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锋

作品数:14 被引量:15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冰川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湖泊
  • 2篇遥感
  • 2篇物候
  • 2篇物候特征
  • 2篇湖冰
  • 2篇MODIS
  • 2篇冰川编目
  • 2篇冰川冰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体
  • 1篇岩石
  • 1篇岩石风化
  • 1篇数据集
  • 1篇水化学
  • 1篇水化学类型

机构

  • 13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西...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资源环境...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青海省气象科...

作者

  • 13篇李晓锋
  • 12篇姚晓军
  • 9篇宫鹏
  • 8篇安丽娜
  • 7篇祁苗苗
  • 6篇高永鹏
  • 5篇孙美平
  • 2篇李龙
  • 2篇卜亚平
  • 1篇刘宝康
  • 1篇罗明良
  • 1篇刘时银
  • 1篇杨东
  • 1篇谭壮
  • 1篇朱钰
  • 1篇马超
  • 1篇徐亚莉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地理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5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被引量:9
2019年
冰川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重要的水资源,对该区农业建设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数据和最新发布的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现有冰川22523条,面积25516.80 km^2,冰储量约2592.85 km^3,分别占我国冰川相应总量的46.37%、49.22%和57.39%,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冰川储量最为丰富,共计2366.25 km^3。(2)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以面积<0.5 km^2的冰川数量最多,共计15519条,占冰川总数量的68.90%;面积则以介于1~5 km^2冰川为主,共计6833.71 km^2,占冰川总面积的26.78%;各山系的冰川退缩海拔高度不同,面积减少速度在各个高度带均有差异。(3)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面积共减少4527.43 km^2,变化百分比为-20.88%,有3114条冰川消失,冰川冰储量损失约419.35 km^3。(4)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冰川变化整体呈现自西向东加快趋势,减少速率整体上有自西南向东北加快趋势;冰川朝北消失数量大于朝南消失数量,东北方向面积减少最多,东南方向面积减少最快。(5)近5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境内有暖湿化趋势,冬季气温升高速率大于夏季且降水增加幅度小于夏季的气候组合模式,不利于冰川的积累从而导致冰川退缩;冰川发育规模对冰川退缩也有一定影响,但各山系冰川变化驱动力具有空间差异。
李龙姚晓军刘时银卜亚平宫鹏李晓锋
关键词:冰川变化冰川编目气候变化
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表水体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叶如藏布流域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为调查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表水环境特征,2015年9月在叶如藏布流域采集24个地表水体水样并对其水化学特征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叶如藏布流域水化学特征存在显著空间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水体p H值、TDS值呈微弱的减小趋势.24个水样中23个水样属于淡水,1个为微咸水.(2)叶如藏布流域内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阴离子以SO_4^(2-)为主,其次为HCO_3^-,即地表水为Ca^(2+)-SO_4^(2-)型.(3)叶如藏布流域地表水中各离子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Cl^-、HCO_3^-、Na^+和K^+4种离子共源性好;阳离子的来源不同,Na^+和K^+主要来源于碳酸氢盐,Ca^(2+)主要来源于硫酸盐,而Mg^(2+)的来源比较广泛.(4)叶如藏布流域大部分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受陆源影响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Na^+
安丽娜姚晓军杨东孙美平祁苗苗宫鹏李晓锋高永鹏
关键词:离子组成水化学类型岩石风化
可可西里盐湖湖水外溢可能性初探被引量:21
2016年
