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茜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形态学和SSR标记的辣椒遗传多样性分析
- 辣椒在世界范围内蔬菜作物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的用途十分广泛。本研究调查分析了辣椒的26个表型性状,从基于已经测序的辣椒基因组序列设计的152对SSR引物中筛选出来分布在辣椒12对不同染色体上的22对多态性SSR标记,用于...
- 许茜
- 关键词:辣椒植物学性状聚类分析
- 利用Williams和ECD鉴别系统对河南新野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 采用菌液注射接种法,分别利用Williams和ECD(European Clubroot Differential series)两套鉴别系统,对采集自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两份大白菜根肿病菌XY-1(原始菌)和XY-2(...
- 原玉香赵艳艳魏小春姚秋菊蒋武生王志勇李扬许茜杨双娟张晓伟
- 关键词: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
- 文献传递
- 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种间杂种的鉴定被引量:1
- 2017年
- 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埃塞俄比亚芥菜的优良特性相结合,在对黄籽沙逊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远缘杂交的基础上,开展了对种间杂种的形态鉴定、染色体倍性检测、根尖染色体制片和分子标记鉴定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黄籽沙逊和埃塞俄比亚芥菜真杂种外观明显不同于其父母本,处于中间类型,更多偏向于父本黄籽埃塞俄比亚芥。总共对11株黄籽沙逊与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种间杂种后代的倍性进行了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阳性植株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125)明显小于对照黄籽埃塞俄比亚芥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200),大于亲本黄籽沙逊DNA相对含量(主峰位置75)。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植株染色体为27条,为黄籽沙逊(AA,2n=20)和黄籽埃塞俄比亚芥菜(BBCC,2n=34)的单倍体染色体相加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真杂种既有父本也有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以上均证实了所获得种间杂种的真实性,其包含了双亲中的遗传信息。所获得的含有芸薹属A、B和C 3个亚基因组的种间杂种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应用到甘蓝型油菜的遗传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谭亚飞张强赵艳艳许茜李扬原玉香姚秋菊蒋武生魏小春王志勇张晓伟
- 关键词:黄籽种间杂种
- 大白菜高代自交系S单元型的分布被引量:1
- 2015年
- 利用S等位基因的4对特异性引物,对284份大白菜高代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然后挑选具有单条且目标条带清晰的材料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大白菜高代自交系的S单元型,并利用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检测法验证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这对于加速大白菜育种进程及优势育种高效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结果表明,经PCR扩增获得具有单条且目标条带清晰的材料112份,其包含13个S单元型,分别是S9、S12、S22、S32、S35、S36、S41、S45、S46、S53等10个Ⅰ类S单元型及S40、SD1-8、S44等3个Ⅱ类S单元型。其中,I类S单元型的S46出现频率最高,达到26.79%;其次为II类S单元型的S40,达到24.11%。亲和指数法、荧光显微法鉴定结果基本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验证了分子鉴定结果的准确性。相比大白菜类作物中存在的多个S单元型而言,供试材料中S单元型的数目不多,为避免杂交组合配制中出现杂交不结实现象,在进行大白菜遗传育种时,有必要引进和利用更多的S单元型大白菜。
- 魏小春姚秋菊原玉香位芳许茜赵艳艳张强王志勇蒋武生张晓伟
- 关键词:大白菜
- 河南省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被引量:22
- 2017年
- 为了明确河南省大白菜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从新野县十字花科蔬菜种植基地采集2份大白菜根肿病菌样品(XY-1为原始菌,XY-2为新引菌),采用菌液注射接种法,利用Williams和ECD 2套鉴别系统分别对其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显示,采用Williams鉴别系统鉴定的2份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相同,均为4号生理小种;采用ECD鉴别系统鉴定的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明显不同,原始菌XY-1为ECD16/15/31,新引菌XY-2为ECD21/31/31,后者较前者的致病性更强。以上结果表明,Willams鉴别系统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病原菌致病力强于4号生理小种时无法区分,而ECD鉴别系统由于所用寄主数量及种类较多,可以将4号生理小种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鉴定结果更为精确。
- 原玉香赵艳艳魏小春姚秋菊蒋武生王志勇李扬许茜杨双娟张晓伟
- 关键词:大白菜根肿病菌生理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