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梅

作品数:6 被引量:76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区域地理研究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冻灾
  • 4篇灾害
  • 4篇霜冻
  • 4篇霜冻灾害
  • 3篇致灾因子
  • 3篇生育
  • 3篇生育阶段
  • 3篇气象
  • 3篇气象指标
  • 3篇危险度评价
  • 2篇冬小麦
  • 2篇玉米
  • 2篇小麦
  • 1篇信任
  • 1篇灾后
  • 1篇灾后恢复
  • 1篇灾民
  • 1篇社会
  • 1篇社会调查
  • 1篇水灾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林晓梅
  • 3篇苏筠
  • 2篇沈鸿
  • 1篇岳耀杰
  • 1篇钟景鼐
  • 1篇孙雪萍
  • 1篇李娜
  • 1篇李娜

传媒

  • 2篇灾害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冬小麦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被引量:39
2009年
霜冻是一种威胁农业生产的气象灾害,对其致灾因子危险度的研究,可为大尺度的作物霜冻灾害区划及农业保险提供依据。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原理,以全国751个气象台站56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统计得到冬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不同灾害等级(轻霜冻、中霜冻、重霜冻)的年霜冻日数,并计算出冬小麦全生育期内不同等级霜冻的发生概率,基于以上两项指标对冬小麦霜冻致灾因子危险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重霜冻年霜日最大值为129d,而轻霜冻和中霜冻霜日最大值分别为23 d和19 d,冬小麦受重霜冻危害时间较长;冬小麦霜冻的频发区、多发区、少发区从北向南依次分布,随着霜冻等级增加,频发区的面积差异不大,但多发区的面积减小、少发区面积增大;冬小麦霜冻灾害危险度等级最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几个省份,如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危险度等级最高的地区集中在青藏高原地区。
林晓梅岳耀杰苏筠
关键词:生育阶段致灾因子霜冻灾害冬小麦
我国玉米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原理,以全国752个气象台站56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依据植物霜冻等级的温度标准统计得到玉米各个生育阶段不同灾害等级(轻霜冻、中霜冻、重霜冻)的霜冻数据记录,得到各气象台站...
林晓梅钟景鼐沈鸿
关键词:生育阶段致灾因子霜冻灾害玉米
文献传递
影响灾后恢复期的因素分析——基于水灾灾民的调查被引量:10
2008年
恢复力作为减灾建设的重要环节,探讨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承灾体适应变化及异常的能力。以恢复期为恢复性的刻画指标,通过问卷调查了539例灾民的水灾恢复期的主观识觉,运用列联表分析灾民受灾经历、个体属性与恢复期长短的关系。结果表明:灾后精神恢复期为5个月,物质恢复期约7.4个月;灾时心理越镇静精神恢复期越短,灾害损失越严重物质恢复期越长,而灾后救援没有发挥出明显改变恢复期的作用;个体属性中的家庭结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与恢复期没有明显相关。因此,拓展灾民可获救援渠道及能力,开展保险,有助于提升恢复力。
苏筠林晓梅李娜
关键词:水灾社会调查
我国玉米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度评价--基于作物生育阶段气象指标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原理,以全国752个气象台站56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以及作物生育期资料为基础,依据植物霜冻等级的温度标准统计得到玉米各个生育阶段不同灾害等级(轻霜冻、中霜冻、重霜冻)的霜冻数据记录,得到各气象台站...
林晓梅钟景鼐沈鸿
关键词:生育阶段致灾因子霜冻灾害玉米
社会减灾能力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的区域对比——基于江西九江和宜春公众的调查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苏筠刘南江林晓梅
关键词:公众信任问卷调查
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评估被引量:15
2011年
黄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的主产区,易受霜冻灾害的影响,研究该区的霜冻灾害风险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现实意义。结合分区的冬小麦物候期及其霜冻指标,以该地区56个气象站点1951—2005年日最低气温为基础数据,提取霜冻日记录。并基于年霜日数-年减产率曲线,以信息扩散理论为指导,通过IDW插值得到减产率≥10%、20%、30%、40%、50%下的冬小麦霜冻灾害概率风险图,由此评估黄淮地区冬小麦霜冻灾害风险。主要结论有:(1)同一灾害强度下,风险概率值相同的地区往往成片分布。(2)不同灾害强度下,高风险区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鲁北与冀南地区,二是陕晋豫交界地区。相较而言,低海拔与低纬度地区的风险概率值相对较低。(3)灾害强度低的霜冻灾害在区内的风险概率普遍较高;随着强度增加,概率值降低。当灾害引起的减产率≥40%时,多数地区的风险概率在0.1以下;减产率增至50%时,多数地区概率降为0.001以下。
沈鸿孙雪萍林晓梅
关键词:风险评估霜冻灾害冬小麦黄淮地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