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7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6篇病毒
  • 5篇慢性
  • 4篇慢性乙型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抗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抗病毒治疗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治疗
  • 1篇代偿
  • 1篇蛋白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性能评价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乙型肝炎表面...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汉口医...
  • 1篇广州市达瑞生...

作者

  • 9篇刘智泓
  • 5篇侯金林
  • 4篇孙剑
  • 3篇梁携儿
  • 2篇李咏茵
  • 2篇樊蓉
  • 1篇张小勇
  • 1篇窦晓光
  • 1篇刘志华
  • 1篇何雅婧
  • 1篇尹雪如
  • 1篇胡晓云
  • 1篇郭亚兵
  • 1篇李晖
  • 1篇赖钦涛
  • 1篇胡秀梅

传媒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肝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解读:无创肝纤维化评估、抗病毒治疗策略和国家防治计划实施被引量:24
2015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继2014年发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之后,2015年3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亚太肝脏病年会上发布了首个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关怀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WHO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与已有的欧洲肝病学会(EASL)、亚太肝病学会(APASL)、美国肝病学会(AASLD)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不同的是,WHO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关注中低收入国家的指南执行能力,并充分考虑到世界各国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和政策的差异,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参考现有的指南意见,制订了关于CHB的防治指南。
胡晓云刘智泓孙剑
关键词:肝硬化世界卫生组织
Treat-all:部分应答和低病毒血症的挑战被引量:2
2023年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已在近期更新。基于我国慢性HBV感染人群的年龄分布和感染途径,本次更新的治疗适应证几乎意味着全面治疗(Treat-all)策略的推行。虽然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同时阴性作为停药标准已被普遍接受多年,但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即启动抗病毒治疗的策略却一直存在争议。造成启动和终止治疗标准不统一的原因众多,但近年来随着治疗费用的不断下降,对患者管理的周期不断延长,以及未治疗人群预后不佳的证据日益积累,学界开始反思并逐步支持全面治疗的策略。本次指南更新也意味着慢性HBV感染的治疗,走向了"大道至简"的新方向。在推广Treat-all策略的过程当中,我们仍需要未雨绸缪,提前防范新策略可能带来的问题。其中,由于纳入大量丙氨酸转氨酶正常或低水平的患者,治疗后应答不佳或低病毒血症的问题可能会日益凸显。考虑到已有证据提示低病毒血症也会增加患者的肝细胞癌风险,我们需要做好监测,并进一步探索优化治疗低病毒血症的方案。
刘智泓郝新侯金林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治疗适应证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方案选择被引量:6
2018年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任重而道远。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通过靶向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过程,使彻底治愈丙型肝炎成为可能,同时治疗方案也变得规范、简单。但专科医生在选择抗病毒方案时,仍应充分考虑那些影响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现就DAAs的发展历程、国内DAAs方案的疗效及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
何雅婧刘智泓侯金林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抗病毒治疗
关于《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的几点思考被引量:4
2023年
扩大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诊疗的新趋势,相关的研究证据值得学习和讨论。其中,降低启动抗病毒治疗的ALT阈值是扩大治疗中最重要的变化之一。ALT低水平升高或正常水平高值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具有更高的肝癌风险,因此需要进一步干预。现有核苷(酸)类似物(NUC)对该部分患者的病毒学抑制和纤维化改善有效,而降低ALT阈值则将对治疗后的生化学应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虽然经治低病毒血症(LLV)的机制和定义仍未充分明确,但进一步干预LLV是在临床实践中优化患者管理的重要策略。换用另一种强效的NUC可能会进一步提高LLV患者病毒应答率,而联合干扰素或其他新靶点药物将是未来治疗LLV的重要研究方向。
刘智泓梁携儿梁携儿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丙氨酸转氨酶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零传播:理想与挑战被引量:14
2018年
