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亚楠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土壤水
  • 3篇陕北黄土区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分
  • 3篇黄土区
  • 2篇氧稳定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同位素特征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氢氧稳定同位...
  • 2篇稳定同位素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补给
  • 1篇电解液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变化
  • 1篇深层渗漏
  • 1篇水分特征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瓦格宁根大学

作者

  • 7篇黄亚楠
  • 5篇李志
  • 2篇林国伟
  • 1篇黄颖利
  • 1篇李亚林
  • 1篇秦会艳
  • 1篇刘蕾
  • 1篇李晨曦
  • 1篇张景玉

传媒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森林固碳量跨期分配及成本被引量:6
2022年
我国实现碳中和路线图的“碳排放达峰”、“快速降低碳排放”、“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3阶段具有复杂且差异的减排形势。森林固碳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其跨期分配是平衡产业减排与森林固碳关系、降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成本代价、以最优成本分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从成本优化分配理论出发,引入森林边际固碳成本理论,结合国内现有产业边际减排理论,对我国实现碳中和3个阶段的成本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我国在“碳排放达峰”、“快速降低碳排放”、“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3个阶段,实现成本最优的森林年固碳量分别为0.20、7.75、19.82亿t,分别占当期总减排量的1.8%、17.5%、37.6%。相较于仅依赖产业减排,在成本最优设计下发挥森林固碳成本优势,使得碳中和3个阶段的总成本分别降低0.48、791.36、9092.53亿美元。在“碳排放达峰”阶段,森林固碳的成本优势十分有限,应当主要依靠产业减排;在“快速降低碳排放”阶段,森林固碳的成本优势逐渐凸显;在“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阶段,应当充分发挥森林固碳的成本优势实现“零碳”目标,否则将会面临十分高昂的成本代价,尤其对于脱碳成本十分高昂或永远无法完全脱碳的产业。最优成本设计下森林固碳可以节约9884.37亿美元的碳中和成本。
张祥华秦会艳黄颖利黄亚楠黄亚楠
土壤电动修复残余电解液的净化处理
2017年
以镉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残余阴极电解液为处理对象,以D001×7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镉离子的交换量为技术指标,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电解液中镉离子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D001×7树脂可以有效地去除残余电解液中的镉离子,静态条件下当镉离子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树脂投加量为3.0 g、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树脂的吸附容量为0.515 mg/g,镉离子的去除率达到74.1%;动态条件下当流量为8 mL/min、滤层厚度为1.9 cm时,树脂对镉离子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镉离子的去除率为93.2%.
李亚林刘蕾黄亚楠张景玉
关键词:电解液离子交换
黄土高原白草塬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研究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在甘肃会宁县白草塬采集农地、杏林地、杏林‖柠条地和杏林‖苜蓿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0~10 m剖面土样,通过制定表征土壤水分亏缺的指标和氯离子质量平衡法,从土壤水分含量、储水量、干燥化和深层渗漏量等角度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补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分作用强度和深度不同。0~10 m剖面的平均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农地>杏林地>杏林‖柠条地>杏林‖苜蓿地。0~5 m包含杏树的两种间作地平均土壤含水量已达到或接近萎蔫湿度,土壤达到中度甚至重度干燥化;5~10 m各利用方式干燥化程度有所减轻。4种样地土壤水分深层渗漏量为8.8~13.6 mm·a ^-1,占多年平均降雨量的4.0%。由于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时间不到10年,尽管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分有较大影响,但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尚不显著。
黄亚楠林国伟李志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地利用变化深层渗漏黄土塬区
陕北黄土区大气降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被引量:3
2022年
