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倩

作品数:10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交通厅科技进步与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道路工程
  • 7篇路工
  • 5篇沥青
  • 4篇路面
  • 2篇试验环道
  • 2篇足尺
  • 2篇沥青混凝土
  • 2篇沥青路
  • 2篇沥青路面
  • 2篇模量
  • 2篇环道
  • 1篇道路铺装
  • 1篇动态力学分析
  • 1篇应力
  • 1篇油石
  • 1篇油石比
  • 1篇设计体系
  • 1篇受力
  • 1篇受力分析
  • 1篇损耗模量

机构

  • 10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北京市公路桥...
  • 1篇甘肃省公路交...

作者

  • 10篇肖倩
  • 5篇王旭东
  • 4篇周兴业
  • 2篇张蕾
  • 1篇刘朝晖
  • 1篇杨光
  • 1篇李盛
  • 1篇张蓓
  • 1篇周世生
  • 1篇魏亚
  • 1篇柳力
  • 1篇臧继成
  • 1篇胡力群
  • 1篇黄优
  • 1篇孙文龙
  • 1篇李文华

传媒

  • 7篇公路交通科技
  • 2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公路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足尺路面试验环道路面温度曲线特征及拟合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对路面温度变化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分析了足尺路面试验环道RIOHTRACK路面结构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的一般规律。路面结构内部温度随着季节变化呈现交替性变化,且不同深度处温度在全年有两个交叉时段,在这两个交叉时段,路面结构内部不同深度处温度差达到最小;路面结构内部温度是由大气温度和大地温度共同作用影响的,而日温差为0℃的最小深度位置即为这两个温度场相互作用的平衡点。该平衡点上部结构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其日温度随着大气温度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波动曲线呈现非对称波的特点。基于日温度变化曲线非对称波的特点以及路面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研究了路面温度日变化曲线和路面温度随深度变化曲线的拟合方法,分别从时间和深度两个维度建立了路面温度的时间函数模型和随深度变化函数模型。通过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时间函数模型对路面结构日温度变化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能较好地契合温度曲线非对称波的特点;所建立的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变化函数模型对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能较好地反映路面结构温度随深度变化的规律。
肖倩许兵王旭东周兴业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面温度场特征参数
基于DMA方法的沥青类材料相态转变温度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研究沥青类材料(包括沥青、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等)的相态转变温度T_p的特性及其内在关系,选择2种不同特性的沥青并制备了其各自对应的不同粉胶比的沥青胶浆及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采用动态力学分析(DMA)方法在相同的试件尺寸及相似的温度扫描模式下测试了每一类材料的T_p;进而对27种不同沥青、不同级配及不同油石比的AC5型沥青混合料的T_p采用标准方法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选择损耗模量峰值点对应的温度作为T_p可以有效地将3种沥青材料进行对比,沥青及沥青胶浆的T_p为负值,而沥青混合料的T_p变为正值;沥青性质是影响沥青类材料T_p的主要因素,相同沥青的3种沥青类材料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粉胶比对于沥青胶浆以及级配对于沥青混合料同样产生影响,随着粉胶比的增加,沥青胶浆的T_p逐渐增加,随着细集料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T_p逐渐降低;AC5型沥青混合料中,油石比及级配同样对T_p产生不同影响,橡胶沥青混合料AR的T_p更低,说明其具有更好的低温性能。采用DMA方法测试T_p可以为评价沥青类材料的低温特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光王旭东王筵铸肖倩
关键词:道路工程动态力学分析损耗模量
基于涵长向的涵顶受力分析
2010年
通过对涵洞顶面所受土体荷载的综合研究分析,得到符合涵洞顶面的实际受力情况、适合涵洞结构优化设计的土压力计算理论。首先对涵洞顶面所受土体荷载进行假定,然后对涵洞顶面荷载单元体进行简化分析,运用数学微积分手段进行理论推导,以得到涵洞纵向上涵顶不同位置的土压力计算公式,并且运用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该理论进行验证。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的土柱计算理论与有限元模拟,证明此计算理论更加符合涵洞顶面的实际受力情况,运用此理论对涵洞结构尺寸进行优化,可以降低工程造价。
周世生孙文龙李文华肖倩
关键词:涵洞工程微积分理论
RIOHTrack足尺路面试验环道裂缝状态浅析
2023年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裂缝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认识并预防沥青路面裂缝,依托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足尺路面试验环道RIOHTrack,对19个沥青路面试验段裂缝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进行了持续观测,对经历6×10^(4)次累计标准轴载作用后路面裂缝现状以及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在重载交通使用环境下,行车道的横向裂缝是薄沥青层结构的主要裂缝形式,且主要为荷载型的Top-down裂缝;裂缝的产生与环境温度、荷载大小以及沥青混凝土层厚度和基层刚度等多种因素有关,环道低温裂缝与传统认为的反射裂缝不同,主要表现为首先产生于轮迹带位置以及首先产生于表面层,并自上而下发展,在相同气候环境和荷载作用下,不同类型结构的裂缝差异是显著的,对于薄面层的沥青路面结构,基层刚度、结构组合形式对于车道横向裂缝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荷载型横向Top-down裂缝和车辙病害作为沥青面层两种典型的荷载疲劳损伤,具有负相关关系,即裂缝病害严重的结构,其车辙深度往往较小,反之,裂缝病害较轻的结构,车辙深度往往较大,当沥青面层为18 cm时,路面的Top-down裂缝和车辙病害都较为严重,沥青面层18 cm可能是半刚性基层结构对偶性病害的“拐点”厚度。
肖倩王旭东王旭东单伶燕周兴业
关键词:道路工程加速加载试验沥青路面裂缝
沥青混凝土构造深度耐久性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超薄罩面层常用的公称最大粒径为9.5 mm的沥青混合料,分别探讨了混合料级配、油石比、试验测试温度对构造深度的影响,并采用耐久性测试方法,获得了经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不同光、水老化条件的构造深度衰减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按照本试验方法可以有效的评价不同级配之间构造深度的差异,对于同为公称最大粒径9.5 mm的沥青混合料,构造深度随粗集料含量增加而增加,随油石比增加而减小,随测试温度提高而减小;同时,在经过不同条件和轮载作用次数后,构造深度的残留率将随老化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变化规律。
