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艳丽
- 作品数:88 被引量:241H指数:9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试验主要研究了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为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在奶牛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32头荷斯坦奶牛,按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期与产奶量随机分组。试验包括2部分。第一部分,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4.5%,将16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双低菜粕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不饲喂双低菜粕,双低菜粕组在精饲料中添加10%的双低菜粕,替代精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棉粕。第二部分,日粮粗蛋白含量为12.5%,将16头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双低菜粕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不饲喂双低菜粕,双低菜粕组在精饲料中添加5%的双低菜粕,替代精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棉粕。试验期75 d,其中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14.5%的双低菜粕组可以提高产奶量,在整个试验期内,平均每头奶牛每天多产奶0.76 kg,对乳成分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双低菜粕组的平均乳脂量、乳蛋白量显著增加(P<0.05)。在奶牛日粮中蛋白含量为12.5%时,双低菜粕组对奶牛产奶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因此合理使用加拿大双低菜粕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 曹平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吴铁梅
- 关键词:奶牛产奶性能
- 加拿大双低菜粕对奶牛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文章主要研究在产奶牛日粮中用加拿大双低菜粕完全替代豆粕与棉粕后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为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在奶牛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选择3头健康、体重相近、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分两部分进行,分别研究粗蛋白含量为10.5%和8.5%的日粮条件下双低菜粕替代棉粕与豆粕后对奶牛瘤胃代谢的影响,对照组日粮不含有双低菜粕,试验组日粮用5%或2.5%的双低菜粕替代豆粕与棉粕。结果表明:粗蛋白质含量在10.5%和8.5%的日粮条件下,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替代豆粕、棉籽粕,对奶牛瘤胃液p H值、BCP含量和VFA含量均无显著的影响。在8.5%的低蛋白日粮水平下,用加拿大双低油菜籽粕替代豆粕、棉籽粕,瘤胃氨氮浓度显著(P<0.05)或趋于显著(P<0.1)低于对照组。
- 陈艳君田丰闫素梅史彬林赵艳丽吴铁梅
- 关键词:奶牛瘤胃发酵
- 诺丽果不同提取物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为研究诺丽果多糖(NFS)、诺丽果多酚(NFP)和诺丽果黄酮(NFF)3种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及其对诺丽果总抗氧化能力(TAC)的贡献率,本实验以VC为阳性对照,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铁离子还原(FRAP)法3种体外抗氧化方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NFS、NFP以及NFF的抗氧化能力;并利用抗氧化活性综合(APC)指数及TAC贡献率对三者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和综合评价。APC指数显示,3种诺丽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NFP>NFF>NFS,且NFP和NFF的APC指数约为NFS的2倍。三者对诺丽果TAC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NFP(52.59%)>NFF(36.08%)>NFS(11.33%)。因此,3种提取物的综合抗氧化活性及其对诺丽果TAC贡献率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为NFP>NFF>NFS,NFP的贡献率较高且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
- 张清月董姝慧李胤豪赵艳丽史彬林闫素梅
- 关键词:体外抗氧化
- 诺丽果原粉对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本试验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通过测定培养各时间点的瘤胃发酵参数并结合多项组合效应值(MFAEI),研究向底物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诺丽果原粉对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绒山羊生产中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及诺丽果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试验以2周岁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向发酵底物中添加0、1.0%、2.0%、3.5%和5.0%的诺丽果原粉,并分别培养3、6、9、12和24 h。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量的诺丽果原粉均显著降低了体外瘤胃发酵pH、氨态氮(NH 3-N)浓度、原虫数量和乙酸/丙酸(P<0.05),显著提高了菌体蛋白(BCP)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和MFAEI(P<0.05),且添加剂量为3.5%时可较好地促进瘤胃发酵功能。由此可见,添加诺丽果原粉可促进绒山羊的体外瘤胃发酵功能,并能降低原虫数量,且均在剂添加量为3.5%时效果较好。
- 张清月梁晓帅李胤豪马国强郭晓宇赵艳丽闫素梅
- 关键词: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
