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英唐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干细胞
  • 1篇再生障碍性贫...
  • 1篇障碍性贫血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特点
  • 1篇饲养
  • 1篇饲养细胞
  • 1篇胎儿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干细胞
  • 1篇胚胎干细胞来...
  • 1篇贫血
  • 1篇自体
  • 1篇细胞来源
  • 1篇细胞支持
  • 1篇间充质
  • 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篇骨髓
  • 1篇骨髓间充质

机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2篇施英唐
  • 1篇褚建新
  • 1篇唐帆
  • 1篇刘爱莲
  • 1篇王茜
  • 1篇徐晓军
  • 1篇周晓飞
  • 1篇陈静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被引量:21
2005年
为了观察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正常同年龄段儿童和胎儿3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能力及表面标志的表达,利用体外培养的方法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分离培养MSC,以胎儿和儿童的MSC作为对照;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的观察,并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检测以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扩增得到了MSC,与胎儿和正常儿童骨髓来源的MSC在细胞形态、流式表达模式和免疫细胞化学表达方面基本一致,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的体外扩增能力有别于胎儿及正常儿童。虽然在早期培养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骨髓MSC具有与正常儿童相似的扩增速度,但当群体倍增值(populationdoubling,PD)达20之后基本不再有增殖能力了,而正常儿童和胎儿来源的MSC却可稳定扩增到30PD。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MSC在表面抗原标志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异常,但体外增殖能力弱于对照组。
陈静王茜施英唐周晓飞徐晓军刘爱莲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来源的饲养细胞支持自体胚胎干细胞生长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来源的饲养细胞是否具备支持自体mESCs未分化生长的能力。方法先诱导mESCs形成类胚体(EB),进一步诱导其分化为成纤维细胞(mEB-dFE),以用作饲养细胞。采用形态学、集落形成率、细胞分化率、免疫细胞化学、碱性磷酸酶染色和RT-PCR对生长在mEB-dF上的mESCs的未分化特性进行鉴定。采用RT-PCR和诱导mESCs体内外分化方法鉴定mESCs多分化潜能特性。结果从EB三个发育阶段(EB贴壁10、15、20 d)分离出48个mEB-dF系,其中5个(来自15 d的EB)能维持mESCs未分化生长和多潜能性达10代以上。生长在这种饲养层上的mESCs与生长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上一样,其特性无明显差异,均表达碱性磷酸酶和特殊的mESCs标记,包括SSEA-1、OCT-4、NANOG,在体外形成EB和体内形成畸胎瘤;其他43个mEB-dF系则不具有这种能力。结论研究不仅为mESCs体外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饲养细胞,避免了MEF作饲养细胞的许多不足;而且还提示mESCs可诱导出不同功能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差异的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施英唐唐帆褚建新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饲养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