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金星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瓯江彩鲤
  • 3篇体色
  • 2篇萝卜
  • 2篇类胡萝卜素
  • 2篇胡萝卜
  • 2篇胡萝卜素
  • 1篇杂交
  • 1篇杂种
  • 1篇杂种优势
  • 1篇色素
  • 1篇摄食
  • 1篇生长性状
  • 1篇双列
  • 1篇双列杂交
  • 1篇配合力
  • 1篇全红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罗非鱼
  • 1篇酶活性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杜金星
  • 5篇王成辉
  • 3篇王军
  • 1篇施志仪
  • 1篇杨洁
  • 1篇刘至治
  • 1篇林明雪
  • 1篇陈晓雯
  • 1篇康伟

传媒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瓯江彩鲤的体色变异的遗传基础研究
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 color)是鲤的体色变异群体,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养殖历史。瓯江彩鲤体色丰富、肉质鲜嫩、抗逆性强、生长迅速,同时具备了食用、观赏和科研的多重价值。2010以来,开展...
王成辉陈红林杜金星王军
关键词:体色
文献传递
瓯江彩鲤Scarb1和Scarb1-like基因对其红色体色形成的调控机制
红色作为动物的一种表型性状,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及经济价值。目前,动物中红色体色形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鸟类、家蚕和部分爬行类等动物中,鱼类红色体色的形成机制尚不明确。瓯江彩鲤(Cyprinuscarpiovar.color...
杜金星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瓯江彩鲤基因表达
两种拼接方法在瓯江彩鲤转录组研究中的适用性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以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目前两种常用的转录组拼接方法在鲤的不同品种/品系转录组研究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转录组拼接和注释方面,基于序列比对优先策略(Cufflinks软件)拼接的转录组序列平均长度为1 545 bp,注释77 601个转录本;基于从头拼接策略(Trinity软件)拼接的转录组序列平均长度为979 bp,注释转录本数为69 406个。在基因结构和选择性剪切预测方面,Cufflinks软件所拼接的转录组,每个基因平均含有3个转录本数目,而对于Trinity版本转录组,每个基因平均含有4个转录本(P<0.001)。经比较发现Cufflinks版本转录组预测的基因结构较Trinity版本更加准确。因此,与从头拼接策略相比,序列比对优先策略所拼接的瓯江彩鲤转录本序列长度更长、注释的基因数目更多,且在基因结构和选择性剪切预测方面更为准确,适用于后续与功能基因表达相关的功能研究;相反,从头拼接策略拼接的转录组更易得到瓯江彩鲤的特异基因序列,对于后续需要利用瓯江彩鲤特异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相关的研究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合理地选用相应的转录组拼接方法提供了依据,也为其他鱼类转录组学研究提供了借鉴。
陈晓雯王军岳武成杜金星王成辉
关键词:转录组瓯江彩鲤
“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体表组织中差异色素的鉴定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解“全红”和“粉玉”瓯江彩鲤(Cyprinus carpio var.color)体表组织中的差异色素,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两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皮肤、鳍条和眼睛中的差异色素进行鉴定。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表明:“全红”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粉玉”皮肤(P<0.05),而蝶啶色素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两种体色的皮肤、眼睛和鳍条中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进行鉴定,发现“全红”的皮肤、眼睛和鳍条中含有大量的以酯化形式存在的虾青素和黄体素,以及部分未知的类胡萝卜素,而“粉玉”的这些组织中检测不到虾青素和黄体素等类胡萝卜素。“全红”鳍条中虾青素含量最高为(28.00±3.61)mg/kg,而皮肤中的黄体素含量最高为(62.34±4.93)mg/kg。研究表明:虾青素和黄体素等类胡萝卜素是瓯江彩鲤红色体色的关键色素,蝶啶色素对红色没有作用,瓯江彩鲤白色体色存在类胡萝卜素的缺失现象。
杜金星陈红林王军施志仪王成辉
关键词:瓯江彩鲤类胡萝卜素体色
“吉富”系列罗非鱼生长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吉富"系列罗非鱼是中国当前养殖的主要罗非鱼种类。该研究以3个品系"吉富"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新吉富、吉富、吉诺玛)为研究材料,应用3×3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构建了9个组合,采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对各组合子一代的体质量、全长、体长、体高和体宽5个生长性状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与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生长性状均未检测到一般配合力,而特殊配合力效应达62%以上,表明这些性状主要受到特殊配合力的影响;进一步的杂种优势分析发现吉诺玛♀×新吉富♂、新吉富♀×吉诺玛♂、吉富♀×新吉富♂这3个组合的杂种效果明显,其中以吉诺玛♀×新吉富♂为最佳组合;5个生长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P<0.05),可进行多性状的聚合利用。该研究结果为"吉富"系列罗非鱼的配套利用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数据,同时为开展罗非鱼配套系育种提供了依据。
林明雪杨洁岳武成康伟雷双永杜金星王成辉
关键词:生长性状双列杂交
4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摄食和呼吸特性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瓯江彩鲤(Cyprinius carpio var. color)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优良养殖对象。为了解不同体色瓯江彩鲤间生长差异的代谢生理基础,本研究分析了 4 种体色类型(“全红”、“大花”、“粉玉”和“粉花”)瓯江彩鲤间的生长、摄食率、消化酶活性和呼吸代谢率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 4 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绝对增重率和特定增重率、日摄食量和日摄食率、胰蛋白酶活性大小差异顺序均为“大花”>“粉花”>“全红”>“粉玉”;其中带有大块黑色斑纹的“大花”和“粉花”体色个体的上述性状显著高于无黑色斑纹的“全红”和“粉玉”体色(P<0.05),具有红色体色的“大花”和“全红”体色的白天摄食率显著高于夜间,而具有白色体色的“粉花”和“粉玉”体色的昼夜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特定增重率和摄食率、特定增重率与胰蛋白酶活性、摄食率与胰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P<0.05 或 P<0.01),特定增重率与脂肪酶活性的相关性接近显著性(P=0.056),表明“大花”和“粉花”体色瓯江彩鲤拥有更快生长速度来源的代谢基础是它们具有更强的摄食率和更高的消化酶活性。 4 种体色瓯江彩鲤的呼吸耗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小顺序依次为“大花”>“全红”>“粉花”>“粉玉”,表现出红色体色的呼吸耗氧率高于白色体色。以上结果反映了 4 种体色瓯江彩鲤的生长差异是与其相关代谢生理基础相关联的,为瓯江彩鲤的进一步种质改良与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钱永生陈红林杜金星刘至治王成辉
关键词:瓯江彩鲤摄食酶活性耗氧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