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闫菊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巴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感染者
  • 2篇艾滋病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艾滋病病毒感...
  • 2篇艾滋病病毒感...
  • 2篇艾滋病病毒感...
  • 2篇HIV/AI...
  • 2篇HIV/AI...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2篇病毒感染者
  • 1篇性病
  • 1篇性病学

机构

  • 6篇重庆市巴南区...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闫菊
  • 1篇余兰英
  • 1篇徐晓阳
  • 1篇陶小红
  • 1篇朱小玲
  • 1篇刘成果
  • 1篇贺莉

传媒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职业卫生与病...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重庆市巴南区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巴南区92例学生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筛选出现住址为巴南区、职业为学生的HIV/AID...
闫菊颜尧雄李会李建华余容
关键词:HIV/AIDS病例
育龄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育龄男男性行为(MSM)人群梅毒(TP)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梅毒快速反应试验(RPR)进行初筛,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TPPA)确诊,甲苯胺红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检测TP抗体滴度,分组比较MSM群体感染率并分析T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438例研究对象RPR阳性83例(18.9%),TPPA阳性54例(12.3%),TRUST≥1∶8患者14例(3.2%);研究组TP累计感染62例(14.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TP累计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感染组与阴性组在性伴侣、性交方式、安全套使用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伴侣、安全套使用是独立的影响因素。结论 MSM群体TP感染率较高,高龄、风险性行为是TP感染的危险因素。
娄静梅郝杨静王洋闫菊徐晓阳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梅毒感染率
2008-2020年重庆市巴南区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巴南区92例学生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学生人群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子系统中的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模块中筛选出现住址为巴南区且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病例的信息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巴南区92例学生HIV/AIDS病例中,男性90例、女性2例,报告时平均年龄为19.82±3.87岁,以20~岁组(52.17%)、汉族(97.83%)、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81.52%)、现住址城区(80.90%)及区内户籍(52.17%)人群所占构成比最大。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学生病例发现的主要途径(48.91%);同性性传播是主要的感染方式(81.52%)。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学生,在最后一次高危性行为发生后10 d内来检测的占57.30%;在确诊后10 d内完成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占43.82%;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500个/μl的占24.72%,5例学生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即被诊断为艾滋病;半年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有69.66%。结论男男同性性传播是巴南区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方式,已报告的学生病例存在抗病毒治疗开始时间晚的情况。应加强针对性防控措施的落实,尤其减少学生同性性传播艾滋病病例的发生。
闫菊颜尧雄李会李建华
关键词:HIV/AIDS病例
2009-2015年重庆市巴南区手足口病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为了解重庆市巴南区手足口病病例的分布特征,发现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点,探讨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和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5年,重庆市巴南区共报告手足口病9 066例,重症8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2.4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 446.190,P<0.05);发病呈双高峰现象,分别为4~6月,10~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与幼托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8.92%与37.41%;发病年龄以1~3岁为主,其中1岁组的发病数与年平均发病率均为最高;实验室确诊584例,其中EV-71阳性198例,CV-A16阳性178例,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08例。结论重庆市巴南区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告,由于EV-71疫苗的上市与推广,预计2016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可能出现下降;乡村医生和个体诊所医生的行医行为、传染病防控意识有待进一步规范与提高,以便及时发现与有效控制疫情;建议网络实验室应考虑增加其他肠道病毒(例如CV-A6、CVA10)的监测。
贺莉闫菊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检测
重庆市巴南区2016—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聚类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研究重庆市巴南区2016—202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手足口病的发病月份、年龄和地区等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重庆市巴南区2018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最高,2020年最低。不同月份、年龄组报告发病数、镇/街道年平均发病率无序聚类分析均聚为3类;有序聚类分析对不同月份报告发病数聚为6类,对不同年龄组报告发病数聚为5类。5—7月、10—11月是发病高峰,0~4岁组儿童是好发人群,李家沱街道、龙洲湾街道为高发地区。结论重庆市巴南区需持续加强针对新冠肺炎的各项防控措施,在重点时段、对重点人群和地区采取预防手足口病的针对性措施并警惕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年。
李会凌云余容闫菊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类分析
2017年重庆市巴南区35~75岁城市居民血脂水平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重庆市巴南区35~75岁城市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17年抽取重庆市巴南区4个城区街道年龄在35~75岁之间的居民11716名,开展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被调查对象空腹静脉血6 ml,检测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分析血脂异常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关系。率的比较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11716名调查对象,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40.57%,其中男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37.57%和42.42%,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4,P<0.001);血脂TC、TG、HDL-C和LDL-C异常患病率分别为9.06%、19.87%、10.55%和3.18%;血脂异常总患病率呈先升后降低趋势,在60~64岁年龄组达最高值(47.13%)。结论重庆市巴南区35~75岁城市居民血脂异常水平较高,中老年女性是血脂异常的重点人群,应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加强重点人群血脂异常防控,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闫菊余兰英朱小玲陶小红刘成果
关键词:血脂异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