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建锋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逆行
  • 1篇逆行插管
  • 1篇中心性
  • 1篇中心性浆液性
  • 1篇中心性浆液性...
  • 1篇网膜
  • 1篇吻合术
  • 1篇小管
  • 1篇疗法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裂伤
  • 1篇脉络膜
  • 1篇脉络膜视网膜
  • 1篇脉络膜视网膜...
  • 1篇泪囊切开
  • 1篇泪小管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篇徐建锋
  • 1篇张育谋

传媒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半剂量PDT治疗45岁以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45岁以上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hathy,CSC)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2-01/2016-12在我院就诊的45岁以上CSC患者30例32眼,平均年龄54.34±8.58岁;病程1wk^48mo,中位数6mo。所有患眼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最佳矫正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检查,并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记录视网膜下液(subretinal fluids absorption,SRF)吸收情况;采用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患眼脉络膜血管渗漏形态。所有患眼均行半剂量维替泊芬PDT,治疗后1、3、6mo随访观察BCVA和黄斑区OCT情况。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MT及SRF吸收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PDT治疗后1、3、6mo治愈率分别为44%、6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21,P=0.037)。将所有患者按病程分为两组,A组患者病程<6mo,B组病程≥6mo,两组患者治疗前BCVA分别为0.6149±0.4117、0.8167±0.4370;治疗前CMT分别为409.47±129.422、395.82±153.756μm。经治疗后两组间BCV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03,P=0.823),但具有时间差异性(F=32.837,P<0.001)。A组患者的BCVA治疗后1m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47,P=0.005);治疗后1、3m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8,P<0.001);治疗后3、6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24,P=0.063)。B组患者的BCVA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患者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64,P=0.978),但具有时间差异性(F=26.447,P<0.001),A组患者的CMT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CMT治疗后1、3、6mo与治疗前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吴艺君许根贵莫荔徐建锋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化学疗法
泪囊切开逆向插管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伤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经泪囊切开逆向插管法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45例,采用经泪囊切开逆向置硬膜外麻醉导管吻合泪小管断裂。结果:45例经6mo~1a随访观察,获得解剖复位,自觉不流泪,冲洗通畅者40例(89%);自觉轻微流泪,冲洗泪道通而不畅者3例(7%);冲洗泪道不通者2例(4%)。结论:经泪囊切开逆向插管法是一种治疗复杂性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徐建锋张育谋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逆行插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