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鹏
-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电沉积法制备纳米铜粉的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研究了在摩尔比为2∶1的尿素-氯化胆碱(Urea-ChCl)低共融溶剂(DES)中,将氧化亚铜溶解在该体系中,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制备出了颗粒尺寸在40 nm左右的纳米铜粉.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结合扫描电镜(SEM)分析及电流效率分析,确定电沉积制备纳米铜粉的最佳试验条件为:阴极材料为镍片,电解液温度为313~323 K,槽电压为2.5V,电沉积时间为2h.
- 汪瑞华一新徐存英周忠仁刘海鹏赵霁雯
- 关键词:纳米铜粉
- 离子液体中置换法制备镁/铜双金属粉的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研究了氯代1-丁基-3-甲基咪唑(BMIC)离子液体中镁置换铜制备镁/铜双金属粉的动力学行为,探讨了搅拌速率、反应温度、铜离子浓度和镁粉颗粒大小等参数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动力学数据结果表明,在离子液体中镁置换铜的反应符合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反应速率常数随着搅拌速率增加、反应温度升高、铜离子浓度降低和镁粉粒径减小而增大。搅拌可使反应速率常数增大1倍左右;Cu(II)离子浓度较小时,反应速率常数随Cu(II)离子浓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当Cu(II)离子浓度增大到0.25 mol·L-1时,速率常数的减小趋势逐渐变缓;镁粉粒径范围从50~74μm增加到74~100μm,置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从0.334 h-1减小到0.255 h-1;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的关系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求得置换反应表观活化能为13.6 k J·mol-1,说明置换过程受扩散控制。此外,Evans图研究也表明,置换反应受Cu(II)离子向电极表面扩散过程控制。这一结果与动力学数据的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 刘海鹏徐存英华一新李坚赵霁雯王震
- 关键词:置换法动力学离子液体
- 镍在BMIC-GL离子液体中的阳极溶解行为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恒电流溶解法和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BMIC-GL(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glycerin)离子液体中镍的阳极溶解行为.恒电流溶解结果表明,镍阳极的电化学溶解反应为Ni-2e=Ni2+;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表明,镍的阳极溶解过程可以分为电化学反应控制区、混合控制区、扩散控制区.在电位范围为0.65~1.1 V条件下,镍阳极溶解的化学反应主要受电化学控制,镍的阳极溶解速率随着电位的正移而逐渐增大;当电位范围为1.1~1.3V时,镍阳极的溶解逐渐趋于稳定,此时化学反应受混合控制(既受电化学控制,同时又受扩散控制);当电位大于1.3V以后,镍阳极溶解速率增大到一定程度,不再随着电位的正移而发生改变,镍溶解进入扩散控制区.升高温度,增加搅拌速度,增加离子液体中Ni2+的浓度都可以增加镍的阳极溶解极限电流密度,而且镍片经过阳极溶解处理后具有良好的抛光效果.
- 赵霁雯徐存英华一新李坚刘海鹏王震
- 关键词:镍动电位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