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丽蛟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濒危
  • 2篇濒危植物
  • 1篇地理分布
  • 1篇致危因素
  • 1篇特有濒危植物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特征
  • 1篇资源现状

机构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篇关文灵
  • 2篇牛红彬
  • 2篇潘丽蛟

传媒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群落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样方调查法,对中甸刺玫(Rosa praelucens)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甸刺玫群落中共有维管植物24科71属97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5属6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21科65属90种;(2)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及灌木层不发达,草本层较发达。根据Raunchier生活型谱划分,高位芽植物占优势(39.56%)。
潘丽蛟关文灵华蔚菡牛红彬
关键词:濒危植物群落特征
云南特有濒危植物中甸刺玫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实地踏勘及民间访问,对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据此分析了其濒危原因。调查结果表明:中甸刺玫的地理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且呈零星或小片状间断分布;在12个中甸刺玫种群分布地中共观测到172株(含幼树)个体。种群规模小,各种群分布地中的中甸刺玫个体数有很大差异,最大的种群分布地为56株,最小种群分布地仅1株,超过10株的种群分布地仅3个。种群中植株的年龄结构表明,中甸刺玫种群的老龄植株较多,幼龄个体数量稀少,缺乏后续资源,而处于衰退期。人类活动影响和自身更新困难是导致中甸刺玫濒危的原因。根据中甸刺玫的资源现状,提出如下合理保护的建议:(1)在中甸刺玫自然分布区内设立保护小区,实施就地保护;(2)重视中甸刺玫规模化繁殖技术的研究,积极开展迁地保护和种群回归工作;(3)利用藏族宗教信仰进行中甸刺玫保护的宣传教育。
关文灵李世峰宋杰潘丽蛟牛红彬
关键词:濒危植物地理分布资源现状致危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