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威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遥感
  • 2篇地震
  • 2篇灾害
  • 2篇气溶胶
  • 2篇汶川地震
  • 1篇地震折射
  • 1篇地震折射波
  • 1篇地震折射波法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勘察
  • 1篇地质体
  • 1篇亚热带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异常
  • 1篇孕灾环境
  • 1篇折射波
  • 1篇折射波法
  • 1篇政府
  • 1篇政府决策
  • 1篇知识

机构

  • 7篇中南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7篇王威
  • 3篇吴立新
  • 3篇陈必焰
  • 1篇戴吾蛟
  • 1篇孙根云
  • 1篇陶超
  • 1篇邹滨
  • 1篇胡俊
  • 1篇李佳
  • 1篇许文斌
  • 1篇杨泽发
  • 1篇申旭辉
  • 1篇李志伟
  • 1篇张爱竹
  • 1篇马慧云
  • 1篇李佳
  • 1篇王威
  • 1篇崔静
  • 1篇李国瑞

传媒

  • 2篇遥感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中国科技信息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的汶川地震气溶胶浓度三维变化异常分析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破坏力最大的突发性固体地球灾害之一。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使得地震的预测较为困难。目前,研究者们基于被动卫星气溶胶产品的二维平面信息,发现了汶川地震前后存在的各种异常现象,但是其对...
王威何苗
文献传递
地震折射波法在浅埋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2017年
浅层地震折射波法以其能够确定基岩界面的纵波速度和深度而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勘察。本文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敦白客运专线某段测线内隧道工程勘察实例,阐述折射波法在铁路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勘察中查明隐伏构造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及土石分界线的应用效果,并提出了几种提高该方法信噪比的举措。
李国瑞王威
关键词:地震折射波法隧道勘察工程地质勘察不良地质体纵波速度
基于激光雷达的气溶胶光学特性遥感与应用
2018年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化石燃料消耗加剧,导致区域污染加重和雾霾频发。不断增加的气溶胶含量对天气气候、公众健康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负效应,引起了大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因此,有效地监测和规范地方污染物排放是近年来政府需要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而对大气气溶胶准确地定量化探测与研究,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参考,为污染治理提供必要的数据集和理论依据。
王威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激光雷达遥感政府决策燃料消耗
新时期遥感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传承与变革辩证关系被引量:2
2022年
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考核等关键教学环节,系统总结了遥感类课程的核心要义,深刻剖析了其传承与变革的辩证关系,最后以笔者所在学校遥感应用与专题制图课程为例,介绍其在变革与传承中的做法,以期为其他高校或专业的遥感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冯徽徽邹滨王威马慧云陶超
关键词:遥感课程教学
冰川流域孕灾环境及灾害的天空地协同智能监测模式与方向被引量:6
2021年
随着中国西部暖湿化进程加快,冰川流域孕灾环境快速变化,冰川灾害多发频发。因冰川流域地形极端复杂、地表覆盖变化迅速,冰川流域灾害具有链式发展的特点且物源区远程高位、地势险峻,面向普通地质滑坡和露天矿边坡的天空地协同监测技术难以直接或有效应用。本文基于冰川流域空间环境与灾害的监测内容及技术难点,分析了可用的现代测绘遥感技术及其局限性。针对监测对象、几何要素和质量要求,提出了基于天空地协同的冰川流域孕灾环境与灾害智能监测内涵,即平台协同、时间协同、参数协同和尺度协同,设计了任务驱动、知识引导的智能监测技术模式。面向3类基本监测任务,即个体冰川流域灾变过程情景模拟、冰川流域群孕灾环境差异分析与风险识别、冰川流域灾害事件应急响应,提出相应的天空地协同智能监测初步方案。最后,讨论了基于天空地协同的冰川流域孕灾环境与灾害智能监测关键问题,提出未来的工作方向。
吴立新李佳李佳李佳陈必焰王威王威陈必焰
关键词:智能监测冰川泥石流知识引导
汶川地震前多圈层短—临遥感异常回顾及其时空关联性被引量:7
2020年
地震孕育过程伴随物质迁移、能量释放与信息交换。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地表、大气及电离层变化信息,进行地震异常分析与前兆识别,已成为遥感与地震科学交叉研究热点。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内外发表的该地震潜在遥感异常研究论文;回顾了盖层、大气层、电离层的20个遥感参量异常显现的个体特征,分析了其时空关联性,揭示了总体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汶川地震遥感异常显现是逐渐增多、增强和聚拢的,地震短临前兆突出;(2)震前3个月开始,短—临遥感异常由盖层、大气层往电离层渐次显现,与岩石圈—盖层—大气层—电离层(LCAI)耦合范式吻合;(3)短—临遥感异常显现位置与发震断层相关性较强,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LMSFs)及其周边区域;(4)多种短—临遥感异常区覆盖震中,且多个条带状异常区与LMSFs走向一致,体现了孕震后期LCAI耦合的局地效应。本研究有益于内陆大地震孕育后期的遥感监测分析,也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何苗吴立新崔静王威齐源毛文飞苗则朗陈必焰申旭辉
关键词:汶川地震遥感异常
浅论中国亚热带遥感现状、任务与创新发展途径被引量:1
2022年
中国亚热带区域覆盖范围广,面积达240万km2。区内不仅自然景观复杂,多云多雨、多山多林,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中国稻米主产区,而且多河多湖、多矿多污,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迫切需要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其自然资源、环境变化与灾害现象。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已逐渐开展亚热带遥感应用研究,但缺乏对亚热带遥感理论与方法的系统性研究,共性与科学问题尚不明晰。本文总结分析了中国亚热带遥感的3个基本特征,按遥感数据类型梳理了中国亚热带遥感的应用实践;进而归纳出中国亚热带遥感实践的4个共性问题,指出亚热带遥感核心元素的主要特点、地理对象的复杂性与遥感信息的病态性,提出中国亚热带遥感的4项重点任务;然后,分析了当今中国亚热带遥感发展的历史机遇,阐述了中国亚热带遥感的创新发展途径,包括厘清人地现象的动态特征、聚焦亚热带遥感的科学问题、攻克不同层面的关键难题、结合应用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与重点研发。论文旨在推动亚热带遥感应用的创新发展、促进亚热带遥感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进而助力卫星及航空遥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亚热带地区的资源环境监测、区域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与“双碳”目标。
吴立新孙根云苗则朗张爱竹冯徽徽胡俊杨泽发王威陈必焰汤玉奇
关键词:遥感信息资源环境自然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