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宜萍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教育
  • 2篇育发
  • 2篇主义
  • 2篇民族
  • 2篇民族地区
  • 2篇教育发展
  • 2篇和谐社会
  • 1篇地区教育
  • 1篇地区教育发展
  • 1篇新农村
  • 1篇新农村建设
  • 1篇新农民
  • 1篇学说
  • 1篇以人为本
  • 1篇音乐
  • 1篇人为本
  • 1篇萨特
  • 1篇萨特存在主义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机构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7篇云南大学
  • 1篇西安音乐学院

作者

  • 7篇冯皓
  • 7篇冯宜萍
  • 1篇朱耿友
  • 1篇司扬
  • 1篇朱庚友

传媒

  • 2篇保山师专学报
  • 1篇殷都学刊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6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发展文化产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被引量:3
2007年
当今时代,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日益显现,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社会效益不否认经济效益,要把二者统一起来,达到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冯皓朱耿友冯宜萍
关键词:文化产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人为本
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西部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2007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民族地区教育必须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发展思路,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冯皓冯宜萍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谐社会
试论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云南省教育发展为例
2008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同时也对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民族地区教育必须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发展思路,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冯皓冯宜萍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谐社会
巴别塔的启示被引量:1
2007年
音乐是一种在特定逻辑体系中体现出来的意义指称,注定了音乐阐释的多纬性。横向上,表现出相同文化中的解释纬度;纵向上,即其他文化中,在其自身逻辑体系基础上完成的音乐阐释。《圣经》中巴别塔所隐含的是一种以技术信仰为手段所建构起的逻辑体系,是一种强迫式的“一样语言”的价值观念,它导致了技术标准的恒定真理和意义“阐释”空间的消解,对音乐在技术语言背后的价值分析有重要启示。
冯皓司扬冯宜萍
关键词:音乐技术主义逻辑体系
破解西部新农村建设中教育的难题——对西部农村教育落后的思考
2007年
在新一届党中央的领导下,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尤其是西部,除了依靠国家政策的倾斜和东部发达地区的支持,关键要依靠西部农民这一支最主要的生力军。而怎样使我们的农民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建设好新农村,关键在于发展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冯皓朱庚友冯宜萍
关键词:西部新农村新农民农村教育
萨特存在主义学说的美学和文学分析
2007年
让—保罗.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其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萨特之存在主义下的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进行探究,针对萨特文学作品里的自由意识和哲学思辩的美学意义给予了分析。
冯皓冯宜萍
关键词:存在主义人道主义思辩
一种守望 两种意向——新旧《小城之春》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对新旧两版《小城之春》的比较,分析费穆与田壮壮两代中国导演的不同电影演绎视角,认为新旧两版《小城之春》均为相同叙事背景下的中国电影精品。
冯宜萍冯皓
关键词:费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