臧继成张蕾肖倩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耐久性
路用粗集料形态可视化识别及其评价方法综述被引量:11
2016年
针对当前路用粗集料可视化识别及其评价方法的局限性,首先总结介绍了目前3类主要的路用粗集料可视化识别技术手段:CCD数字图像处理技术、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以及激光扫描技术的技术特点、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集料的形状、棱角和纹理3个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集料形态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与归纳。针对目前集料形态可视化识别方法及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即一方面,要继续从三维可视化角度寻求能更为全面、准确识别集料颗粒的视觉化识别方法;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和进一步验证粗集料颗粒形态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建立一套具有广泛认可度的粗集料颗粒形态评价体系。
肖倩张蕾
关键词:道路工程
骨架嵌挤型粗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被引量:5
2012年
针对我国重载交通沥青路面情况和工程需要,提出了一种骨架嵌挤型粗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HMAC25)配合比设计方法。选择针入度为30(0.1 mm)左右的AH-30低标号硬质沥青作为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胶结材料,选择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小于26.5 mm的石料,采用了基于最紧密状态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确定混合料的油石比。通过室内试验验证表明:使用本方法设计的骨架嵌挤型粗粒式高模量沥青混凝土HMAC25的高温稳定性与相关规范要求值相比提高了7倍之多,20℃抗压回弹模量与相关规范推荐的最大值提高了近30%,低温抗裂性能和水稳定性也能够满足规范的要求。
肖倩周兴业袁祖光
关键词:道路工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油石比SMA
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的力学响应特征及分析被引量:21
2020年
为了揭示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的力学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为研发适合我国国情和公路建设特点的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供可靠的实测数据,依托我国足尺路面试验环道RIOHTrack,开展了沥青路面结构内部应力应变等力学响应的持续跟踪观测,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力学响应行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结构内部的力学响应具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和荷载依赖性,且随着温度、荷载的变化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变化特征,并表现出以年为周期的交替波动变化;温度变化除引起力学响应数值的增减以外,还会引起某些位置处力学响应方向的改变,出现压缩到拉伸或者拉伸到压缩的状态转换,应变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存在拉伸-压缩转换点和应变0值线,出现压缩-拉伸转换的深度位于24~36 cm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压缩-拉伸转换的位置会渐渐背离路表而向下移动;沥青层层底应力、应变响应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并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趋势,尤其是在高温、重载时非线性现象更加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完善沥青路面设计及分析方法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王旭东周兴业关伟肖倩
关键词:沥青路面应力路面设计
融合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研究综述及应用展望被引量:3
2022年
为促进道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实现道路铺装结构的智能感知功能,综述了融合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首先归纳了道路铺装感知信息组成,包括路域环境感知、车辆荷载感知、路表功能感知和结构响应感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道路铺装结构分级感知设计思想;针对目前道路铺装感知设计不完善的问题,初步构建了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最后提出了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道路铺装结构的感知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等级、区域环境、服务需求、工程造价和发展趋势等因素,依据“安全优先、分层递进”的思想进行分级设计,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体系应涵盖感知系统、材料设计、布设组合、感知性能保持、计算理论和设计指标及要求等内容;在融合智能感知特性的道路铺装结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感知特性的设计内涵不明确、感知技术的实施标准不统一、感知铺面结构的性能保持技术不健全和感知数据处理与应用不标准等问题,未来其在公路长期性能观测科学网的建设、道路科学合理养护决策的制定和适用于中国的长寿命路面设计方法的研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刘朝晖柳力李文博胡力群肖倩张蓓魏亚黄优李盛
关键词:道路工程铺装结构感知信息设计体系
长寿命路面技术发展与实践被引量:6
2020年
路面工程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建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国家干线公路网,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居世界第一,我国的路面工程技术也随之从学习吸收到集成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当前,国家颁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了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的战略要求.
王旭东肖倩
关键词:路面工程干线公路网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长寿命路面本质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