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喜浓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电刺激
  • 1篇断层扫描
  • 1篇眼干
  • 1篇眼干燥症
  • 1篇扫描测量
  • 1篇神经保护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细胞
  • 1篇神经损伤
  • 1篇视神经
  • 1篇视神经损伤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神经
  • 1篇视网膜神经节
  • 1篇视网膜神经节...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网膜
  • 1篇网膜神经节细...

机构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2篇金喜浓
  • 1篇金丽
  • 1篇马兰茗
  • 1篇梁婷
  • 1篇范明
  • 1篇田苗

传媒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医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下方泪河高度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下方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12月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的48例(48眼)不同程度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患者和50例(50眼)正常志愿者,应用OCT和测微目镜测量下方TMH值,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相关系数、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正常眼组与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患者组TMH值、两研究者分析同一检查者获取的TMH值、两研究者同一时间获取的同一组人的TMH值、同一研究者1周前后重复的测量值,以及比较OCT获得的TMH值与裂隙灯显微镜下测微目镜获得的TMH值。结果 OCT检测结果表明,正常眼下方TMH值[(0.257±0.048)mm]明显高于2级、3级、4级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组下方TMH值[(0.217±0.037)mm、(0.125±0.048)mm、(0.072±0.03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不同程度糖尿病眼干燥症患者组间TMH值亦有明显差异(F=54.683,P=0.000)。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将诊断临界值定为0.221mm,其敏感性为76.9%,特异性为72.6%。两研究者分析22只正常眼下方TMH值分别为(0.257±0.048)mm和(0.253±0.059)mm,同一时间两研究者独立获取并分析的24只正常眼的下方TMH值分别为(0.253±0.048)mm和(0.267±0.058)mm,同一研究者不同时间获取的22只正常眼下方TMH值分别为(0.264±0.049)mm和(0.264±0.041)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CT与测微目镜测量下方TMH值[(0.251±0.032)mm]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658,P=0.000)。结论应用OCT测量下方TMH值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有望成为临床上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眼干燥症的客观指标之一。
马兰茗金喜浓金丽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2型糖尿病眼干燥症
电刺激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的保护作用。方法 80只健康雌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40只和空白对照组40只,另选取同批次8只健康雌性成年Wistar大鼠不给予任何处置,仅分离视网膜,对视网膜RGC进行计数,获得正常大鼠RGC密度。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分离暴露视神经,于球后2mm处垂直插入钨丝(直径100μm,长1mm)并存留于组织内。电刺激组伤后当即给予电刺激,随后隔日一次。刺激参数为:双相方形脉冲,1ms/phase、20Hz、100μA,刺激时间为60min。空白对照组只行视神经损伤,不给予电刺激。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组内随机分为伤后3、7、14、30、45d亚组。所有实验动物取材前1周,分别向上丘及外侧膝状体注射2μl荧光金(10g/L),于各时间点取材,行HE染色。分离视网膜,荧光显微镜下拍照,并对RGC进行计数。结果 HE染色可见钨丝在组织内存留的位置,周围可见大量胶质细胞增生将其包裹。视神经损伤后,电刺激组和空白对照组的RGC密度均逐渐降低,降低幅度于伤后14d最大,14d以后趋于平缓。在电刺激作用下,伤后3、7、14d电刺激组的RGC密度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伤后30d和45d时,两组的RGC密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刺激对视神经损伤后的RGC具有保护作用,且在损伤后1周内这种保护作用最明显。
梁婷金喜浓田苗范明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神经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