苷的纯度为19.54%。
- 刘敬华王振宇邓心蕊
- 关键词:蓝靛果花色苷X-5纯化响应面
- pH试差法测定蓝靛果花色苷及大孔树脂纯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以一个全新视角对蓝靛果花色苷进行研究:在大孔树脂的筛选方面,通过pH试差法以直接上层析柱的方式,并以所纯化花色苷最浓部分的浓度为指标进行研究,D101的纯化效果较好;在对影响层析效果的因素方面,以所纯化花色苷最浓部分的纯度为指标对上样浓度和洗脱剂浓度两个重要指标进行研究,得到在上样浓度为1.5mg/mL、50%乙醇洗脱条件下的效果较好。
- 刘敬华王振宇
- 关键词:蓝靛果花色苷纯化
- 精制及高纯度蓝靛果花色苷的抗氧化性及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本实验对提取的精制及高纯度的蓝靛果花色苷进行了抗氧化性及稳定性研究,旨在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抗氧化方面,对DPPH·的清除率、羟自由基(·OH)的清除率、总还原力进行测定及对脂质过氧化抑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这两种花色苷对DPPH·的清除和脂质过氧化抑制方面效果较好都强于VC,总还原力及·OH的清除方面虽弱于VC但都有一定作用,且高纯度花色苷较精制花色苷的效果更好;稳定性方面,研究了光、温度、常用的几种食品添加剂、各种金属离子对这两种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及它们的耐氧化耐还原性等,结果表明这两种花色苷在温度≤60℃及暗处的保存效果更好;两种花色苷对氧化剂和还原剂都较敏感,有一定的耐氧化性,耐还原性不强;多数金属离子对这两种花色苷影响不大或具有增色作用,少数金属离子如Cu2+、Fe2+、Fe3+对这两种花色苷有破坏作用;NaCl、柠檬酸对这两种花色苷有增色作用,VC、山梨酸钾、苯甲酸钠有减色作用,蔗糖影响不大;且高纯度花色苷较精制花色苷稳定性要差。综上所述,高纯度花色苷抗氧化效果强于精制花色苷,稳定性不如精制花色苷。
- 刘敬华王振宇
- 关键词:蓝靛果花色苷抗氧化
- 响应面法优化蓝靛果花色苷分离纯化工艺被引量:10
- 2013年
- 研究表明,花色苷具有显著的治疗眼疾的效果,常规法用大孔树脂纯化的蓝靛果花色苷纯度大概在14%~18%,很难达到欧盟规定的药用的花色苷纯度需达到24%以上。实验以X-5纯化后的蓝靛果花色苷为原料,以聚酰胺作为层析介质,以纯度和回收率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以上样浓度、上样体积、洗脱流速为自变量,花色苷的纯度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及响应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获得层析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浓度为3.0mg/mL,上样体积为25mL,径长比为1∶15,洗脱剂乙醇的浓度为60%,洗脱剂的流速为2mL/min,在此条件下纯化的花色苷的纯度达到34.85%,与模型预测值34.47相近,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这样纯化的蓝靛果花色苷较大孔树脂纯化的花色苷纯度提高1倍左右,是未纯化的蓝靛果花色苷粗提物的14倍左右。
- 刘敬华王振宇
- 关键词:聚酰胺纯度蓝靛果花色苷响应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