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增玉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断陷
  • 2篇山岩
  • 2篇松辽盆地
  • 2篇松辽盆地南部
  • 2篇盆地
  • 2篇火山
  • 2篇火山岩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对比
  • 1篇地震属性
  • 1篇叠前
  • 1篇叠前地震
  • 1篇叠前地震属性
  • 1篇断层
  • 1篇营城组
  • 1篇正演
  • 1篇正演模型
  • 1篇桑树
  • 1篇气田
  • 1篇圈闭

机构

  • 4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4篇李增玉
  • 2篇冯晓辉
  • 1篇李瑞磊
  • 1篇谢正霞
  • 1篇王培茂
  • 1篇曹磊
  • 1篇逄海明
  • 1篇刘强
  • 1篇陈光宇

传媒

  • 1篇吉林地质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梨树断陷控陷断层的动态活动特征被引量:2
2014年
桑树台断层是梨树断陷唯一一条控制断陷结构的一级断层,其动态活动特征、位移量以及对梨树断陷的控制作用等问题制约着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的建立。根据该断层的生长模式,用位移—长度关系法分析其在火石岭、沙河子、营城、登娄库等地在坳陷期位移量的变化特征,定量计算不同时期断层最大位移量,分析了桑树台断层的复合式动态生长模式后认为,桑树台断层早期分南、中、北三段独立活动,控制了桑树台主洼、苏家屯次洼、金山次洼的沉积,到沙河子组后期拼合成一条断层。
逄海明李增玉
关键词:梨树断陷
伏龙泉气田泉头组地层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结合地震数据并综合考虑构造、沉积相等多种因素,运用"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地层对比技术,对伏龙泉气田泉头组进行了地层对比研究。根据沉积旋回、岩性组合和电性特征等识别出泉头组各段顶底界面及内部共6个标志层,将伏龙泉气田泉头组划分为三段,并进一步将泉一-泉三段划分出18个砂组,确定了砂层组合理对比方案,建立了伏龙泉气田地层的空间格架,科学地指导了研究区细分层的精细对比和对砂体展布的正确认识。
李增玉谢正霞
关键词:泉头组标志层地层对比
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裂缝的叠前地震识别被引量:9
2012年
根据盆缘露头、盆内岩心和成像测井分析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裂缝特征,利用正演结果优选裂缝叠前地震识别方法。营城组火山岩节理以垂直和高角度节理为主,约占80%,低角度节理和水平裂缝约占20%;按走向有3组,分别是北西-南东、近南北和北东-南西向。构造缝表现为高电导率(暗色)、连续、较规则的正弦-余弦曲线,也可呈暗色近垂直-水平线状,并交织成网状。成岩缝在FMI图像上可表现为高导和高阻2种类型,多数为黑色不规则中低角度正弦-余弦曲线,连续性差。通过正演发现振幅方位椭圆长轴方向近似地代表了裂缝走向,短轴方向近似地代表了裂缝法向,且含气时的椭圆扁率较含水时大。据此利用叠前地震振幅属性识别裂缝走向,其结果与成像测井解释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为火山岩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李瑞磊冯晓辉李增玉王培茂曹磊刘强
关键词:松辽盆地火山岩裂缝正演模型叠前地震属性成像测井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断陷结构与构造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石油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调研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松南地区断陷层的石油地质基本条件。重点研究区内断陷层构造特征、油气资源潜力、火山岩储集性能和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实施地质、地球物理和科学钻探工程等方法,进一步查明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地层、沉积、构造等基本地质条件,评价断陷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优选有利断陷和有利区带。
李增玉冯晓辉陈光宇
关键词:松辽盆地圈闭断陷火山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