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虎
-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岩对比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为探究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两期花岗岩体在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成岩动力学背景方面的联系,对矿集区内燕山期几个代表性花岗岩体进行主微量元素、锆石U-Pb及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两期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均为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或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Sr-Nd-Pb-Hf数据表明两期岩体均为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可能均以南秦岭基底耀岭河群变基性火山岩为岩浆主要源区;印支期岩体成岩年龄为197~246.8Ma,集中于210~230Ma,燕山期岩体形成于138.1~150.2Ma。印支期岩体形成于主造山期后伸展环境,因构造体制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引发强烈壳幔相互作用;燕山期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阶段,造山带处于伸展应力状态下,诱发岩石圈的拆沉减薄,软流圈抬升及强烈壳幔相互作用。
- 郑俊朱赖民姜航熊潇刘凯赵东宏李宗会杨忠堂王虎彭璇罗根根
- 关键词:南秦岭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
- 南秦岭池沟铜(钼)矿床与华北地块南缘金堆城钼矿床成矿斑岩体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华北南缘的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内的池沟斑岩—夕卡岩型铜(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都在140 Ma左右,岩体的形成和成矿作用处于侏罗纪—白垩纪挤压—伸展转变期,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秦岭造山带的陆内造山和伸展过程。通过对这两个矿床的成矿斑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发现:池沟岩体比金堆城岩体偏基性,池沟岩体K2O/Na2O<1,显示出与江西德兴矿集区中生代形成的铜厂和富家坞铜矿成矿斑岩特征一致,而且与北秦岭秋树湾铜(钼)矿床的成矿斑岩体也表现出很高的一致性。金堆城岩体K2O/Na2O>1,与东秦岭钼矿带成矿斑岩体的特征一致(钾大于钠)。池沟岩体为I型花岗岩,而金堆城岩体落在I、A、S型花岗岩区域内,显示成岩物质源区以混合为特点。成矿岩体的Sr-Nd-Hf同位素特征对比显示,金堆城岩体的岩浆源区主要为古—中元古代的增生地壳,而池沟岩体的岩浆源区则主要为中—新元古代的增生地壳,两个岩体的形成过程中都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 姜航朱赖民赵东宏李宗会杨忠堂王虎彭璇罗根根
- 关键词:南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