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申红梅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导尿
  • 3篇神经源
  • 3篇神经源性膀胱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间歇性导尿
  • 3篇膀胱
  • 2篇护理
  • 2篇间歇导尿
  • 1篇等离子电切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治疗
  • 1篇短期预后
  • 1篇血性
  • 1篇抑郁
  • 1篇引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后
  • 1篇预见性护理
  • 1篇增生

机构

  • 10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10篇申红梅
  • 3篇王莹
  • 2篇沙可夫
  • 2篇郗海涛
  • 2篇王沛沛
  • 1篇于春虎
  • 1篇滕立英
  • 1篇赵明君
  • 1篇宋朝霞
  • 1篇白晋锋
  • 1篇李玉婷
  • 1篇信馨
  • 1篇孙淑娟
  • 1篇张国胜
  • 1篇张平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华养生保健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西医结合护...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逼尿肌漏尿点压及膀胱安全容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评估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及膀胱安全容量(safety bladder capacity,SBC)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接受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间歇导尿,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观察组患者抽血查肾功能并行泌尿系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明确患者的上尿路情况,同时测量其DLPP及SBC,进行间歇导尿时,依据饮水计划及排尿日记找到排尿规律,在接近SBC的时间测量膀胱内的尿量,严格在SBC内实施间歇导尿。40例患者均有漏尿,均进行床旁盆底肌训练。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干预1年时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DLPP、SBC、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分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括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4个维度)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每组患者干预1年时的DLPP、SBC、RUV、血尿素氮和肌酐、SAS和SDS评分及饮食、精神、睡眠、心理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前,上述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DLPP、RU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BC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精神、睡眠、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依据DLPP及SBC进行个性化的间歇导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其肾功能的恢复,同时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且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申红梅王莹张平宋朝霞张国胜沙可夫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
仿生引流尿袋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行留置导尿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的常见合并症,中国每年新增加病例约5万人,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等,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泌尿系统感染和肾功能减退或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申红梅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间歇性导尿留置导尿
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现状,探索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潜在类别,分析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6—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隐性缺勤量表对北京市384名临床护士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利用Mplus 8.3进行护士隐性缺勤潜在剖面分析,建立亚组模型。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临床护士隐性缺勤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384名临床护士隐性缺勤总得分为(15.13±3.73)分,工作-家庭冲突总得分为(26.07±4.16)分,社会支持总得分为(41.59±3.82)分。临床护士隐性缺勤可分为低隐性缺勤组66.6%、中等隐性缺勤组24.5%和高隐性缺勤组8.9%3个潜在类别。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夜班数为4~9个/月(OR=2.008,P<0.05)、工作满意度(OR=2.968,P<0.05)、工作-家庭冲突度(OR=2.190,P<0.01)均是隐性缺勤的正向预测因素;社会支持(OR=0.303,P<0.01)是隐性缺勤的负向预测因素。结论不同人口学特征临床护士隐性缺勤潜在剖面不同,夜班数、工作满意度、工作-家庭冲突度和社会支持度是临床护士隐形缺勤的影响因素。
张燕郗海涛申红梅马丽荣郝伶俐
关键词:临床护士影响因素
两种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男性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影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两种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男性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为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照组)和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观察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术第1d、15d、30d出现尿路感染的比率。结果:62例患者完成实验,对照组2例患者实验期间发烧,改为持续留置导尿,两组患者均无无睾丸、附睾炎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65.6%和66.7%;第15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26%和60%;第30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28.1%和66.7%,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第1d和第15d、30d比较,尿路感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间歇导尿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明显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尿道消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滕立英申红梅王莹王沛沛李勤娥沙可夫赵明君秦京黎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路感染
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合并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2月—202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SCI合并N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给予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护理干预,均干预8周。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y-74,GQOLI-74)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膀胱安全容量、膀胱残余尿量,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GQOLI-7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膀胱安全容量、自主排尿功能等级和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干预前均有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期间观察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量管理联合间歇性导尿不仅可有效改善SCI合并NB患者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功能,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白晋锋李国庆钱会周金娜王文文申红梅
关键词:容量管理间歇性导尿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汽化切割和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汽化切割和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行前列腺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者为电切组,60例行2μm激光汽化切割治疗者为激光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冲洗液量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气囊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R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Q_(max)及RU均优于本组术前(P<0.01);激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电切组(P<0.05),术中冲洗液量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电切组(P<0.01),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气囊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和等离子电切均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手段,但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割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冲洗液量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孙淑娟申红梅王莹于春虎信馨李勤娥王沛沛李玉婷
关键词:2ΜM激光双极等离子电切良性前列腺增生
脊髓损伤患者家庭功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家庭功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疾病相关信息记录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7-10至2018-04北京市某医院康复中心71例脊髓损伤住院患者进行方便问卷调查。分析脊髓损伤住院患者FAD评分与SAS、SDS的相关性。结果脊髓损伤患者家庭功能总分为(2. 19±0. 23)分,SAS得分为(56. 04±13. 81)分,SDS得分为(60. 04±14. 21)分,抑郁水平与焦虑水平间有高度相关性(r=0. 66,P <0. 001)。脊髓损伤患者的FAD得分与SAS、SD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489和0. 504(P <0. 01)。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的家庭功能对其焦虑、抑郁情绪有着一定的影响,提高家庭成员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关爱,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申红梅
关键词:脊髓损伤家庭功能焦虑抑郁
FGF23、ANGPTL4、Apelin-1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探究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Apelin-13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病情及溶栓治疗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7月到2023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20例AIS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并分为轻度组35例、中度组54例、重度组31例;采用头颅MRI检查评估患者梗死病灶面积并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31例、中等面积梗死组52例,大面积脑梗死组37例;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的预后情况并分为预后良好组82例和预后不良组3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学指标FGF23、ANGPTL4、Apelin-1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神经损伤程度的AIS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NGPTL4、Apelin-13水平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685、8.418、13.695,P<0.05);不同梗死面积的AIS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为:腔隙性脑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ANGPTL4、Apelin-13水平为:腔隙性脑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大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652、7.579、18.659,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病灶最大直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FGF23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ANGPTL4、Apelin-13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47、4.725、7.309、3.364、4.869、5.766,P<0.05);病灶最大直径≥5 cm、入院时NIHSS评分≥20分、高水平FGF23均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ANGPTL4及Apelin-13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FGF23、ANGPTL4、Apelin-13与AIS患者病情程度及短期预后密切相关,检测三指标水平有助于AIS病情及预后评估。
孟丽霞郗海涛申红梅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APELIN-13
预见性护理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接受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6例,均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整体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应用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较单纯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疗效显著。
杨志丽申红梅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
康复护理教育在康复医院中的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康复医院住院患者的康复护理教育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43名在院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康复医院的住院患者对康复护理教育有一定了解,希望定期进行康复护理教育,康复护理教育的方式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生活习惯来进行。住院患者出现并发症,需要暂停康复治疗,降低康复的疗效。康复医院的住院患者康复护理教育与住院患者现实需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异。结论康复护理教育与并发症之间有一定关系,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护理教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教育在降低并发症的同时可以增加康复时间和康复效果,康复护理教育可以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康复护理教育对住院患者是有必要的,康复护理教育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总之,康复医院住院患者的康复护理教育需要极大提高。
申红梅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教育康复医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