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前

作品数:8 被引量:19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含气
  • 3篇页岩
  • 2篇页岩气
  • 2篇一体化
  • 2篇气密
  • 2篇温压
  • 2篇龙马溪组
  • 2篇孔隙
  • 2篇含气量
  • 2篇测量仪
  • 2篇储层
  • 1篇渝东
  • 1篇渝东南
  • 1篇运移
  • 1篇沙河街组
  • 1篇沙河街组三段
  • 1篇烃类
  • 1篇烃类运移
  • 1篇气吸
  • 1篇黔西北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美国犹他大学

作者

  • 8篇陈前
  • 7篇张金川
  • 4篇党伟
  • 2篇韩双彪
  • 2篇薛冰
  • 2篇杨超
  • 2篇唐玄
  • 2篇魏晓亮
  • 1篇王中鹏
  • 1篇蒋恕
  • 1篇李晓光
  • 1篇满向杰
  • 1篇孙睿
  • 1篇黄潇
  • 1篇刘冲
  • 1篇赵倩茹
  • 1篇李婉君
  • 1篇尉鹏飞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特种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黔西北龙马溪组页岩微观孔隙结构及储气特征被引量:80
2015年
为了深入研究黔西北地区海相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选取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进行了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氮气吸/脱附实验、微孔特征分析以及相关地球化学分析等实验,探讨了微观孔隙对页岩储气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黔西北龙马溪组页岩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溶蚀孔、化石孔、有机孔、微裂缝7种孔隙类型,其中粒间孔和有机孔最为发育;孔隙结构类型可根据氮气吸/脱附曲线分为3种,即以两端开口的圆筒孔、狭窄的平行板孔和四面开口的锥形平板孔等开放型孔隙为主;微观孔隙孔径分布范围为2~64 nm,峰值集中于2~6 nm.微孔(小于2nm)孔径分布范围为0.4~1.8nm,0.4~1.0nm的微孔对微孔孔容贡献最大.孔容中以中孔(2~50 nm)为主,所占比例为83.1%,微孔和中孔贡献了主要的孔比表面积,微、中孔所占比例分别为20.1%和79.3%.有机碳含量是纳米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不同孔隙类型具有不同的气体赋存特点和运移特征,说明纳米孔隙为页岩中气体的赋存和微观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薛冰张金川唐玄杨超陈前满向杰党伟
关键词:黔西北龙马溪组下志留统孔隙结构
黔西北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被引量:8
2014年
贵州黔西北地区除少量常规油气井外,基本属于非常规油气空白区。为探明黔西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聚集条件,进行区域调查、钻井和实验测试分析。区域调查显示龙马溪组泥页岩主要分布在黔西北北部地区;实验测试探明了泥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物性特征;现场解吸实验表明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良好的含气性。与美国主要产气页岩相比,黔西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泥页岩具有更好的生气、聚气条件,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刘冲张金川唐玄王中鹏陈前
关键词:龙马溪组页岩气
页岩气储层孔隙类型及特征研究:以渝东南下古生界为例被引量:52
2013年
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技术,对渝东南下古生界含气页岩中的孔隙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类观察、描述,结合有机碳含量、X衍射、岩石物性、氮气吸附及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测试,分析了页岩气储层中各类孔隙的储气贡献,探讨这些孔隙对页岩中烃类运移的影响。研究认为,有机质孔隙、颗粒内孔、粒间孔隙及微裂隙是页岩气储层孔隙的4种类型,有机质表面的分散状孔隙多为nm级,石英碎屑可形成粒内或粒间孔隙,黄铁矿颗粒内部小晶体排列分布产生孔隙空间,黏土絮状沉淀形成片粒状结构孔隙,微裂隙普遍发育在页岩基质中,可达mm级。不同类型的孔隙能够为页岩气的赋存提供不同尺度的储集空间,页岩吸附含气量与表征孔隙特征的参数(TOC、BET比表面积、BJH总孔体积)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微裂隙与粒间孔隙对页岩中烃类的运移最有利。
韩双彪张金川张金川蒋恕蒋恕李婉君陈前
关键词:渝东南下古生界孔隙类型储气烃类运移
中国潜质页岩形成和分布被引量:32
2016年