- 饲粮添加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羔羊屠宰性能、器官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舍饲条件下饲粮添加亚麻油和亚麻籽对绒山羊羔羊屠宰性能、器官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18.60±0.10)kg的60只4月龄阿尔巴斯断奶羯羔,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亚麻油组(LSO组)和亚麻籽组(HLS组)3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在育肥前期(1~30 d)、中期(31~60 d)和后期(61~90 d),CON组饲喂基础饲粮,LSO组分别饲喂添加2.0%、2.0%和2.5%亚麻油的试验饲粮,HLS组分别饲喂添加5.5%、5.5%和7.0%热处理亚麻籽(120℃翻炒10 min)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4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LSO组羔羊的胴体重、屠宰率、肾脂重、尾脂重和脂肪组织重显著高于HLS组(P<0.05)。2)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的蹄、毛皮和头+蹄+毛皮+血液重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和HLS组相比,LSO组羔羊的心脏、肾脏和内脏器官重显著增加(P<0.05),肺脏和胰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网胃重显著降低(P<0.05),HLS组羔羊的瓣胃重显著降低(P<0.05)。3)HLS组羔羊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和红度值显著高于LSO组(P<0.05),亮度值显著低于LSO组(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羔羊背最长肌的黄度值显著增加(P<0.05),而HLS组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LSO组和HLS组羔羊的臂三头肌干物质、背最长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亚麻油降低了绒山羊羔羊外部组织器官、内脏器官和消化道占体重的比例,屠宰性能较好,脂肪沉积也有所增加;饲粮添加亚麻籽的羔羊肉色和肌肉营养价值优于饲粮添加亚麻油的羔羊。
- 刘树林王雪李胤豪郭晓宇赵艳丽史彬林闫素梅
- 关键词:亚麻油亚麻籽绒山羊羔羊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肉品质
- 放牧与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与舍饲育肥对绒山羊胃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从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中选择体重与年龄相似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母羊60只,随机分为试验组(EG组)和对照组(CG组)。试验组进行舍饲育肥,饲喂全混合日粮,对照组进行放牧育肥。预试期l5 d,正试期60 d。在育肥试验结束时,分别从CG组和EG组中随机选取6只母羊进行屠宰取样,测定胃肠道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CG组相比,EG组母羊瘤胃乳头长度和乳头宽度显著提高(P<0.05),但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的胃壁厚度和肌肉层厚度没有显著变化(P>0.05);EG组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绒毛长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CG组(P<0.05),但对于隐窝深度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与放牧育肥相比,舍饲育肥可以改善绒山羊母羊的胃肠道组织形态结构。
- 于洋格日乐玛闫素梅郭晓宇赵艳丽
- 关键词:育肥方式绒山羊成年母羊胃肠道
- 休牧期日粮中NFC/NDF对苏尼特羔羊生长发育、血液生化指标和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试验探究休牧期饲喂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不同的日粮对苏尼特断奶羔羊体重变化、血清生化指标和矿物元素浓度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接近的健康断奶羔羊56只,随机分为NFC/NDF比值不同的低精料(LC)与高精料(HC)2个日粮处理组(公、母比例一致),LC组的NFC/NDF为0.39,HC组为0.52。结果表明:HC组的羔羊体重、血清中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尿素氮、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LC组(P<0.05),HC组的β-羟丁酸含量明显低于LC组(P<0.05)。HC组血清Ca含量显著高于LC组(P<0.05),其他矿物质含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休牧期,在日粮中适当增加精粗比,提高NFC/NDF可以促进苏尼特断奶羔羊的生长发育。根据各指标综合分析,日粮中NFC/NDF为0.52比0.39更有利于促进和改善休牧期断奶羔羊的生长和营养状况。
- 郝颖李胤豪刘树林齐敬宇郭晓宇赵艳丽李军闫素梅
- 关键词:断奶羔羊
- 含蛋氨酸二肽影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被引量:2
- 2016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蛋氨酸(Met)二肽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分3部分,均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Met的添加浓度及培养时间分别为60μg/m L(0.402 mmol/L)、48 h。第1部分,培养液添加8种含Met二肽[蛋氨酸-蛋氨酸(P-Met-Met)、蛋氨酸-赖氨酸(P-Met-Lys)、蛋氨酸-色氨酸(P-Met-Trp)、蛋氨酸-苯丙氨酸(P-Met-Phe)、蛋氨酸-苏氨酸(P-Met-Thr)、蛋氨酸-异亮氨酸(P-Met-Ile)、蛋氨酸-亮氨酸(P-Met-Leu)、蛋氨酸-缬氨酸(P-Met-Val)],以不添加二肽为对照,测定BMECs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αs1-酪蛋白、β-酪蛋白、κ-酪蛋白、β-乳球蛋白、Ⅱ型小肽转运载体和氨肽酶氮)的表达量;第2部分,培养液添加8种与上述二肽对应的游离氨基酸(F-Met-Met、F-Met-Lys、F-MetTrp、F-M et-Phe、F-M et-Thr、F-M et-Ile、F-M et-Leu、F-M et-Val),以不添加游离氨基酸为对照,测定BM ECs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第3部分,用二肽等物质的量替代相应游离氨基酸,测定BMECs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以及细胞内外氨肽酶含量。结果表明:P-Met-Met和P-M et-Lys组较对照组和其他二肽组上调了αs1-酪蛋白和β-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且P-M et-M et组优于P-Met-Lys组。F-Met-Met和F-Met-Lys组较对照组和其他游离氨基酸组显著提高了αs1-酪蛋白基因的表达量(P<0.05)。除P-Met-Val和P-Met-Leu组外,其他二肽替代游离氨基酸后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乳蛋白和Ⅱ型小肽转运载体基因的表达量,其中P-Met-Met表现出较好的促进效果。总之,含Met二肽等量替代对应的游离氨基酸能够促进乳蛋白基因的表达,其中尤以P-Met-Met的效果最好。
