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聪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增殖
  • 3篇肿瘤
  • 3篇基因
  • 2篇迁移
  • 2篇口腔
  • 2篇口腔肿瘤
  • 1篇蛋白
  • 1篇性别差异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三叉神经
  • 1篇髓鞘
  • 1篇痛模型
  • 1篇肿瘤组织
  • 1篇注射
  • 1篇颌面
  • 1篇颌面部
  • 1篇脱髓鞘
  • 1篇涎腺
  • 1篇涎腺肿瘤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汪聪
  • 3篇许旭东
  • 3篇朱友明
  • 2篇王银龙
  • 2篇王元银
  • 1篇赵利
  • 1篇马腾飞
  • 1篇韩良
  • 1篇李伟
  • 1篇朱丽
  • 1篇张越
  • 1篇黄姗姗
  • 1篇陆婧雅
  • 1篇刘雨

传媒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婆罗双树样基因2(SALL2)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探究其对口腔肿瘤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SALL2基因过表达及敲低的口腔肿瘤(SCC-3)细胞株,通过MTT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迁移的变化;收集15组口腔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SALL2 m 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划痕试验与MTT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SALL2基因可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敲低SALL2基因可增强细胞增殖、迁移能力;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口腔组织(P<0.05)。结论 SALL2基因在口腔肿瘤细胞及组织中低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可能作为口腔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汪聪朱友明许旭东刘雨张越王元银
关键词:口腔肿瘤增殖迁移
个别正常[牙合]人群颌面部骨组织比较
2021年
目的研究个别正常[牙合]人群性别差异带来的颌面部骨组织角度特点,探究不同性别间人群矫治目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50例(男25例,女25例)个别正常[牙合]人群的头颅定位侧位片,根据性别将其分为两组,采用Uceph基础版测量软件4.4.3进行测量。结果女性眼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大于男性(P<0.05),男性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IMPA)大于女性(P<0.05);女性下中切牙-眼耳平面角(FMIA)、上齿槽座角(SNA)、下齿槽座角(SNB)、上下齿槽座角(ANB)略大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别正常[牙合]人群中,不同性别人群的上下颌骨位置相对颅部位置恒定,男性下切牙角度较女性唇倾,女性下颌平面角大于男性。
汪聪
关键词:性别差异矫治
经眶下孔注射相关炎症因子制造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经SD大鼠眶下孔注射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以制造一种新型的大鼠三叉神经痛(TGN)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组(NS组)、TNF-α组、IL-1β组、TNF-α+IL-1β组;各组分别于大鼠眶下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TNF-α或IL-1β。观察并比较注射后不同时段各组大鼠注射侧触须垫机械痛阈、自发行为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组织改变。结果从注射后3 d至注射后8周,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均出现注射侧触须垫痛觉过敏及搔抓面部次数增多,同N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炎症因子注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炎症因子注射组大鼠眶下神经及三叉神经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髓鞘改变,而NS组大鼠则无脱髓鞘现象。结论利用炎症因子TNF-α、IL-1β经大鼠眶下孔注射,可使大鼠产生类似TGN症状和病理学变化,该TGN模型更接近于临床且造模方法简便。
马腾飞王霁蕾黄姗姗秦健韩良赵利肖芳莉汪聪王元银
关键词:炎症因子脱髓鞘
SBP1基因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硒结合蛋白1(SBP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15组涎腺肿瘤及其瘤旁组织,提取组织内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组织中SBP1的表达。设计及合成SBP1的shRNA序列,慢病毒转染scc-3细胞,应用MTT、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结果 SBP1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划痕试验和MTT检测显示SBP1对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起抑制作用。结论 SBP1在涎腺肿瘤组织中低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作为涎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李伟王银龙朱友明陆婧雅朱丽许旭东汪聪
关键词:涎腺肿瘤增殖
PJA1及miR-130a基因在口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PJA1及miR-130a在口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对肿瘤细胞迁移增殖的影响,并探究两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收集15组口腔肿瘤及其瘤旁组织,提取组织内RNA,应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PJA1及miR-130a的表达情况;构建PJA1过表达、miR-130a过表达及两者同时过表达的口腔肿瘤细胞株SCC-3,应用MTT实验和Wound scratch assay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结果 qRT-PCR结果表明PJA1在口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瘤旁组织(P<0.05),miR-130a在口腔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5);MTT和Wound scratch assay实验结果表明PJA1过表达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miR-130a过表达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两者同时过表达PJA1可以抑制miR-130a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的能力。结论 PJA1在口腔肿瘤组织中低表达,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miR-130a在口腔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miR-130a可能通过抑制了PJA1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许旭东王银龙朱友明汪聪
关键词:口腔肿瘤增殖迁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