为探究陕北黄土区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以陕西省定边县为研究区,于2018—2020年共收集107次降水事件样品,分析了该区降水中δ^(18)O和δ^(2)H组成特征,并探讨了不同季节的水汽来源。结果表明:定边氢氧稳定同位素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湿季(6—9月)偏贫化,干季(4—5月、10—11月)偏富集;氘盈余呈现干季高湿季低的特点。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2)H=7.35δ^(18)O+4.19(R^(2)=0.96,P<0.01),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全球大气降水线,表明该区域降水受到一定程度的蒸发分馏影响。全年降水同位素组成表现出温度效应,而湿季和干季差异较大,仅干季存在温度效应,湿季降水同位素组成可能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共同影响。HYSPLIT气团轨迹模型表明,干季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和极地北冰洋地区,而湿季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同时受到西风带的影响。
李佳奇黄亚楠石培君李志
关键词:黄土区氢氧稳定同位素HYSPLIT水汽来源
陕北黄土区深剖面土壤水的多因子联合作用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后深剖面土壤水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并识别主要控制因素,对土壤水的综合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陕北定边县采集农地、草地、沙柳和杨树>15 m深土壤样品,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小波相干分析等方法解析多个因子对土壤水含量的联合作用及主导性。[结果]0-15 m,土壤水含量和储量的大小顺序为农地>草地≈沙柳>杨树,水分亏缺量为810,1 375,1 371,1 762 mm。基于小波相干分析的控制因子识别,发现土壤电导率是解释水分运移的单一主导因子,其与土壤水的正相干区域贯穿整个尺度。农地产生联合作用的双因子组合是电导率-砂粒,沙柳和杨树是磁化率-砂粒,主要增加了大尺度的相干区域。[结论]深层土壤水受土壤性质的影响更大,但植物的根系情况会严重扰动水分与土壤性质间的关系。
张轩华黄亚楠李志
关键词:植被变化土壤因子
陕北黄土区深剖面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7
2019年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稳定同位素组成有助于理解土壤水分运动过程,且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本研究采集陕北黄土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草地、沙柳和杨树)下>15 m深的土样,测定土壤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探究土壤水分运动机制并分析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农地、草地、沙柳地和杨树地土壤水δD分别在-81.1‰^-60.1‰、-91.2‰^-61.0‰、-87.4‰^-63.6‰和-73.5‰^-62.2‰,δ18O分别在-11.2‰^-7.6‰、-12.6‰^-8.2‰、-11.5‰^-8.1‰和-9.9‰^-7.7‰.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垂直分布均呈波动变化:浅层(活跃层,0~3 m)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变化剧烈,δD值分别在-80.2‰^-61.8‰、-75.9‰^-65.5‰、-76.0‰^-63.6‰和-73.5‰^-62.2‰;中层(3~12 m)农地和草地氢氧稳定同位素剖面呈抛物线型,而沙柳地和杨树地相对稳定;但深层(12 m以下)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基本稳定,δD值分别在-80.8‰^-71.5‰、-83.0‰^-67.5‰、-87.4‰^-76.0‰和-67.5‰^-64.3‰.4个样地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值在浅层和深层土壤均无明显差异,而在中层差异较大.土壤水分主要来自降水.活塞流可能是土壤水分运动的主导方式.不同样地土壤水可能接受不同强度降水的补给,农地和草地也可被强度小的降水事件补给,而沙柳地和杨树地可能主要接受夏秋季暴雨补给.
姬王佳黄亚楠李冰冰李志
关键词:黄土区氢氧稳定同位素土壤水分运动
洛川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揭示洛川塬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为优化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农地、荒草地以及8,13,15,24,28和30a果龄的苹果园0—10m剖面的土壤水分,对比分析各样地的土壤含水率、土壤储水量及土壤干燥化特征。[结果](1)0—10m平均土壤水分含量:荒草地>农地≈8a果园>13a果园≈15a果园>24a果园≈30a果园>28a果园;≥24a果园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而其他样地的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逐渐接近田间持水量。(2)以农地为参照,不同果园4—10m土壤水分减少量明显高于0—4m减少量,与农地的差异性随果龄增大而越发显著。(3)农地和荒草地转化为不同年限果园后出现水分亏缺现象,亏缺量占田间持水量的12%~46%。(4)24,28和30a果园分别出现轻度、中度和轻度干燥化现象。[结论]农地和荒草地转变成不同年限果园后,出现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并导致一定厚度的干层存在。
黄亚楠李晨曦林国伟李志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地利用变化土壤干燥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