- 陈璐常晨城史彬林高民赵艳丽闫素梅
- 关键词: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蛋氨酸二肽基因表达
- 维生素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2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5个组(在玉米-豆粕型饲粮中分别添加3 000、6 000、15 000、30 000和45 000 IU/kg维生素A),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2~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1~42日龄肉鸡的ADFI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22~42日龄肉鸡的料重比(F/G)的影响有显著的趋势(0.05≤P<0.10),且22~42日龄和1~42日龄肉鸡的ADFI以及1~42日龄肉鸡的F/G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均呈线性升高(P<0.05或0.05≤P<0.10),3 000 IU/kg组肉鸡增重效果较差,6 000和15 000 IU/kg组肉鸡增重高且F/G低,30 000和45 000 IU/kg组肉鸡ADFI较高、F/G不同程度升高。2)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1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和42日龄血清IL-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42日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的影响有显著的趋势(0.05≤P<0.10),其中3 000、6 000和45 000 IU/kg组血清免疫因子含量较低,15 000 IU/kg组较高。3)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21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42日龄血清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且21日龄血清丙二醛(M DA)含量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升高趋势(0.05≤P<0.10),42日龄血清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随饲粮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增加分别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其中45 000 IU/kg组血清MDA含量较高且T-SOD活性较低。综上,本试验条件下添加6 000和15 000 IU/kg的维生素A可使肉鸡获得较好的生长性能,且15 000 IU/kg维生素A可满足肉鸡免疫和抗氧化需要,而添加水平增至30 000和45 000 IU/kg�
- 郭晓宇韩俊英闫素梅李胤豪史彬林赵艳丽
- 关键词:肉鸡维生素A免疫因子抗氧化功能
- 黑沙蒿多糖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本试验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通过测定培养各时间点的瘤胃发酵参数并结合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研究不同剂量的黑沙蒿多糖对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为绒山羊新型替抗产品的开发及黑沙蒿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以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向发酵底物中添加0(C组,作为对照组)、0.10%(AOP1组)、0.20%(AOP2组)、0.30%(AOP3组)和0.45%(AOP4组)的黑沙蒿多糖,并分别培养3、6、9、12和24 h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显示:随着黑沙蒿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氨态氮(NH3-N)、菌体蛋白(BCP)浓度和产气量均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pH和原虫数量均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随着黑沙蒿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均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丙酸浓度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升高(P<0.05),乙酸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黑沙蒿多糖添加剂量的增加,BCP、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的单项组合效应指数(SFAEI)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NH3-N和丙酸浓度的SFAEI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升高(P<0.05),原虫数量和乙酸浓度的SFAEI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降低(P<0.05),MFAEI呈显著的一次线性和二次曲线升高(P<0.05)。MFAEI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AOP3组>AOP4组>AOP2组>AOP1组>C组。由此可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黑沙蒿多糖的添加可改善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其中以添加剂量为0.30%时的改善效果为最佳。
- 李书仪马国强郭晓宇赵艳丽郭咏梅闫素梅
- 关键词:绒山羊体外瘤胃发酵产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