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端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农田
  • 2篇江汉平原
  • 1篇氮浓度
  • 1篇道路交通
  • 1篇多水平模型
  • 1篇血吸虫
  • 1篇血吸虫病
  • 1篇遥感监测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净初级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健康
  • 1篇生态健康评价
  • 1篇湿地
  • 1篇湿地变化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时空异质性
  • 1篇土地利用类型
  • 1篇土地利用时空...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6篇黄端
  • 4篇邱娟
  • 4篇李仁东
  • 4篇施媛媛
  • 2篇池泓
  • 1篇易凤佳
  • 1篇闫慧敏
  • 1篇徐兴建

传媒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江汉平原血吸虫病耕牛感染率时空异质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终宿主耕牛是血吸虫病最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将2008~2012年江汉平原10个主要血吸虫病流行县(市)的村级家畜疫情资料空间可视化,运用时空扫描统计、Local Moran’s I及多水平模型,系统地分析村级血吸虫病耕牛感染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在其各类流行区间的分布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历年血吸虫病耕牛疫情高风险集聚区主要位于四湖地区,尤以位于湖沼洲垸(垸内)流行区的沙市区、江陵县、公安县和潜江市及位于湖沼洲摊(垸外)流行区的石首市为重;高值聚类村分布范围随时间总体逐渐缩小且疫情高风险显著聚集时间为2008~2009年;行政村耕牛感染率总体平均随时间呈显著线性降低趋势(年份=-0.58,P<0.000 1);山丘丘陵亚型、湖沼洲垸亚型以及湖沼洲滩亚型3种类型流行区行政村的平均耕牛感染率后者显著高于前者(流行区类型=-0.3,P<0.001)。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湖沼洲滩亚型地区行政村的耕牛感染率平均减小幅度最大,其次是湖沼洲垸亚型地区,再次是山丘丘陵亚型地区(年份*流行区类型=-0.07,P<0.01)。江汉平原血吸虫病重点流行县(市)耕牛感染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其特征可为采取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邱娟李仁东黄端施媛媛施媛媛魏凤华徐兴建
关键词:江汉平原血吸虫病多水平模型
基于LUR的二氧化氮浓度空间分布模拟及其下垫面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当今重要的环境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二氧化氮(NO_2)作为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成为相关研究的重点。通过监测数据发现,二氧化氮质量浓度值的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差异,所以对其空间分布模拟,以及形成区域差异的下垫面影响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use Regression,LUR)是将统计方法中的回归模型与空间上的土地利用数据、监测数据和其他相关的地理数据结合分析并在地图上显示的方法。本文结合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Land Use Regression,LUR),用于识别与NO_2浓度相关的下垫面影响因素,并模拟NO_2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LUR模型可以模拟出NO_2质量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下垫面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城乡居住地及工业用地面积增加、污染源的距离减少和道路长度增加会导致NO_2浓度升高;耕地面积、绿地面积和水域面积的增加会导致NO_2浓度减少;NO_2浓度最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工业园区;NO_2浓度值从城区到郊区递减,需要通过改变工业区结构和增加绿地面积来减少城区的NO_2浓度。
施媛媛李仁东邱娟黄端王海芳
关键词:下垫面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氮
荆州市农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MODIS数据和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辅以气候和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趋势分析、GIS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2000—2015年荆州农田NPP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荆州农田年NPP均值略有下降趋势,但整体上趋于平稳。年NPP总量呈增加趋势,2000—2005年呈增加趋势,2005—2009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2016年呈增加趋势。2)空间分布上,2000—2015年荆州市农田NPP存在时空异质性,NPP年均最大值为江陵县,最低的地区是沙市区和洪湖市。3)荆州农田NPP有64.32%为无显著变化,显著上升和显著下降区域分别为3.82%和31.86%。农田NPP呈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江陵县、沙市区、监利县以及零星分布在洪湖市和松滋市,农田NPP呈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荆州市西南部的松滋市、公安县和石首市,东北部的洪湖市,以及西北部的荆州区。
黄端池泓池泓邓艳君夏智宏
关键词:农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基于MODIS数据和VPM(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模型估算2000-2015年江汉平原农田NPP,利用空间自相关和Sen趋势分析方法,分析16年间江汉平原农田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农田年均NPP在2000-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09年呈波动性下降趋势,2009-2015年呈上升趋势;农田年NPP总量在2000-2015年整体上趋于平稳。(2)高中低产田面积占比分别为66.03%、27.04%和6.93%。2000-2015年NPP具有很强的空间聚集性且呈逐年增强趋势,并随空间距离增加聚集性减弱;江汉平原NPP主要呈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特征。(3)江汉平原农田NPP显著上升、无显著变化和显著下降区域面积分别占1.30%、69.50%和29.20%。
黄端黄端闫慧敏池泓邵奇慧
关键词:NPP农田生态系统江汉平原
汉江流域湿地变化及其生态健康评价被引量:15
2017年
湿地是土地资源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为了获取汉江流域湿地资源现状以及变化特征,科学地诊断湿地生存现状和保护湿地资源,本文基于2000、2005和2010年3期遥感卫星监测数据,分析2000-2010年来汉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特征。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别从3个不同的角度搜集影响汉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指标因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评价指标权重因子,最终基于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模型定量评价汉江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10年间汉江流域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汉江流域湿地面积随时间推移变化强度逐渐放缓;(2)汉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自西北向东南健康状况由健康向脆弱趋势变化,根据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汉江上游流域湿地生态健康隶属于健康,中游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隶属于亚健康,下游区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则隶属于脆弱状态,汉江流域湿地整体景观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
易凤佳黄端刘建红邱娟施媛媛李仁东
关键词:汉江流域遥感监测湿地变化
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政策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17年
武汉城市圈是全国首批"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之一,而且是中部崛起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正确认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本文基于2000、2005、2010和2015年4期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方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以及3个5年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转化方向和区域差异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政策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总体特征上,2000-2015年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增多。(2)变化方向上,2000-2015年以耕地、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为主要特征,2000-2005年以耕地向水域和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05-2010年以耕地向建设用地、水域,林地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2010-2015年以耕地、林地和水域向建设用地转化为主。(3)区域时空差异上,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的区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中部;从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看,耕地主要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周边地区;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城市圈中部;水域集中在武汉城市圈的仙桃市;林地主要在潜江市、云梦县;草地主要为英山县。(4)政策驱动因素分析上,中部崛起、两型社会、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政策对土地利用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黄端李仁东邱娟施媛媛刘建红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