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向原

作品数:35 被引量:30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盆地
  • 14篇储层
  • 11篇低渗
  • 11篇低渗透
  • 10篇油藏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主控因素
  • 9篇注水
  • 8篇油藏注水
  • 7篇低渗透油藏
  • 7篇盐岩
  • 7篇碳酸
  • 7篇碳酸盐
  • 7篇碳酸盐岩
  • 6篇砂岩
  • 5篇油田
  • 5篇四川盆地
  • 5篇测井
  • 4篇低渗透砂岩
  • 4篇低渗透油藏开...

机构

  • 21篇中国石油大学...
  • 20篇中国石油化工...
  • 12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石化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3篇中国石油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 1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中国石化中原...

作者

  • 35篇赵向原
  • 20篇曾联波
  • 9篇胡向阳
  • 5篇焦军
  • 4篇吕文雅
  • 4篇肖开华
  • 4篇游瑜春
  • 4篇祖克威
  • 3篇刘国平
  • 3篇朱圣举
  • 3篇王晓东
  • 2篇李向平
  • 2篇曾大乾
  • 2篇石磊
  • 2篇王策
  • 2篇王勇飞
  • 2篇朱利锋
  • 2篇钟高明
  • 2篇唐小梅
  • 1篇张文彪

传媒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地质科学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复杂油气藏
  • 1篇石油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蚀变火山碎屑岩储层质量评价
2023年
火山碎屑岩普遍存在蚀变现象,蚀变直接影响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的定量表征和准确评价。为此,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下白垩统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为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储层岩性进行识别,分析储层微观特征,明确储层主要蚀变类型,通过测井曲线建立岩性识别交会图版,并建立蚀变指数计算方法,定量识别储层蚀变程度,再结合储层质量因子对储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火山碎屑岩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玻屑脱玻化蚀变、长石溶蚀蚀变和黏土化蚀变3类,其中黏土化蚀变对储层的测井响应和识别影响很大,脱玻化蚀变和溶蚀蚀变对增加孔隙起到了建设性作用,黏土化蚀变既可以形成黏土矿物晶间孔,也可以堵塞原有孔隙,其作用随蚀变程度的增加,孔隙度呈现先增加再减小的变化趋势。②火山碎屑岩储层的测井响应受蚀变影响明显,其中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时差、密度、补偿中子和元素测井曲线为黏土化蚀变敏感曲线,通过常规曲线和元素测井确定蚀变指数,可以定量识别储层蚀变程度。③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储层可分为3类,其中Ⅰ类储层以粗粒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钠长石次生溶蚀作用较强,黏土化蚀变程度较弱,蚀变指数低;Ⅱ类储层以中粒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黏土化蚀变程度中等,蚀变指数较低;Ⅲ类储层包含细粒含泥凝灰岩和极细粒泥质凝灰岩,黏土化蚀变程度强,蚀变指数高。
钟高明石磊赵向原毛永强李永刚郭宇航吴冷郑天龙
关键词:火山碎屑岩测井响应特征松辽盆地下白垩统
松南营城组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被引量:4
2022年
研究火山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对进一步开展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及指导火山岩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测井、地震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并在裂缝分期配套的基础上,对裂缝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松南营城组储层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大类型,原生裂缝主要包括冷凝收缩缝和炸裂缝,次生裂缝为火山岩及其原生裂缝系统受后期构造运动、溶蚀、风化等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各类裂缝。构造裂缝的走向有多组,且以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其发育特征和发育程度主要受断层和火山岩相控制。构造裂缝的形成具体包括5期,其中主要为3期,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期、晚白垩世明水期及古近纪和新近纪以来。结论认为,构造裂缝普遍规模大、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构成了营城组储层中最主要的渗流通道,对气藏渗流和开发特征影响最大。
赵向原王丹游瑜春郭艳东任宪军韩娇艳尚墨翰
关键词:火山岩储层松辽盆地营城组
渤海湾地区Z油田沙一下生物灰岩油藏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被引量:1
2016年
以渤海湾地区Z油田沙一下生物灰岩油藏为例,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天然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并对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z油田沙一下生物灰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及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又分为剪切裂缝及扩张裂缝两类;大多数构造裂缝为高角度缝,主要方位为北东一南西向、北西一南东向及近东西向;裂缝纵向高度一般小于170cm,裂缝平面长度主要分布在35m以内,裂缝开度主要在100μm以内;裂缝的发育受岩性、岩层厚度、断层等地质因素控制。该区构造裂缝主要在始新世一渐新世裂陷中后期北西一南东向引张应力场及东营末期北东东一南西西向反转挤压应力场两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其中早期主要形成北东一南西向的正断层型裂缝,晚期主要形成北东一南西向、北西一南东向的剪切裂缝及近东西向扩张裂缝。
严锐涛曾联波赵向原廖宗湖陈敏政
关键词:沙河街组渤海湾盆地
