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斌

作品数:8 被引量:66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5篇急性
  • 5篇急性期
  • 4篇上肢
  • 4篇临床效果观察
  • 3篇体外冲击波
  • 3篇康复
  • 2篇动功
  • 2篇上肢运动
  • 2篇上肢运动功能
  • 2篇手功能
  • 2篇疼痛
  • 2篇助疗
  • 2篇卒中患者
  • 2篇疗法
  • 2篇脑卒中患者
  • 2篇活动度
  • 2篇机器人
  • 2篇肌张力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8篇张超
  • 8篇何斌
  • 3篇刘璇
  • 2篇何斌

传媒

  • 4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康复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6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 方法:4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
何斌张超刘璇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
双边训练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双边训练对于急性期脑卒中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3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18).均给予12周的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每天都进行2次物理疗法训练;同时两组每天进行1次常...
何斌张超
关键词:脑卒中肌张力
体外冲击波治疗恢复期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恢复期手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恢复期手指屈肌腱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6例,2组均每天进行2次常规作业疗法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手主动运动能力测试(TA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及手功能DASH问卷评价(DASH)。结果:治疗后,2组TAM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及DASH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手屈肌腱损伤恢复期患者的手功能,松解粘连,减轻疼痛。
何斌张超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屈肌腱损伤疼痛手功能
双侧训练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双侧训练对于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3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单侧肢体及手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增加双侧肢体及手运动功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肩、肘、腕、手(MAS-S,MAS-E,MAS-W,MAS-H)、Fugl-Meyer评定量表肩/肘/前臂、腕手(FM-SEF,FM-WH)及改良Bathel指数(MBI)进行评分。结果:训练12周后,2组FM-SEF,FM-WH评分,MAS各项评分及MBI评分均较训练前改善(P<0.05),观察组训练后FM-SEF,及MAS-S,MAS-E,MAS-W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双侧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肩、肘及腕关节肌张力,并且对于上肢腕手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效用。
何斌张超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肌张力
体外冲击波对肘关节半脱位保守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肘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后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肘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及石膏绷带外固定的患者随机分为ESWT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每天进行相同的肘关节及上肢功能康复治疗,ESWT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上肢及手功能DASH问卷(DASH)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的肘关节AROM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ESWT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及DASH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且ESWT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上肢功能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肘关节脱位保守治疗后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及上肢功能,同时有效减轻疼痛。
何斌何斌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肘关节脱位上肢功能关节活动度
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对于脑卒中急性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32例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2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及传统上肢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辅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上肢腕手部分Fugl-Meyer评分(FM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手指屈肌群MAS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臂掌侧腕手矫形器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腕手肌张力,且对于上肢腕手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效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张超刘璇何斌
关键词:脑血管病痉挛
体外冲击波对Colles骨折保守治疗后患者手功能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Colles骨折保守治疗后患者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Colles骨折经手法复位及石膏绷带外固定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手功能康复治疗,ESW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腕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手主动运动能力测试评分(TA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及手功能DASH问卷评价(DASH)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的腕关节AROM及TA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SWT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VAS评分、DASH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ESWT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结合手功能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Colles骨折保守治疗后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以有效减轻水肿和疼痛。
张超何斌
关键词:COLLES骨折体外冲击波手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
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被引量:24
2016年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对急性期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9月,46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增加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训练,对照组增加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30 min/d,5 d/周,共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UL)评定上肢及手部的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肘关节肌张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UL评分、MAS分级、MBI均较治疗前改善(t〉3.856,Z〉1.889,P〈0.05),且实验组FM-UL评分、MAS分级优于对照组(t=-2.386,Z=-2.625,P〈0.05),实验组MB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326,P=0.098)。结论上肢机器人辅助疗法可促进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何斌张超刘璇
关键词:脑卒中机器人上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