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峰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冬枣
  • 1篇淤地坝
  • 1篇栽培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三维地形
  • 1篇三维激光扫描
  • 1篇设施栽培
  • 1篇生态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型城市
  • 1篇坡沟系统
  • 1篇侵蚀产沙
  • 1篇温度
  • 1篇温度变化
  • 1篇物候期
  • 1篇误差分析
  • 1篇节气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安全度
  • 1篇安全评价

机构

  • 5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黄河流域水土...
  • 1篇中煤科工集团...

作者

  • 5篇刘立峰
  • 2篇党维勤
  • 1篇史绥平
  • 1篇白东晓
  • 1篇艾绍周
  • 1篇马三保
  • 1篇李强
  • 1篇马胜平
  • 1篇李小兵
  • 1篇刘浪
  • 1篇李尧
  • 1篇于淑玲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人民黄河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能源与节能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碳达峰碳中和约束下北方能源型城市低碳发展路径被引量:3
2023年
应对“双碳”目标,国家鼓励突出区位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低碳发展模式。作为北方能源型城市之一,榆林市面临碳排放基数大、生态治理形势严峻、重煤依煤度持续增长等问题。为此,通过剖析榆林市产业结构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榆林市2020年CO_(2)排放量2.11×10^(8)t,以电力(39.9%)、兰炭(24.0%)和煤化工(17.1%)行业为主,生态碳汇仅占排放量的6.5%,开发潜力较大;提出了“1个思路、6项工程”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即优化管理思路,实施节能降碳技改,生物质碳转化利用,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农林(草)业碳增汇,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碳金融服务6项工程;基于“以废治废”理念,提出了将固体废弃物改性无害化处置后制备土壤改良剂,用于碳汇林(草)业建造及绿色矿山建设的行动方案。研究可以为北方能源型城市中长期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李强李强艾锋马泳波刘浪刘浪刘祥宏刘立峰
关键词:能源型城市
榆林市南部冬枣设施栽培温度变化特征研究
2024年
为掌握冬枣关键物候期大棚温室内最适温度,本研究选取了陕北南部的冬枣日光温室为试验区,基于2021、2022和2023年观测设施栽培的冬枣温室室外、室内气温和地温等数据,开展了大棚冬枣设施栽培温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立春节气温度缓慢升高,冬枣开始萌动,温度≥0℃时促进大棚冬枣萌动;温度达到15℃左右有利于冬枣萌芽,萌芽期的棚内温度和地温与棚外平均温度变化范围差异较大,意味着冬枣萌芽期即雨水节气要严格控制好温棚内温度。在芒种节气要注意冬枣果实膨大期管理,白熟期经历了芒种、夏至、小暑3个节气,温室外和地温最高温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小暑节气,温室内25℃以上时有利于果实生长。综上所述,冬枣各个物候期的室外、室内气温和枣树地温变化差异不尽相同,要严格控制好温室温度,特别是节气。
马瑞崔钰马三保刘立峰
关键词:冬枣物候期温度节气
基于三维地形扫描的坡沟系统侵蚀产沙监测方法对比
2024年
[目的]阐明不同算法在坡面侵蚀监测中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而为土壤侵蚀过程监测算法的选择和构建提供参考。[方法]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同一自然坡面建立5个小区进行径流冲刷试验,以TLS三维点云数据为基础,通过DEM of difference(DoD)、Cloud to Cloud(C2C)、Cloud to Mesh/Model(C2M)和Multiscale Model to Model Cloud Comparison(M3C2)等方法计算侵蚀产沙量,并分析了不同算法对于侵蚀产沙的监测差异。[结果]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M3C2平均不确定性最小,C2C,C2M次之,DoD最大。产沙结果表明:大流量(85,70,55 L/min)下,4种算法单场次和累计场次产沙量与实测产沙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 2>0.62,p<0.05),M3C2表现最优;小流量(40,25 L/min)下,单场计算产沙量与实测产沙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但累计产沙量与实测产沙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关系(R 2>0.91,p<0.05),DoD表现最优。侵蚀沉积空间分布特征表明:C2C,M3C2和DoD均能反映梁峁坡和沟谷坡侵蚀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快速发育和稳定发育),其中M3C2能够检测到细微的地形变化,但在TLS扫描盲区,M3C2由于在法线方向上未找到对应点会出现“空洞”。[结论]M3C2算法更适合监测复杂三维地形,但在扫描盲区仍会失效,未来应改进算法,有助于应对更加复杂和剧烈的地形变化。
李朋飞王锦博张晓晨胡晋飞刘立峰高健健党恬敏
关键词:三维激光扫描误差分析黄土高原
基于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韭园沟小流域高标准淤地坝坝系建设研究
2024年
高质量淤地坝建设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之一。介绍了1953年至今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淤地坝试验和建设历程,以及坝系相对稳定理论的概念、内涵和坝系相对稳定系数的确定情况。以绥德站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小流域——韭园沟小流域为例,进行坝系布局、淤地坝工程结构和坝系相对稳定分析,论证了要实现淤地坝高质量发展,实现坝系相对稳定是关键。
刘立峰李小兵李小兵王英弟
关键词:淤地坝
洪水沟流域坝系工程安全评价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基于坝系工程现状调查资料,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洪水沟流域治沟骨干工程的安全性和坝系工程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洪水沟流域7座骨干工程安全度均大于0.8,均为基本安全状态;坝系安全度为0.89262,基本处于安全状态。
艾绍周党维勤白东晓刘立峰李尧马胜平史绥平于淑玲
关键词:坝系工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安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