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红
-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液体肥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
- 2025年
- 为突破氮肥利用率难以提高的瓶颈,选用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旨在摸清液体肥与常规肥料施用对滴灌棉田土壤无机氮素转化的影响。2022年分别于新疆北疆8个地区(芳群农场,玛纳斯县兰州湾,昌吉市老龙河,红柳塘村,呼图壁红山村,昌吉市榆树沟,阜康市三工河乡,阜康市六运河)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常规施肥、液体肥和减水10%+液体肥。结果表明,0~30 cm、3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为减水10%+液体肥>液体肥>常规施肥;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滴头正下方明显高于距离滴头38 cm、-38 cm;单位面积液体肥较常规肥料养分投入量减少19.4 kg/667m^(2),但液体肥提供硝态氮、铵态氮高于常规肥料。可见,液体肥替代常规肥料在无机氮素转化方面起到正效应。
- 马红红吴湘琳吴湘琳杨志莹蒲胜海赵冬梅杨志莹岳继生魏建华马兴旺李磐
- 关键词:液体肥硝态氮铵态氮棉田
- 滴灌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被引量:1
- 2023年
- 旨在探讨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对关键生育期施氮量的响应,为棉花氮肥精准调控提供理论支撑。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别在棉花蕾期、盛花期、盛铃期按同时期农户常规施氮量(CNF)的75%、100%、125%、150%和200%设计5个施氮水平,共13个处理,研究氮肥调控对棉花三桃个数、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常规蕾期14.29 kg·hm^(-2)和盛铃期35.63 kg·hm^(-2)的施氮量较为合理,棉花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和产量较高。盛花期增施氮肥有利于棉花高产形成,农户常规盛花期施氮量的2倍(Nflower-200)处理与CNF相比,单铃质量、单株有效铃数和产量分别显著增加16.49%、15.75%和11.24%。CNF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大为21.28 kg·kg^(-1),Nflower-200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为7370.17元·hm^(-2)。可见,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棉花关键生育期精细化氮肥调控,建议当地农户在棉花盛花期适当加大氮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 蒲胜海马红红马红红李磐马兴旺李小伟李磐李江峰
- 关键词:生育期施氮量膜下滴灌棉花
- 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研究膜下滴灌水氮空间调控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新陆中66号为供试品种,试验采用大田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膜内不同滴灌带条数,分别为2、3和5条(分别标记为G_(2)、G_(3)、G_(5));副区为不同施氮量,分布为0、238、317、396 kg/hm^(2)(分别标记为N_(0)、N_(1)、N_(2)、N_(3)),研究棉花生育期内不同水氮处理对群体指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氮肥农学效应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机采棉群体塑造影响极显著,滴灌带布置条数对茎粗和果枝始节高度有显著影响;增加布管数量和施氮量可增加机采棉的叶面积指数,并在生育中后期达到显著影响;机采棉地上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和籽棉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单峰趋势,在N_(2)水平下有最大值;滴灌带条数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果枝始节果枝始节高度、吐絮初期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显著。【结论】水氮空间调控会显著影响棉花群体塑造和产量。适合“10 cm-66 cm-10 cm-66 cm-10 cm”机采棉模式的水氮组合为G_(5)N_(2);考虑种植成本,也可选用G_(3)N_(2)组合,但需要适当提高其灌水频率,并对应减少灌水定额。
- 蒲胜海王则玉王则玉牛新湘丁峰马红红牛新湘李磐彭银双马红红涂永峰马兴旺李小伟李磐
- 关键词:机采棉膜下滴灌
- 基于遥感时序特征的地表覆被信息提取被引量:8
- 2021年
