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振东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2篇浅层地温能
  • 2篇赋存
  • 1篇地热水
  • 1篇地下水
  • 1篇地源
  • 1篇地源热泵
  • 1篇地源热泵工程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成因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塌陷
  • 1篇预防措施
  • 1篇允许开采量
  • 1篇沙包
  • 1篇水化学
  • 1篇塌陷
  • 1篇天然矿泉水
  • 1篇同位素
  • 1篇热泵
  • 1篇资源评价

机构

  • 5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曹振东
  • 5篇孟凡涛
  • 5篇段启杉
  • 5篇宋小庆
  • 1篇杨文亮

传媒

  • 3篇地下水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贵州地质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贵阳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被引量:13
2013年
根据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阶段性成果,对区内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分析,认为水源热泵开发方式在贵阳地区受到一定限制,推广难度大;而区内具备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各项条件,且资源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段启杉孟凡涛宋小庆曹振东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
覆盖型岩溶区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岩溶塌陷成因及对策研究
2015年
地下水地源热泵工程是抽取地下水,以地下水为换热介质,提取能量之后全部回灌于含水层中。因此地下水地源热泵是改变地下水局部水位高程,整体上不影响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覆盖型岩溶区地质环境承载力较差,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过程,可能加强诱发岩溶塌陷的因素,发生岩溶塌陷。在地下水地源热泵的建设和运行中,控制水位降深、尽量避免水位波动和瞬间水位变化过大等措施,达到预防岩溶塌陷的目的。而岩溶塌陷预防措施的研究给覆盖型岩溶区地下水地源热泵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段启杉曹振东孟凡涛宋小庆
关键词:地源热泵岩溶塌陷预防措施
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与资源评价被引量:4
2015年
文章在分析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并计算了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贵阳市地下水地源热泵建设适宜区面积19.46 km2、较适宜区面积1 73.76 km2、不适宜区面积173.23 km2;地埋管地源热泵建设适宜区面积327.02km2、不适宜区面积39.43 km2。区内浅层地温能资源总量9.975×106k W,可服务建筑空调面积14.24×108m2。如果区内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可基本满足贵阳市城市建设发展需要。
段启杉宋小庆孟凡涛曹振东
关键词:浅层地温能赋存特征资源评价
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富锶矿泉水成因分析及开采量计算
2023年
通过对贵州纳雍县沙包镇下木村研究泉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化学特征、动态特征及微量元素锶来源等进行研究,分析其成因模式。研究成果表明:大气降水入渗含水岩组,径流运移中溶滤含锶膏岩矿物形成富锶地下水,在地形切割及中三叠统关岭组(T_(2)g)底部泥岩相对阻水出露成泉,水中锶含量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矿物质成分源于岩石和土壤的风化水解,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Mg。根据动态监测成果,采用泉水流量衰减法及泉水枯季流量频率分析法,计算其允许开采量为1134.26 m^(3)/d,研究结果可为下木村锶型矿泉水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杨文亮蒲秀超曹振东
关键词:允许开采量
贵州息烽温泉地质成因分析被引量:23
2014年
贵州息烽温泉富含氡、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分析息烽温泉形成的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构造地质、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等手段,对温泉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息烽温泉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为深循环加热,循环深度约3 000m,热储温度达100℃以上。在洋水背斜北倾伏端,地热水受碎屑岩阻隔并混合浅表地下水而排出。为保障息烽温泉的可持续性,其周边磷矿勘探、开采的同时,应加强地热水的勘查和保护工作。
宋小庆段启杉孟凡涛曹振东
关键词:地质成因同位素水化学
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地热水赋存规律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地热水属断裂对流型中低温热矿水,其形成与分布受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通过贵州东部变质岩区区域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研究,以及典型温泉成因、地热勘探成井条件分析,总结出变质岩区地下热矿水具有以下赋存规律:一般构造区基本不具有地热水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尤其挽近断裂有带状热储形成条件;区域性断裂与背斜复合构造区具有地热田形成条件。贵州东部镇远、雷山、黎平、榕江、江口及三穗等区域有较好的资源形成条件,有一定的勘探开发价值。
段启杉宋小庆孟凡涛曹振东
关键词:变质岩地热水赋存规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