为消除病毒性肝炎对公共卫生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要实现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流行率降至0.1%的宏伟目标,而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阻断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主要慢性乙型肝炎管理指南推荐,在新生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基础上,对妊娠晚期高病毒载量孕妇加用抗病毒药物,可以进一步减少甚至完全阻断HBV母婴传播。然而,近期在泰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对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晚期加用抗病毒药物并没有显著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但是该研究发现,通过严格标准的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以及对妊娠晚期高病毒载量孕妇使用替诺福韦酯,无一例婴儿发生慢性HBV感染,即加用抗病毒药物组HBV母婴传播发生率为0,而安慰剂组HBV母婴传播发生率为2.0%。因此,尚不能否定在联合免疫的基础上,对高病毒载量孕妇在妊娠晚期加用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更多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揭示HBV母婴传播的规律及存在的问题。
尹雪如刘志华刘智泓李杰庄辉窦晓光侯金啉
关键词:母婴传播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细胞肝癌(HCC)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干扰素(IFN)与核背(酸)类似物(NA)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两大类药物。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通过NAs治疗可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也有一些前瞻性研究证实,IFN的治疗同样能减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只有几项、样本量有限的临床研究,比较了这两类药物在降低HCC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尽管结果提示IFN能较NA治疗减少更多的肝癌发生,但对研究结论需谨慎看待,未来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刘智泓孙剑
关键词: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
走向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HBsAg轨迹及关键分水岭
2024年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的实现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现有的核苷(酸)类似物(NAs)可持续抑制HBV DNA,聚乙二醇干扰素α单药或联用NAs的治疗方案的功能性治愈率尚未满足临床需求。新机制HBV抗病毒药物,尤其小核酸新药,为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带来突破性进展。基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多时间点纵向数据描绘功能性治愈轨迹的预测模型可指导临床治疗策略。不同HBsAg水平可作为关键分水岭辅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筛选,从而优化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个性化管理。
梁携儿刘智泓李咏茵樊蓉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对“替诺福韦酯更能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一文的思考被引量:2
2018年
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延缓和减少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当前国内外CHB防治指南均一致推荐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酯(TDF)为一线抗病毒药物,该推荐意见基于已发表的大量临床研究(虽然多数为非头对头研究)。证据显示,ETV和TDF的抗病毒疗效无明显差别,均能大幅度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刘智泓樊蓉梁携儿孙剑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癌发生替诺福韦肝功能失代偿抗病毒疗效
2019新型冠状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性能评价被引量:20
2020年
目的:建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和IgG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并对检测试剂进行临床性能评价。方法:收集2020年2月12日至20日分别在武汉市汉口医院和洪湖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共278例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成2019-nCoV核酸阳性的确诊患者89例和2019-nCoV核酸阴性的疑似患者189例。选取2015年至2018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273名体检者作为对照。采集患者血清样本。采用原核表达载体获得2019-nCoV病毒重组核蛋白,利用重组核蛋白分别建立间接法IgM和IgG胶体金检测方法,以核酸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方法作为对照,对3组人群的血清标本进行2019-nCoV IgM和IgG检测,分析胶体金检测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采用胶体金试剂检测核酸阳性的确诊患者的2019-nCoV IgM和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7%(70/89)和73.0%(65/89);体检者的2019-nCoV IgM和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5/273)和0.7%(2/273)。2019-nCoV IgM检测胶体金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和98.2%,2019-nCoV IgG检测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和99.3%,联合IgM和IgG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6%和98.2%。核酸阴性的疑似患者的2019-nCoV IgM和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8%(113/189)和52.9%(100/189),IgM和IgG联合检测阳性检出率为66.1%(125/189)。结论:2019-nCoV抗体检测试剂(胶体金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高,可作为已有的2019-nCoV核酸RT-PCR检测法的补充手段。
李晖李咏茵张志高卢振王奕林冠峰安泰学胡秀梅赖钦涛易璇刘智泓翟向明孙剑郭亚兵陆家韬张小勇吴英松侯金林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胶体金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