- 地表覆被作为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重要地表景观特征,对全球或局地气候、水热循环、物质传输及陆面生态系统多样性等影响深远。利用年内时序遥感影像自动提取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方法,以新疆阜康地区为研究目标,组织2016年植被全生长季的Landsat 8 OLI地表反射时序影像,研究不同物候期植被冠层的纹理响应信息,考察研究区典型地表覆被类型在3—11月多波段波谱、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增强型植被指数(EVI)的时序特征,构建提取地表覆被类型的策略规则,形成时序特征匹配方法,将其应用于2018年研究区地表覆被填图的提取。最后,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野外实地调查对随机选取的2500个样点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果和验证数据一致性较好,总体精度为97.2%,Kappa系数为0.9655,且实地考查结果显示本方法在复播作物识别和有效降低单一时相中“异物同谱”现象上展示潜在优势。
- 田艳君石莹帅艳民杨健邵聪颖范连连马红红
- 关键词:植被物候光谱特征归一化植被指数
- 膜下滴灌对春灌盐碱地水盐运移及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膜下滴灌方式不同春灌定额对盐碱地水盐氮运移和生态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在新疆铁门关市开展研究,试验地棉花种植模式为一膜三管6行,宽行66 cm、窄行10 cm。试验设置5个春灌定额:75.0、112.5、150.0、187.5 mm和225.0 mm(常规春灌定额),分别用DW1、DW2、DW3、DW4和DW5表示,分析不同土壤深度水分、盐分和硝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春灌前相比,灌水30 d后所有处理0~4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且水分主要分布在宽行中间至窄行中间范围。DW3和DW4处理间0~100 cm的土壤储水量增量占灌溉量的比例无显著差异,而DW5处理最低,仅占29.61%。DW3、DW4和DW5处理土壤盐分分布相似,DW4处理0~40 cm土壤盐分淡化区范围最大,且8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显著降低;DW3和DW5处理40~60 cm深度土层从膜间到窄行中间范围含盐量增加。DW4处理在0~20、20~40 cm土层脱盐率均最高,与DW1、DW2、DW3和DW5处理相比,0~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显著提高148.9%、37.1%、27.5%和36.6%。DW3和DW4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洗量无显著差异,与DW5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减少35.5%和26.6%。DW3、DW4和DW5处理间棉花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与DW1和DW2处理相比提高4.5%~8.8%。DW4处理棉花产量最高,与DW1、DW2、DW3和DW5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29.2%、13.4%、6.1%和5.8%。研究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方式以187.5 mm灌水定额春灌增加了土壤耕层水分含量,提高0~40 cm土壤脱盐率,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量,使棉花出苗率达到90%、产量提高5.8%,187.5 mm是节水高效、农田氮素淋洗面源污染风险较低的春灌定额。
- 刘凯王则玉刘小利马兴旺马兴旺许咏梅马红红许咏梅
- 关键词:盐碱地水盐运移盐分分布
- 郁金香退化鳞茎在新疆昭苏地区复壮及再利用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为解决郁金香退化鳞茎及子鳞茎能否得到良好的复壮效果,以郁金香鳞茎种龄为依据,利用新疆昭苏地区适宜的地缘优势,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对退化鳞茎进行复壮。退化鳞茎经过1年的复壮栽培,鳞茎种龄均由原来的2级到达3级,周径增长率高达8.73%~42.29%,并收获原数量2~3倍的子鳞茎。研究表明昭苏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郁金香的生长、复壮,是进行循环再利用以及产业化种植推广的理想区域。经过不同处理后,郁金香鳞茎都能够得到复壮,甚至达到商品球的周径要求,2种处理差异不大,均可得到良好的复壮效果,复壮1~2年就可达到商品球的要求。
- 康晓珊肖笃志程争鸣包群熊琦杨涛马红红牛新湘
- 关键词:郁金香复壮
