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慧平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质
  • 3篇好氧
  • 2篇堆肥
  • 2篇性状
  • 2篇玉米秸
  • 2篇玉米秸秆
  • 2篇理化性状
  • 2篇秸秆
  • 2篇好氧堆肥
  • 1篇毒病
  • 1篇性状分析
  • 1篇畜禽粪
  • 1篇畜禽粪便
  • 1篇栽培
  • 1篇设施栽培
  • 1篇施氮
  • 1篇施氮处理
  • 1篇甜瓜
  • 1篇甜瓜生长
  • 1篇牛粪

机构

  • 7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杜慧平
  • 5篇史向远
  • 5篇王秀红
  • 5篇李欣欣
  • 5篇王保平
  • 5篇周静
  • 3篇李永平
  • 2篇张纪涛
  • 1篇张晓晨
  • 1篇潘根兴
  • 1篇张治家
  • 1篇褚清河
  • 1篇李欣欣
  • 1篇籍增顺
  • 1篇李素娟

传媒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以磷定氮条件下施氮处理间的无效性与抛物线函数的误用被引量:2
2012年
在以磷定氮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抛物线回归方法确定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该方法是国内外定量施肥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其试验统计结果确定的施肥量与用抛物线回归方程求解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严重背离。为了探明二者背离的原因,自2004年以来,在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以磷定氮试验方法试验设计中未考虑施肥比例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导致施肥处理间产量统计检验不显著,形成抛物线回归分析方法的误用,致使确定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失去科学性。
褚清河潘根兴杜慧平
玉米秸秆不同发酵时期理化性状和细菌群落多样性被引量:20
2018年
为了加快玉米秸秆腐熟,推动秸秆废弃物循环利用,开展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好氧发酵堆肥试验。利用常规方法对不同发酵时期堆料的理化性状进行测定,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堆体细菌菌群进行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分类。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好氧发酵期间堆体温度能够快速升高并维持在55.0℃以上,堆体含水量、有机物含量和C/N逐渐下降,w(C)/w(N)在建堆和前3次翻堆时均较高,后2次翻堆时大幅下降,p H值、E4/E6先下降后上升;宏基因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堆肥中细菌菌群存在多样性;由Simpson指数和Shannon指数可知,第5次翻堆(CS5)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前3次翻堆(CS1、CS2和CS3)多样性差异不明显,第4次翻堆(CS4)的群落多样性最低。对6个发酵时期的OTU进行物种分类,所检测到的细菌门类、目类和属类在不同发酵时期的种类和丰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群落演替现象。物种分类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好氧发酵期间的主要优势门类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共享的主要优势目类为芽孢杆菌目、梭菌目、黄色单胞菌目、嗜热厌氧杆菌目、根瘤菌目、假单胞菌目和厌氧绳菌目;共享的主要属为Povalibacter、梭状芽孢杆菌属、芽孢杆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嗜热脲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Chryseolinea。其中,变形菌门黄色单胞菌目的 Povalibacter、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目的梭状芽孢杆菌属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以及拟杆菌门噬纤维素菌目的 Chryseolinea尚未见与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降解有关的报道,有望从这些菌属中分离出加快玉米秸秆好氧发酵堆肥进程的新菌种。
王秀红李欣欣史向远周静王保平杜慧平籍增顺
关键词:玉米秸秆好氧发酵理化性状
不同农业废弃物复合基质对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为探讨不同农业废弃物复合基质及其利用次数对西瓜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堆肥、杏鲍菇菇渣堆肥、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2种配方基质:T1处理(3∶1∶2∶3∶1)和T2处理(3∶0∶3∶3∶1),以V草炭∶V珍珠岩∶V蛭石=6∶3∶1为对照(CK),连续2 a测定并分析西瓜植株的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筛选适合西瓜生长的基质配方及其最佳利用次数。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替代部分草炭可以提高复合基质的容重、pH值和EC值,降低其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T1和T2处理的pH值和EC值极显著高于CK,T1处理的总孔隙度和持水孔隙度极显著低于T2处理和CK(P<0.01)。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极显著高于T1处理(P<0.01),并显著高于CK(P<0.05)。基质利用1次时,T1和T2处理西瓜的蒸腾速率(Tr)显著低于CK(P<0.05);基质利用2次时,T1和T2处理的Tr变化趋势不一致,但与CK间无显著差异;同时,T1处理的气孔导度(Gs)低于CK。基质利用次数对西瓜植株的Tr和胞间CO2浓度(Ci)有极显著影响(P<0.01)。不同农业废弃物复合基质提高了西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T2处理显著高于T1处理(P<0.05),T1处理与CK间无显著差异。基质利用1次时,T1和T2处理西瓜的纵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高于CK(P<0.05),而可溶性蛋白和有机酸含量均低于CK。基质利用2次时,不同处理西瓜的果实形态和营养成分含量有不同的变化,T1处理的效果优于T2处理。除西瓜的瓜皮厚度外,不同农业废弃物复合基质的利用次数对西瓜的果实形态和营养成分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同一基质中,利用1次基质栽培西瓜的Pn、Tr、Ci、单瓜质量和产量均优于利用2次。综合评价西瓜的各项指标,T2处理及基质利用1次的效果较好。
