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人工养殖稀有鮈鲫消化道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活体解剖和显微技术对人工养殖的稀有鮈鲫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并描述了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稀有鮈鲫为杂食性无胃鱼,肠道系数0.64±0.06。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肠和肛门。口咽腔和食道粘膜层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杯状细胞、粘液细胞和少量味蕾;食道粗短,肌肉层发达。肠由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组成。肠道由前到后,粘液细胞数量逐渐增多,粘膜皱褶数量逐渐减少,粘膜皱褶高度逐渐降低。
- 王永明史晋绒张耀光齐泽民肖芳张婷
- 关键词:消化道组织学
- 鱼类体表粘液分泌机制·组分与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4年
- 鱼类体表粘液来自体表粘液细胞,其成分和量受到粘液细胞的分布、数量、发育情况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粘液的主要成分是粘多糖和蛋白类,同时还含有少量脂质.多糖类作为生物活性物质,在抗氧化、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蛋白类的含量达55%,主要成分为88~95 kD的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凝集素、补体、抗病毒蛋白/肽以及SOD酶,在鱼类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分离鱼类体表粘液中生物活性蛋白的方法主要有柱层析法、盐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等.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鱼类体表粘液分泌机制、粘液的组分及Ig的分离、体表粘液的免疫功能研究和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今后体表粘液免疫蛋白的应用研究提供切入点.
- 张婷史晋绒宋柯赵田田刘莎岳兴建
- 关键词:鱼类粘液分泌机制
- 四种鱼的血清、体表黏液SDS-PAGE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鱼类的血清和体表黏液在其适应复杂水体环境的生理生化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鱼类血清和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与含量的差异,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体表黏液丰富的宽体沙鳅Sinibotia reevesae、中华沙鳅S.superciliar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及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四种鱼的血清与体表黏液的蛋白组分展开研究,共获得158条蛋白区带,其中血清67条,体表黏液122条,其分子量在10.92~194.48 k D之间。聚类分析显示宽体沙鳅血清蛋白与中华沙鳅的相似度最高(0.67),与南方鲇的相似度最低(0.40)。四种鱼的血清蛋白组分的差异体现了其在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而体表黏液蛋白组分中中华沙鳅与南方鲇的相似度最高(0.53),与长薄鳅的最低(0.47),未呈现出与血清类似的遗传分化规律。
- 张婷史晋绒赵田田宋柯解崇友岳兴建
- 关键词:血清SDS-PAGE蛋白组分
- 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的繁殖生物学资料被引量:5
- 2015年
- 于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对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四川华鳊的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4∽5月份,最小性成熟雌性个体体长70 mm,体重7.1 g;最小性成熟雄性体长为65 mm,体重为4.5 g。四川华鳊种群性比(雌︰雄)为1.00︰1.57,主要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1龄个体数量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4∽5月份最大,同期丰满度最小。卵径(1.05±0.17)mm,大小分布呈单峰型,为单批产卵型鱼类。绝对繁殖力(2 734±258)粒,相对繁殖力为(236±20)粒/g,绝对繁殖力随着鱼体长、体重增长而增大。分析显示,选择适合的渔具、渔法对保护岷江眉山段四川华鳊自然种群资源十分重要。
- 李斌解崇友张婷王志坚
- 关键词:繁殖生物学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