2011年9月可可西里地区卓乃湖溃决后,关于盐湖湖水能否外溢进入楚玛尔河继而成为长江的最北源是公众及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基于2010-2015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SRTM 1弧秒数据、Google Earth高程数据和五道梁气象台站观测数据,首次对盐湖变化、湖水外溢条件及其可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卓乃湖溃决后,盐湖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期间面积急剧增加,之后湖泊进入稳定扩张期,2015年10月27日盐湖面积为151.38 km^2,是2010年3月3日湖泊面积的3.35倍。盐湖发生湖水外溢的条件是湖泊面积达到218.90~220.63 km^2。由于SRTM和Google Earth高程数据间的差异,盐湖湖水外溢时的水位将比当前高12 m或9.6 m,相应湖泊库容增加23.71 km3或17.27 km3,届时湖水将由湖泊东侧流入清水河流域。尽管盐湖在未来10年内不可能发生湖水外溢,但是随着盐湖集水区的扩大及预估的区域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在更长时间尺度内盐湖发生湖水外溢并成为长江支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姚晓军孙美平宫鹏刘宝康李晓锋安丽娜马超
关键词:青藏高原
1967-2014年科西河流域冰湖时空变化被引量:10
2017年
冰湖是高山寒区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和诱发山地溃决洪水或泥石流的灾害源。基于1960s-2010s多源遥感影像数据(Corona、Landsat MSS/TM/ETM+OLI)、地形图、冰川编目和气象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科西河流域近50年冰湖(≥0.05 km^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冰川变化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近50年来科西河流域冰湖整体经历了"先平稳后扩张"的过程,其中1960s至1980s初期,科西河流域有37个冰湖消失,但总面积趋于平稳状态;1980s中期至2010s初期,流域内冰湖规模迅速扩张,且2000s之后冰湖扩张速率明显加快,至2010s初期增加为321个冰湖(88.43 km^2)。(2)科西河流域冰湖集中分布于海拔5000-5500 m,面积小于0.25 km^2的小规模冰湖占总数量的74.45%,而面积大于1 km^2和介于0.05-0.25 km^2的冰湖占总面积的64.18%。(3)除利库科拉(Likhu Khola)流域外,科西河流域其他5个子流域冰湖均呈扩张趋势,其中尤以阿润(Arun)流域冰湖扩张最为显著。(4)气候变暖及其引发的冰川退缩是科西河流域冰湖扩张的根本原因,当冰川末端伸入冰湖时,冰水物质与能量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冰川消融与退缩。
宫鹏姚晓军孙美平孙美平李晓锋
关键词:冰湖冰川遥感青藏高原
2000-2016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变化被引量:20
2018年
湖冰物候特征是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基于2000-2016年青海湖边界矢量数据,结合Terra 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及气象数据,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青海湖开始冻结、完全冻结、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的时间分别为12月中旬、1月上旬、3月中下旬和3月下旬至4月上旬,平均封冻期和平均完全封冻期为88 d和77 d,平均湖冰存在期和平均消融期为108 d和10 d。(2)近16年间青海湖湖冰物候特征各时间节点变化呈现较大的差异性。湖泊开始冻结日期相对变化较小,完全冻结日期呈先提前后推迟的波动趋势,开始消融日期呈先推迟后提前的波动趋势,完全消融日期在2012-2016年呈明显提前趋势。青海湖封冻期在2000-2005年和2010-2016年呈缩短趋势,但减少速率慢于青藏高原腹地的湖泊。(3)青海湖冻结和消融的空间模式相同,即湖冰形成较早的区域则消融较早,且前者持续时间(18~31 d)整体上大于后者(7~20 d),二者相差约10 d。(4)冬半年负积温大小是影响青海湖封冻期的关键要素,但风速和降水对青海湖湖冰的形成和消融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祁苗苗姚晓军李晓锋安丽娜宫鹏高永鹏刘娟
关键词:湖冰物候特征MODIS
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评价被引量:23
2018年
为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变化及现状,于2016年9—10月在青藏高原面上东北部G315沿线,中部S301、S302、S206沿线,南部G219、G318沿线及叶如藏布流域采集湖泊水样,通过实验最终得到33个湖泊水样数据,包括22个构造湖和11个冰湖;同时,分析了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水化学组成和湖水矿化度空间分布,并与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泊矿化度做对比,以揭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湖泊水质变化及驱动因素,探讨青藏高原湖泊水质现状.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指标浓度和水化学组成差异显著,构造湖水样水化学指标浓度远高于冰湖水样.按离子总量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淡水湖、4个微咸水湖、1个咸水湖、11个盐湖;而11个冰湖均属于淡水湖;按湖水化学类型分类,22个构造湖有6个为Ca^(2+)(Mg^(2+))-SO_4^(2-)型湖泊,16个为Na^+(K^+)-Cl^-型湖泊,而11个冰湖均为Ca^(2+)(Mg^(2+))-SO_4^(2-)型湖泊.(2)青藏高原湖水矿化度时空差异显著,自高纬向低纬湖泊矿化度降低,与20世纪90年代前对比研究发现,青藏高原部分湖泊矿化度较90年代前降低,湖泊水体呈淡化趋势,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暖、降水量和冰川融水增加、蒸发减少有关.(3)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水化学特性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大部分构造湖pH值、TDS严重超标,其次有6个湖泊也受到F-的污染;冰湖水体受到Fe、Mn、Cr、Ni的污染较为严重,尤其重金属元素Cr、Ni超标极为严重,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
