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俊强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物理海洋学
  • 3篇海洋学
  • 3篇ADCP
  • 2篇空间插值
  • 1篇断面
  • 1篇声学多普勒流...
  • 1篇台湾海峡
  • 1篇剖面仪
  • 1篇最小二乘
  • 1篇最小二乘法
  • 1篇西南部
  • 1篇分潮
  • 1篇COD
  • 1篇M2分潮
  • 1篇船载

机构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厦门大学

作者

  • 4篇沈俊强
  • 2篇骆智斌
  • 2篇林毅辉
  • 2篇张国荣
  • 2篇潘伟然
  • 1篇邱云
  • 1篇潘爱军

传媒

  • 2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ODAS系统在厦门湾走航ADCP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CODAS系统搭配相应质量控制参数,用以识别ADCP在复杂测流环境下测得的可疑或错误流速单元和剖面.通过水跟踪和底跟踪,CODAS系统可有效获取仪器自带数据处理软件vmdas、winriver无法修正的系统误差.本研究采用该系统对厦门湾走航ADCP测量数据做后续质量控制,所得相应系统误差如下:旋转角度偏差Δ=3.2°,幅值修正因子β=0.98.此外,以底跟踪测得流速为准确值,参考GPS数据经过系统误差订正后,流速精度显著提高,平均误差订正前后分别为28.9cm/s和11.6 cm/s.最后,结合现场数据采集工作与数据质量控制过程,总结数据质量问题一般特征并提出改进建议.
沈俊强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
基于三维调和分离的同安湾口门断面冬季潮流和余流特征的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同安湾口门断面走航ADCP观测数据,采用基于高斯基函数的Candela空间插值方法,对海流进行空间三维的调和分离,并对分离的各分潮流与余流进行流场的回归检验分析,F(α=0.01)检验显示流场的回归效果显著.观测期间同安湾口门断面平均潮差为5.15 m,最小潮差4.38m,最大潮差5.98 m,断面上涨落潮最大流速分别为92.3、80.3 cm/s,潮流特征分析表明,同安湾口门断面的潮流运动形式为往复流,以半日潮流为主,约占70%潮流信息,潮流流速从海表面向海底递减.余流最大值为12.5 cm/s,空间分布上将同安湾口门断面一分为二形成北进南出的余流进出通道,这与以往余流格局的认识相符.
沈俊强潘伟然张国荣骆智斌林毅辉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空间插值
基于走航ADCP资料的厦门内湾东西口门海域潮流与潮致余流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应用厦门内湾东西3个口门断面(五通—下店、嵩屿—鼓浪屿、鼓浪屿—轮渡)一个潮周日走航ADCP资料的空间插值潮、流调和分离结果,分析占主导的M2分潮流与余流沿断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受地形约束的3个断面M2分潮流均以往复流为主,断面深槽为主流通道,M2分潮最大可能流速均沿主流深槽向左右岸递减,三断面中以鼓浪屿—轮渡断面最为强劲,平均值为46 cm/s,五通—下店断面次之为43 cm/s,嵩屿—鼓浪屿断面最弱,仅为33 cm/s.该半日潮波进入厦门内湾首先在鼓浪屿—轮渡断面达到最大值,出现时间在月中天后2.1 h,其次为五通—下店断面2.7 h,最后为嵩屿—鼓浪屿断面3.3 h.再者地形变化剧烈的嵩屿—鼓浪屿断面M2分潮非线性运动较强,浅水分潮的幅度增大.潮波的非线性效应又衍生了非周期性的潮致余流,该余流在厦门内湾东西口门有较为稳定的存在,且表现为近岸区流幅大,潮流通道内小,嵩屿—鼓浪屿与鼓浪屿—轮渡断面均值为9 cm/s,五通—下店断面均值为5 cm/s,同时各个断面余流均存在使内湾海水正常更替,沿断面法向一分为二,一进一出的态势.基于本次观测结果计算出一潮周日厦门内湾东西口门余流通量为76.156×106m3,净潮通量为69.591×106m3,相对偏差小于8.6%.
沈俊强潘伟然张国荣骆智斌林毅辉
关键词:物理海洋学空间插值
基于夏季船载ADCP数据的台湾海峡西南部平均流与潮流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文章采用国内外普遍适用于船载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shipboard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SADCP)数据滤潮处理的时空拟合最小二乘法(简称最小二乘法),对台湾海峡南部浅滩2004—2013年夏季(6—9月)所获取的SADCP数据进行正压潮、流分离。结果表明:最小二乘法获得的平均流和基于原始数据格点化后矢量平均取得的平均流流向均趋于东北向,并且具有大致相同的强、弱流区空间分布形态,但最大流速稍有差异,分别为0.48m×s^(-1)和0.36m×s^(-1);此外,强流区(流速~0.3m×s^(-1))流幅狭窄,流轴分别约束在东山至龙海外海30m等深线附近和台湾浅滩南部地形骤变区域;而弱流区(流速<0.1cm×s^(-1))集中分布于台湾浅滩中部。进一步研究表明,2种平均流所估算的海流通量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可达到(0.74±0.25)×10~6m^3·s^(-1)。SADCP数据分离所得M_2分潮流显示:台湾浅滩至东山一线为强潮区,最大可能流速出现在台湾浅滩(约0.67m×s^(-1));等潮时线分布符合前进波特征,在潮波传导方向上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推迟(约2h);东山近海存在一条呈NW—SE走向的椭圆率正负分界线,分界线以南潮流椭圆顺时针旋转,以北则逆时针旋转。
沈俊强孙豪为潘爱军邱云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台湾海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