我国页岩盆地发育的大地构造背景复杂,板块规模偏小且地质活动性较强,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且在中、新生代以来受外缘板块环境影响较大,表现为南海北陆、南早北晚、南升北降等重大差异,在东西方向上,也由于塔里木与华北板块之间的演变差异而出现较大区别。中国页岩的分布主要受控于板块特点及构造、沉积之间的相互匹配,板块及其相互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了不同时代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变化。塔里木、华北、华南三个板块均发生了四次沉降-沉积中心的转移,但总体上表现为早古生代海相时期的由东向西转移、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时期的背离板块汇聚中心式转移、中生代陆相和海陆交互相时期的由东向西转移、新生代陆相时期的由西向东转移。潜质页岩及页岩气主要发育在中部地区,具有时代交替、南海北陆、东西分异、时空变迁等特点。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原始地质条件优越,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且后期改造强,页岩气的有利区分布既受控于构造与沉积条件,也更决定于构造与沉积两者的相互匹配;晚古生代为主的海陆交互相页岩分布范围广、累积厚度大,常与砂岩、煤系及灰岩频繁互层,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为适中,是我国页岩气进一步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系。北方以中新生代陆相为代表的页岩分布受控于盆地结构,是我国页岩油发育的主体区域。针对各套潜质页岩特点,页岩气勘探宜分别考虑。
张金川杨超陈前赵倩茹尉鹏飞姜生玲
典型含气页岩孔缝结构研究
页岩微孔隙、裂缝作为页岩储层中的主要储集、运移空间,一直以来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的研究重点。本次研究选取渝东南地区下古生界寒武系海相页岩、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以及南华北盆地二叠系海陆过渡相页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了...
陈前
关键词:页岩气裂缝
文献传递
陆相页岩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以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为例被引量:25
2015年
以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在有机地化、岩石矿物组成、扫描电镜、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以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并着重探讨了陆相页岩含气性主控地质因素以及海、陆相页岩气发育条件差异。研究表明,辽河西部凹陷沙河街组三段泥页岩具有沉积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多样、热演化程度较低、储集物性好以及含气量高等特点,具备陆相页岩气形成的基础地质条件;此外,页岩的含气性还受到泥页岩有机组成、无机组成和孔隙等内在因素以及温度、压力和埋藏深度等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吸附态天然气受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岩石矿物组成以及温度、压力和深度的影响,表现为吸附气量与有机碳含量、黏土矿物、压力呈正相关关系,其中黏土矿物组成中又以伊/蒙混层的影响为主;与有机质成熟度、碳酸盐矿物含量、温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游离态天然气主要受到泥页岩孔隙度大小的影响,表现为孔隙、裂缝越发育,页岩孔隙度越高,游离气量也就越高,其中孔隙发育程度与有机质成熟度以及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石英、长石及碳酸盐矿物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有机碳含量关系不明显;裂缝的发育则更多地受到构造应力、岩石矿物组成、岩石力学性质、黏土矿物脱水收缩、成岩作用等内、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对比海相和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后发现,烃源岩成熟度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陆相和海相页岩的含气潜力,并可能进一步影响低成熟度条件下陆相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即溶解气对于陆相页岩气而言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党伟张金川黄潇李晓光陈前陈前孙睿薛冰
关键词:沙河街组三段
基于温压回溯原理的一体化全程气密含气量测量仪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压回溯原理的一体化全程气密含气量测量仪及应用,属于含气量测量领域,用于储层岩样中含气量的测量,测量仪包括:碎样系统,用于气密式破碎储层岩样,获得岩样储层的残余气量;加压系统,用于向碎样系统中注入高压...
张金川党伟陈前魏晓亮
基于温压回溯原理的一体化全程气密含气量测量仪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温压回溯原理的一体化全程气密含气量测量仪的应用,属于含气量测量领域,用于储层岩样中含气量的测量,测量仪包括:碎样系统,用于气密式破碎储层岩样,获得岩样储层的残余气量;加压系统,用于向碎样系统中注入高压...
张金川党伟陈前魏晓亮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