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任颀
-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9-2011年辽宁省锦州市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了解辽宁省锦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动态,为及时预警流感活动强度和流感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锦州市2009-2011年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和病原学检测数据,分析ILI占门诊就诊病例百分比(ILI%)、病毒分离率及流感病毒各亚型的变化规律。结果锦州市2009-2011年共报告ILI 26 483例,ILI%为2.86%;2009-2011年共采集3382份ILI咽拭子标本,其中阳性428份,平均病毒分离率为12.6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阳性标本的42.52%。结论 2011年各月份ILI%均低于2010年,提示2011年流感病毒活动较2010年减弱;ILI%与病毒分离率之间正相关(rs=0.352,P=0.035),ILI%的变化能够较好地反映当地流感病毒的活动情况。
- 莫晓艳高秀丽范凯张新岩宋颖李敏刘任颀
-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
- 锦州市儿童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锦州市1998—2015年猩红热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份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 1998—2015年锦州市猩红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86/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42,P=0.00)。季节性分布特征明显,每年出现2个流行高峰,4—7月为春夏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46.86%;1—12月份为冬季高峰期,占全部病例数的22.40%。3~14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2.41%,其中4~7岁占59.93%。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幼托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数的82.45%。男女发病数比为1.44∶1。结论幼托儿童及小学生是猩红热的主要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托幼机构、学校及儿童密集的游乐场所的疫情监测。
- 莫晓艳刘任颀
-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研究发病率
- 辽宁省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布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其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2011—2020年锦州市累计报告布病病例430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_(趋势)^(2)=448.969,P<0.001)。4306例布病中,以饲养放牧人员(占82.65%)和养畜户周围人群为主(占8.55%);4—8月份为发病高峰,占62.73%;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8.71%;其中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100例的乡镇11个,占全部病例数的31.54%。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M(P25,P75)为10(3,24)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_(趋势)^(2)=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2011—2020年锦州市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其中3起疫情的牛羊检出布鲁菌,均为羊3型,其余16起疫情的牛羊均已售卖,未做检测。结论2011—2020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 莫晓艳刘任颀
-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 2015-2019年锦州市0~6岁儿童传染病报告病例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锦州市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现状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5-2019年锦州市0~6岁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分析,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015-2019年锦州市0~6岁儿童年均发病率为359.54/10万,无死亡病例,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380,P<0.001。发病数居前5位分别是手足口病、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占发病总数的93.57%。城区年均发病率为536.69/10万,农村为211.8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78,P<0.001。全年7~8月份发病率较高,占全部病例的41.37%。男性平均发病率为419.47/10万,女性为309.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74,P<0.001。发病年龄以3~岁为最多,占19.36%;0~岁发病最少,占9.31%。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3.23%。结论威胁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应加强相关疾病的宣传教育及疫情监测,有效控制疾病的蔓延。
- 刘任颀莫晓艳
- 关键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
- 锦州市2012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结果及人群现状,为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到锦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VCT门诊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者的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13名求询者均接受了咨询和血清HIV抗体检测,咨询者中18岁-39岁比例最高,占55%;男女求询者比例为1.8:1;不安全性行为为主要求询原因,有性乱史的占97.25%,其中商业异性性行为史最高,其次为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和男男性行为史。检出HIV抗体阳性11人,检出率为0.83%;有高危行为史10人,其中男男性行为感染为7人,占64%;男女比例为10:1。结论锦州地区艾滋病传播方式以性传播途径为主,青壮年及男男性行为者是感染HIV的高发人群,应加大对此类人群的干预力度,减小HIV传播速度及范围。
- 郭芳刘任颀田晶张丽华
-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抗体阳性
- 2004-2019年锦州市梅毒报告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2004-2019年锦州市梅毒报告病例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传染病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人口学资料来源于锦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对梅毒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变化趋势采用线性趋势χ^(2)检验。结果 2004-2019年锦州市梅毒年均发病率为11.91/10万,年均增长16.53%;农村地区报告病例数增长迅速,由2004年的59例(0.80%)增长至2019年的632例(8.53%);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20~<55岁,占全部病例的72.27%;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和农民为主,分别占26.55%和22.04%。结论锦州市梅毒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控制梅毒的流行。
- 刘任颀莫晓艳
- 关键词:梅毒报告病例
- 2011-2020年锦州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锦州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锦州市2011-2020年HIV/AIDS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锦州市2011-2020年报告HIV/AIDS病例1111例,年平均增长率为16.93%。男女性别比为11.63∶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70.92%;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占52.02%;以未婚和离异丧偶为主,占76.32%。样本来源主要以其他就诊者检测(占40.41%)、检测咨询(占29.52%)为主。同性传播占66.79%、异性传播占29.70%。不同年龄组传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越小,同性传播所占比例越高。结论锦州市HIV/AIDS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男男性行为者(MSM)成为锦州市艾滋病流行的重要人群。
- 莫晓艳刘任颀
-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
- 2016-2020年锦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了解锦州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肝病毒(HCV)感染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锦州市2016-2020年艾滋病哨点医院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抽取血样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不同年份分类变量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HIV抗体阳性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2016-2020年共检测2000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HIV抗体、梅毒抗体、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31.00%和0.45%;2016-2020年各年度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96,P=0.048;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41,P<0.001;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259,P=0.083。2016-2020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平均为82.40%,2016-2020年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65,P=0.49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同伴发生肛交性行为(OR=31.459,95%CI为7.325~135.107,P<0.001)和梅毒抗体阳性(OR=3.689,95%CI为1.437~9.467,P=0.007)是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是艾滋病防治重点关注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与同伴发生肛交性行为和梅毒抗体阳性是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探索行而有效的干预机制与方式,减少性传播疾病的蔓延。
- 莫晓艳刘任颀
- 关键词:性病门诊HIV感染哨点监测
- 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了解锦州市2011—2020年布鲁菌病分布特征,为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中锦州市2011—2020年布病个案数据,分析布病流行特征、病例就诊等情况。通过2011—2020年布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分析暴发因素及特征。结果锦州市2011—2020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2.50/10万,发病率逐年增加(χ^(2)_(趋势)=448.969,P<0.001)。发病乡镇覆盖率为100%(105/105),累计报告病例数超过50例的乡镇27个,报告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4.92%。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 d(3 d, 24 d);2011—2020年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7 d以内病例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χ^(2)_(趋势)=40.296,P<0.001)。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的布病病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81.93%。锦州市2011—2020年共报告23起布病暴发疫情,均因接触染疫的羊、牛而感染。结论锦州市2011—2020年布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布病疫情地区分布呈总体散发,局部高发态势。建议在布病高发地区开展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遏制布病传播蔓延。
- 莫晓艳刘任颀
- 关键词:布鲁菌病流行病学
- 锦州市1999-2013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锦州市1999-2013年布鲁氏菌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布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SPSS17.0对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率与发病率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1999-2013年锦州市布病发病率在0.13/10万-12.04/10万之间。凌海市病例数最多,占45.37%。发病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共2 262例,占62.48%。发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为3.03:1。采集重点人群血清4 861份,其中SAT阳性221份,阳性率4.54%。101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布氏菌46株,其中羊种3型33株、羊种1型10株,羊种变异2株、犬种1株。结论锦州市布病发病率每3~4年出现一个自然流行周期,优势菌株主要是羊种3型。
- 莫晓艳刘任颀
-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