低渗透砂岩油藏天然裂缝开启压力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6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低渗透油层为例,利用岩心和测井资料,在分析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求取不同产状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提供地质依据。研究后发现,王窑区长6低渗透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类型,其中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构造裂缝主要为剪切裂缝且大多数在单岩层内发育,与层面近垂直,在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计算得到王窑区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主要分布在19.26~27.61MPa,平均为22.60MPa。研究后认为,裂缝的开启压力与裂缝产状、埋藏深度、孔隙流体压力、现今地应力方向及其大小等因素有关。该区主要发育NE—NEE向、EW向、SN向和NW向4组高角度天然裂缝,受现今地应力的影响,其中与现今地应力方向近平行的NEE向裂缝的开启压力最小,且随着裂缝倾角变大,裂缝的开启压力逐渐变小。控制注水压力低于裂缝的开启压力,防止NEE向高角度构造裂缝的开启和扩展延伸,可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开发效果。
朱圣举赵向原张皎生王靖华张阳禹刘萍焦军曾联波
关键词:影响因素低渗透油藏鄂尔多斯盆地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分布模式被引量:4
2022年
川东北元坝地区陆相储层中发育多类天然裂缝且主控因素复杂。文中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对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总结出研究区陆相储层天然裂缝分布模式。元坝地区陆相储层主要发育构造缝,具有多期发育的特征,且不同层段裂缝发育特征差异较大,主要受岩性、层厚及构造应力等因素控制。该区裂缝的主要形成时期为燕山中晚期和喜山晚期,先后在NW,NE这2个方向的应力影响下相互切穿、限制,最终形成复杂的裂缝系统,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提升气井产能。
尚墨翰赵向原胡向阳肖开华刘国萍
关键词:主控因素四川盆地
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特征及形成机理——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被引量:30
2018年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长6油藏为例,在分析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动态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并研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进行了模拟。注水诱导裂缝指低渗透油藏在长期的注水开发过程中,当注水压力超过各类裂缝开启压力或地层破裂压力而形成的以水井为中心的高渗透性开启大裂缝或快速水流通道。它是低渗透油藏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的开发地质属性和最主要的非均质性,对于长期水驱的低渗透油藏来说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注水诱导裂缝有3种形成机理,当注水压力过高,超过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使天然裂缝张开、扩展和延伸,或超过地层破裂压力使地层中不断产生新的破裂,或使注水井周围因射孔、压裂等生产或增产措施所导致的不同类型的人工裂缝张开等均可形成注水诱导裂缝。安塞油田长6油藏普遍发育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一致的以雁列式排列的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当注水压力超过这类裂缝的开启压力并使裂缝张开、延伸扩展并相互连通,是该区注水诱导裂缝的主要形成机理。油藏数值模拟表明,随着注水诱导裂缝规模的不断扩大,注水井井底压力相应的表现出连续的不规则的周期性变化。
赵向原曾联波靳宝光王策李恕军
关键词:注水开发低渗透油藏安塞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40
2018年
川西彭州地区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中发育多类天然裂缝且主控因素复杂。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及分析测试等资料,阐明了天然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并对控制不同类型构造裂缝发育的各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其次为成岩裂缝;构造裂缝可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和低角度缝,各类裂缝具有各不相同的优势产状,表明在多期构造运动下形成。裂缝总体有效性较好,其中高角度缝均为有效缝,无效缝主要分布在低角度缝和斜交缝中。裂缝在白云岩类中最为发育,而在灰岩类中发育程度相对较弱。由于受裂缝成因机制差异性及裂缝形成期次与储层成岩演化阶段匹配关系的影响,高角度缝及斜交缝的发育主要受断层及其扰动应力场、岩石力学层厚度及储层物性控制,而低角度缝的发育主要受局部构造地层产状及沉积因素控制。
赵向原胡向阳肖开华贾跃玮
关键词:碳酸盐岩雷口坡组四川盆地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与展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 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 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高阳胡向阳曾大乾赵向原贾英于清艳王勇飞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沙溪庙组新场气田
致密储层脆性特征及对天然裂缝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被引量:43
2016年
研究致密储层脆性特征及对天然裂缝的控制作用对天然裂缝定量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了国内外脆性测试的20余种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非常规油气中脆性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并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为例,在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储层脆性特征进行评价,并探讨储层脆性对裂缝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陇东地区长7储层发育多组高角度构造裂缝,这些裂缝广泛分布在不同的岩性中。储层中不同岩性脆性特征差异性较大,其中砂岩脆性最大,含泥质砂岩次之,泥岩脆性最小,表现出随着泥质含量增加,脆性指数逐渐减小的特征。在特定的古构造应力背景下,储层脆性控制了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发育程度。当岩层脆性指数大于某一值时更易发育高角度裂缝,而低于这一值时更易发育中-低角度裂缝。脆性也控制了储层自身的破裂能力。随着岩层脆性指数增大,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层越易发生破裂导致裂缝发育程度较高;而脆性指数越低,岩层越易发生形变而非破裂,裂缝发育程度较弱或基本不发育。
赵向原曾联波祖克威胡向阳焦军朱利锋史今雄
关键词:致密储层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至少一种控制因素的临界值;分别将控制因素的值大于所述控制因素的临界值和控制因素的值小于所述控制因素的临界值作为形成注水诱导裂缝的条件,确定没有达到注水诱导...
曾联波董少群赵向原吕文雅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