- 棉秆炭对黏土冬灌水分运移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施用棉秆炭对黏土冬灌水分入渗能力、入渗特征和冬灌水量分配的影响。【方法】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分析3个冬灌定额(4200、5100和6000 m^(3)/hm^(2),记为W1、W2、W3)和4个棉秆炭施用量(0%、1%、2%、4%,记为C0、C1、C2、C4)协同作用下对黏土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入渗速率和水量分配的影响。【结果】棉秆炭促进湿润锋运移,炭土层历时呈单峰趋势,棉秆炭施用量越大,湿润锋到土柱底部所用时间越短;C1、C2、C4处理土壤初始入渗率分别比C0处理增加6.5%、22.8%、32.0%,平均入渗率增加6.9%、16.8%、21.4%,稳定入渗率增加11.4%、38.6%、40.9%;入渗过程进行到炭土层底部(20 cm)时,C1、C2、C4处理累积入渗量分别比C0处理增加5.0%、6.0%、9.8%,在土柱底部增加1.2%、4.5%、6.3%,累积入渗量随棉秆炭施用量呈上升趋势;W1、W2、W3处理下土壤持水量占灌溉定额比例为63.6%、53.3%、46.6%,炭土层持水量与棉秆炭增加施用量正相关,渗漏量占灌溉定额比例27.3%、38.2%、45.6%,蒸发量占灌溉定额比例为8.5%左右。【结论】施用棉秆炭促进黏土水分入渗,增大土壤入渗能力,炭土层持水量与棉秆炭施用量正相关,渗漏量受灌溉定额影响较大。
- 王涛蒲胜海杨广杨广李磐马红红马兴旺牛新湘马红红
- 关键词:土壤水分入渗
- 施用硫酸铵对饲料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等氮量情况下,硫酸铵和尿素在为饲料玉米供应氮素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设置4个处理,测定基础土壤有机质、pH、速效N、P、K,饲料玉米成熟期各处理0~20 cm土壤速效N含量,饲料玉米各器官养分吸收量,饲料玉米产量。【结果】处理OPT下速效氮含量最低,处理FT下速效氮含量最高;不同处理下穗轴干物质无显著差异,玉米叶、整株干物质、茎干物质、穗皮和籽粒均有差异;施用硫酸铵肥料能够显著促进饲料玉米对N、P_2O_5、K_2O的吸收;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施用硫酸铵显著促进了饲料玉米对P_2O_5的吸收比例,对K_2O的吸收比例明显低于CF、OPT和OPT处理;不同处理间饲料玉米穗行数、行粒数无显著差异;等氮条件下,施用硫酸铵肥料能够增加饲料玉米产量,全程供氮时能够显著增产。【结论】与尿素相比,在等量供氮条件下,施用硫酸铵肥料能够增加饲料玉米产量。
- 马红红张敏娜马兴旺杨涛牛新湘王金鑫李青军余契武
- 关键词:饲料玉米硫酸铵
- 不同微生物菌肥用量对伊贝母各组成要素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伊贝母高产优质条件下的微生物菌肥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微生物菌肥5个施肥量处理,分别为0、2、4、6、8 kg/667 m^2,在伊贝母的生育过程中,萌芽期、现蕾期、始花期的微生物菌肥施用比例分别是10%、20%、30%和40%。测定分析伊贝母的植株高度,植株鲜重、鳞茎鲜重、产量及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pH。【结果】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各个时期的伊贝母植株高度、植株鲜重、鳞茎鲜重和伊贝母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随着微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萌芽期和始花期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变化不显著,现蕾期时,除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含量没有差异外,其余均有差异;当微生物菌肥施用量为4.29 kg/667 m^2时,伊贝母产量最高,为538.55 kg/667 m^2;萌芽期时,应施用0.29 kg/667 m^2伊贝母,鳞茎鲜重相对较重;现蕾期时,应施用0.23 kg/667 m^2伊贝母,鳞茎鲜重相对较重;始花期时,应施用1.02 kg/667 m^2伊贝母,鳞茎鲜重相对较重。【结论】以微生物菌肥基施为主,生育期开沟追施微生物菌肥,可获得伊贝母增产增效。
- 陈宝燕马红红杨涛程争鸣牛新湘马兴旺
-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伊贝母
- 畦灌下不同施肥方式新疆棉田氮素淋溶损失特征被引量:4
- 2021年
- 利用田间渗滤池采集不同施肥方式下棉田耕层土壤的淋溶液体,测定总氮、铵态氮以及硝态氮的含量,旨在研究畦灌下不同施肥方式棉田耕层土壤中氮素的淋溶特征。结果表明:连续5年的定位试验显示,在新疆棉田常规地面灌溉制度下,农民常规施肥、测土配方优化施肥、优化施肥基础上增加50%施氮量时淋溶到90 cm以下的总氮量分别为5.35、5.34、5.52 kg·hm^(-2)·年^(-1),氮流失系数分别为5.49%、4.92%、7.79%。氮淋溶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流失量的26.30%~27.85%,铵态氮流失量较少,仅2.18%~2.54%。每次施肥灌水都会引起氮淋溶,但是春灌引起的淋溶量是生育期每次灌水后的3~5倍。减少氮肥施用量和由棉花需要优化每次追肥量,均可以减少氮淋溶损失。
- 康露朱靖蓉杨涛牛新湘牛新湘李磐马红红马兴旺
- 关键词:优化施肥棉田土壤淋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