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青

作品数: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湖流
  • 1篇地统计
  • 1篇洞庭湖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物
  • 1篇有色可溶性有...
  • 1篇有色溶解有机...
  • 1篇溶解有机物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时空演变特征
  • 1篇水位
  • 1篇太湖
  • 1篇太湖流域
  • 1篇平行因子分析
  • 1篇去除率
  • 1篇人工湿地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江西省科学院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 1篇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王青
  • 2篇潘继征
  • 1篇游海林
  • 1篇吴晓东
  • 1篇姜加虎
  • 1篇徐力刚
  • 1篇万荣荣
  • 1篇鄢帮有
  • 1篇李勇
  • 1篇尚丽霞
  • 1篇程俊翔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对巢湖流域南淝河水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削减南淝河输入巢湖的污染物,建成南淝河旁路多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包括预处理系统、垂直潜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湿地系统3个工艺单元.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对人工湿地各净化单元出水进行周年监测,分析各净化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季节变化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旁路多级人工湿地体现较高的去除效果.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铵态氮(NH_4^+-N)和总磷(TP)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0.9%、43.7%、43.5%和76.6%.COD_(M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水标准,而NH_4^+-N的平均出水浓度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各净化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差异显著,COD_(M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预处理单元,其对COD_(Mn)削减的净化率为65.1%;TN、NH_4^+-N和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其对TN、NH_4^+-N和TP削减的净化率分别为23.2%、27.1%和51.1%.不同季节,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具有一定差异,对COD_(Mn)和TP的去除率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对NH_4^+-N的去除率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最后,建议通过增加碳源和增大水力停留时间来进一步优化该工艺,以有效提高脱氮效果.
马书占潘继征吴晓东王青尚丽霞何延召李勇
关键词:巢湖去除率
太湖流域湖荡湿地有色溶解有机物特征分布与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2015年秋季太湖流域10个典型湖荡野外调查数据,运用平行因子法(PARAFAC)解析三维荧光光谱(EEMs),对水体中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湖荡CDOM吸收系数a(350)存在空间差异。CDOM吸收系数与CODMn、DOC分布规律相似,三者之间相关性显著。采用平行因子法分析CDOM的荧光光谱,解析出3种组分,即紫外光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 (250 nm/430 nm)、类酪氨酸荧光组分C2(265 nm/305 nm)以及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3(280 nm/330 nm),且C2、C3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各湖荡内源物质(C2、C3)对CDOM荧光强度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尚湖(97. 47%)>昆承湖(95. 77%)>阳澄湖(88. 62%)>澄湖(86. 96%)>宜兴三氿(81. 34%)>长荡湖(80. 77%)>淀山湖(79. 51%)>傀儡湖(77. 43%)>元荡(75. 81%)>滆湖(68. 44%),显示湖荡均偏内源主导。荧光指数BIX、HIX及类蛋白组分与类腐殖质的荧光强度的比值也显示相同的结果,均显示湖荡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弱腐殖质特征。
王青潘继征潘继征马书占陈丙法
关键词:太湖流域有色可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
洞庭湖近30 a水位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洞庭湖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水情时空变化尤为明显.为了探明洞庭湖水位时空演变特征,以洞庭湖6个水位站(城陵矶、鹿角、营田、杨柳潭、南咀、小河咀)、出入湖流量("三口"总入湖流量、"四水"总入湖流量、城陵矶出湖流量)和长江干流流量(宜昌、螺山)等1985-2014年逐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泰森多边形计算湖泊水位,运用Morlet小波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和地统计理论研究湖泊水位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及空间分布格局和自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水位变化具有典型的季节性,且年际变化具有28和22 a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水位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小河咀、南咀、杨柳潭(Group 1)以及城陵矶、鹿角、营田(Group 2)两种聚类,且在不同水文季节的空间自相关性依次表现为丰水期>退水期>涨水期>枯水期.通过建立两类水位在不同水文季节与径流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揭示了洞庭湖水位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其中Group 1水位演变主要受长江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Group 2水位演变由出入湖径流量和长江干流径流量共同作用,并随着不同水文季节江湖关系的改变以及湖泊自身水力联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结果对于科学认识洞庭湖水位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湖泊生态系统保护和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程俊翔徐力刚王青鄢帮有万荣荣姜加虎游海林
关键词:小波分析聚类分析地统计洞庭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