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赫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拟南芥
  • 2篇拟南芥种子
  • 2篇种子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原性
  • 2篇免疫原性分析
  • 2篇VP7
  • 2篇病毒
  • 1篇蛋白
  • 1篇融合蛋白
  • 1篇VP7基因

机构

  • 2篇吉林农业科技...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温州大学

作者

  • 2篇刘秀明
  • 2篇李海燕
  • 2篇官丽莉
  • 2篇李校堃
  • 2篇杨晶
  • 2篇李余先
  • 2篇周永刚
  • 2篇王红雨
  • 2篇杨赫
  • 1篇郭咏昕

传媒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在拟南芥种子中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究开发植物来源的轮状病毒疫苗,试验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生物反应器,将轮状病毒主要中和抗原基因VP7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了含有VP7的转基因拟南芥稳定株系,并分析其种子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首先根据拟南芥密码子的偏好性,设计合成优化的VP7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PHAP1301-His-HRVVP7;然后通过农杆菌介导的Floral Dip法转化拟南芥,收获T0代种子后播种,喷用草铵膦筛选转基因拟南芥获得T1代种子,重复上述过程最终获得T3代拟南芥种子,通过RT-PCR、Western、ELISA法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P7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拟南芥的基因组并进行了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VP7蛋白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31%,即每克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所含目的蛋白为43.3μg。以转基因拟南芥稳定株系种子中的可溶性蛋白口服免疫小鼠,可使小鼠获得免疫原性。说明通过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轮状病毒疫苗方法可行。
李余先官丽莉杨晶刘秀明杨赫周永刚王红雨李海燕李校堃
关键词:轮状病毒VP7拟南芥免疫原性
VP7-CTB融合蛋白在拟南芥种子中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为了研发植物来源的轮状病毒疫苗,采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作为生物反应器,将轮状病毒主要中和抗原基因VP7融合CTB,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了含有VP7-CTB的转基因拟南芥稳定株系,并分析其种子表达蛋白的免疫原性。首先,根据拟南芥密码子的偏好性,设计合成优化的VP7和CTB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PHAP1301-his-VP7-linker-CTB;再通过农杆菌介导的Floral Dip法转化拟南芥,收获T0代种子后播种,喷用草铵膦筛选转基因拟南芥获得T1代种子,重复上述过程最终获得T3代拟南芥种子,通过RT-PCR、W estern-bolt、ELISA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is-VP7-linker-CTB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拟南芥的基因组并进行了转录和蛋白表达,并且VP7蛋白占总可溶性蛋白的0.39%,即转基因拟南芥种子中所含目的蛋白为52.65 g/g。最后,用转基因拟南芥稳定株系种子中的可溶性蛋白口服免疫小鼠,使小鼠获得免疫原性;乳鼠攻毒试验证明,母鼠免疫后产生的抗体能够有效传递给子代,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李余先官丽莉周永刚刘秀明杨晶郭咏昕杨赫王红雨李海燕李校堃
关键词:轮状病毒拟南芥免疫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