王保平王保平史向远周静史向远李欣欣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复合基质西瓜光合特性
牛粪联合玉米秸秆好氧堆肥理化性状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好氧堆肥是处理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有效途径。利用好氧堆肥方式对2种堆料(配比1(C/N=30)和配比2(C/N=25))发酵过程中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不同C/N对堆料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比不同对堆肥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状有一定影响。配比1堆体升温至50℃的时间较配比2提前6h,配比1堆体5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较配比2多10d,说明配比1更适合微生物生长活动,有利于无害化处理;2种堆料的pH值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均偏碱性,pH值大小存在上下波动的现象;配比1和配比2的C/N发酵末期分别比建堆初期下降了37.83%和34.64%;配比1的水溶性有机碳氮比,除第20天和第34天较配比2稍低外,其余时间均高于配比2;配比1的有机质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配比2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个发酵期间,配比1的E4/E6值与配比2相差不大,说明堆料的腐殖化水平差异不大。2种配比的EC值在初期差异较大,5次翻堆时的EC值大小差异不明显,EC值均在2.29~3.38mS/cm。除第1次翻堆时,配比1在其他发酵时间的种子发芽指数均较配比2高,说明秸秆和牛粪二者所占的比例对种子发芽指数有影响。分析得出,配比1的堆肥效果优于配比2。
史向远王秀红周静李欣欣王保平李永平张纪涛杜慧平
关键词:牛粪玉米秸秆好氧堆肥理化性状
大白菜病毒病发生流行规律探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解大白菜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找出病毒侵染和蚜虫传毒的关键时间节点、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选择山西省主要大白菜产区,以科萌夏秋王、金娃娃F1、晋春一号、901春大白菜品种和四季王(感病品种)、9812、龙2001、金皇60秋大白菜品种作为材料,对其病毒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蚜虫、温度与大白菜病毒病病情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大白菜幼苗期,病毒病较易发生,另外,调查当年春季前期雨水较多,5-6月比较干旱,蚜虫大量发生,病毒病发生较重;在栽培上,春大白菜晚播比早播病毒病发生严重,秋大白菜晚播比早播病毒病发生较轻;蚜虫的发生量、平均温度与大白菜病毒病的病情指数呈正相关,其直接影响着田间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研究结果可为北方地区生产上制定大白菜病毒病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杜慧平张治家
关键词:大白菜病毒病
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讨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甜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牛粪和玉米秸秆熟化物、沼渣、草炭、珍珠岩和腐植酸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3种配方基质,以商品基质为对照(CK),通过测定甜瓜的形态特征、地下生物量以及产量,筛选出适宜设施甜瓜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从膨瓜期到成熟期,T4处理(牛粪玉米秸秆熟化物∶沼渣∶珍珠岩∶腐植酸=6∶6∶2∶1)的株高均高于其他3个处理,不同基质配方对甜瓜株高的影响大小依次为T4>T2>T1(CK)>T3;对茎粗的影响大小依次为T1(CK)>T4>T3>T2,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T4处理的地下部干质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用牛粪和玉米秸秆熟化物部分替代草炭处理均提高甜瓜的单瓜质量和产量。说明用牛粪和玉米秸秆熟化物部分替代草炭基质能促进甜瓜的生长,其中以牛粪玉米秸秆熟化物∶沼渣∶珍珠岩∶腐植酸=6∶6∶2∶1为最佳配比。
王保平周静史向远王秀红李欣欣李素娟杜慧平李永平张晓晨
关键词:基质甜瓜
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腐熟度及其用于设施栽培基质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条垛堆和圆锥堆进行牛粪好氧堆肥,对比2种堆体在好氧发酵过程中腐熟度的相关指标,并对腐熟料是否达到设施作物栽培基质要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圆锥堆的各项腐熟度指标均优于条垛堆,其中,在好氧发酵期间,圆锥堆在距堆体外侧45、60、75 cm处分别比条垛堆对应部位升温提前10、16、20 h,在45、75 cm处的高温持续时间分别比条垛堆多3、5 d;在好氧发酵结束时,圆锥堆和条垛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8.12%和25.42%,E4/E6值分别上升1.01和0.35;圆锥堆的GI在整个堆肥期均高于80%,而条垛堆下降至73.41%;2个堆体的pH值均为8.0左右,EC值较建堆初期均有上升。经60 d腐熟后,腐熟料的生物学性状和物理性状均能达到基质理想指标要求,化学性状除GI达到要求外,稍偏碱性,EC值偏高;通过基质混配后,相比单一腐熟料,各处理的容重、总孔隙度、持水孔隙度、pH值和EC值均降低,通气孔隙度增加,气水比降低,以处理T3(泥炭∶腐熟料∶珍珠岩(体积比)为1∶1∶1,50%替代泥炭)处理的理化性状基本满足理想基质要求,EC值降至3.5 m S/cm以下,不影响植株生长。说明腐熟料通过混配用于基质栽培是可行的。
王秀红史向远李欣欣王保平周静杜慧平李永平张纪涛
关键词: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腐熟度设施栽培基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