闫露霞孙美平姚晓军姚晓军李晓锋李晓锋
关键词:青藏高原水质评价气候变化
2000-2014年中国内流区主要湖泊面积变化被引量:7
2020年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并结合中国流域划分方案,得到中国内流区一级流域分布范围,基于2000-2014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提取中国内流区面积大于100 km^2的湖泊边界矢量数据,并据此对中国内流区主要湖泊的分布、面积变化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在中国现有的7个一级内流区中,面积大于100 km^2的湖泊有88个,总面积32 018.46 km^2,除伊犁河流域外均有分布;②2000-2014年,中国内流区湖泊总面积以平均每年231.95 km^2的速度持续增大,总计增加3 247.33 km^2,其中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腹地湖泊面积持续增大,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湖泊面积在2003年之后持续萎缩,阴山北部和祁连山北部湖泊在2003年以后面积平稳增大;③在研究时段内,绝大部分湖泊面积增大明显,主要集中在可可西里地区和羌塘高原地区,面积减小区域零星散布于整个研究区;④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冰川和冻土加速消融是导致研究区湖泊面积整体增加的主要原因,局地气候、各湖泊之间存在的水道联系与人类活动的干扰造成了部分湖泊面积减小和波动。
李龙姚晓军巨喜锋卜亚平李晓锋
关键词:湖泊面积变化气候变化
冰川冰储量计算方法及发展趋势被引量:8
2018年
冰川冰储量不仅是冰川的重要属性,而且是核算冰川水资源及预测冰川变化的基础数据,因此准确计算冰川冰储量及其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冰川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冰厚模型估算法、探地雷达法;冰川储量相对变化计算方法有实地测量法和遥感监测法。通过系统分析和讨论各计算方法的原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冰川储量估算提供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冰川冰储量计算而言,经验公式法适用于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冰川储量估算;模型估算法适用于个体或小范围冰川储量估算;探地雷达法适用于人类易到达区域冰川储量的估算。对于冰川冰储量相对变化计算,实地测量法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且满足实地测量条件的单条或中小型冰川,遥感监测法适用于全球性冰储量变化估算,但需改进算法和提高数据空间分辨率。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应用,以及冰川流速等理论模型的提出,为冰川冰储量估算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高永鹏姚晓军刘时银祁苗苗宫鹏安丽娜李晓锋段红玉
关键词:冰川计算方法
金沙江干热河谷高精度冲沟DEM重采样研究
2016年
以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典型冲沟为对象,基于野外实测数据构建0.5 m×0.5 m格网冲沟DEM,对比分析了最邻近(NEAR)、双线性(BIL)及三次卷积(CUB)重采样方法对高程中误差(Er)、冲沟表面积(S)和体积(V)的影响.结果表明,DEM重采样到5.0 m×5.0 m过程中,BIL及CUB重采样DEM的高程中误差略小于NEAR;重采样过程中表面积比体积随格网分辨率变化敏感,2.5 m×2.5 m DEM表达的冲沟表面积降低为初始表面积的90%,4.0 m×4.0 m DEM冲沟的体积降低为90%.结果显示,对于形态复杂的冲沟,DEM重采样方法以BIL为首选,侧重宏观特征,如地形表面积等分析时约2.0 m×2.0 m格网较为适宜.
谭壮李晓锋徐亚莉罗明良
关键词:高程中误差DEM重采样干热河谷
基于GIS的冰川中流线自动提取方法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7
2015年
冰川长度是冰川编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冰川变化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冰川轮廓矢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从冰川形态角度提出了针对单一盆地与单一出口、复式盆地与单一出口、冰帽三种类型冰川的中流线自动提取方案,并在GIS软件支持下实现了冰川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冰川中流线的自动提取.以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喀纳斯冰川、古里雅冰帽和野牛沟冰帽为例,分别提取了各条冰川的中流线,结果表明SRTM和ASTER GDEM两类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冰川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的位置判别影响较小;对单一盆地与单一出口类型冰川中流线实现了自动化提取,而对于复式盆地与单一出口冰川类型和冰帽类型,在冰川中流线提取中仍需专家知识支撑.与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中的长度数据相比,本方法提取的冰川长度数据更加合理,对于补充与完善我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姚晓军刘时银朱钰宫鹏安丽娜李晓锋
关键词:冰川冰川编目GIS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