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澎 作品数:9 被引量:44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从《伤寒杂病论》《辅行诀》探讨《汤液经法》针灸学特点 被引量:1 2017年 《汤液经法》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医著作,其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有许多关于针灸治病的经典论述,通过从《伤寒杂病论》《辅行诀》条文做对比分析试还原《汤液经法》中的内容后发现,其重视经络、未病先防、善用刺血疗法、慎用火法等特点较为鲜明突出,这些特点是古人在临床中反复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可能仅仅是《汤液经法》中的冰山一角,更多内容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梁修朗 张澎 苏坤莲 范郁山关键词:汤液经法 伤寒杂病论 辅行诀 基于VEGFA/KDR通路探讨隔药饼灸对EMs大鼠PTGS2mRNA、KDRmRNA表达及相关蛋白含量的影响 目的: 本实验通过隔药饼灸疗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大鼠进行干预,以孕三烯酮组为对照,对比各组大鼠的异位内膜生长情况,观察其疗效。并比较各组EMs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环氧合酶-2信... 张澎关键词:环氧合酶-2 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7年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最常见于盆腔,如卵巢、阔韧带、盆腔组织、Douglas窝以及宫骶韧带等部位,少数可出现在泌尿系统和盆腔以外的组织[1-2]。目前公认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是Sampson等[3]提出的经血逆流、内膜种植学说及机体免疫应答系统异常等理论;其中经血逆流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90%,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病率仅为20%左右[4]。 张澎 范郁山 苗芙蕊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灌肠 隔药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研究隔药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疗效及机制。方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孕三烯酮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经治疗后,采集大鼠病灶标本,观察隔药灸对大鼠异位子宫内膜体积的抑制作用,计算抑制率;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KDR和PTGS2 m RNA表达。结果:经隔药灸治疗后大鼠模型的异位子宫内膜体积较模型组明显缩小;治疗组大鼠模型的异位子宫内膜PTGS2和KDRm RNA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隔药灸能明显抑制大鼠模型异位子宫内膜的发展,并且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抑制KDR和PTGS2表达,从而调控异位子宫内膜血管生成有关。 张澎 苗芙蕊关键词:KDR 隔药饼灸大椎穴与命门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基于督脉的温阳作用观察隔药饼灸大椎穴与命门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与西药组各45例,隔药灸组采用以《伤寒论》四逆汤为组成的药饼,隔药灸督脉上的大椎穴与命门穴,西药组则采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125(CA125)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妇科B超检查两组患者盆腔包块治疗前后的大小变化。结果:经治疗后,隔药灸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9%,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8.9%,隔药灸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125(CA125)和白介素-8(IL-8)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减轻,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盆腔包块虽均有减小,但隔药灸组疗效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督脉温阳作用指导隔药饼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确切,且对于盆腔包块的缩小具有良好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澎 梁修朗 范郁山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督脉 隔药饼灸 浅刺结合走罐治疗周围型面瘫急性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浅刺结合走罐疗法治疗周围型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周围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浅刺结合面部走罐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浅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结合面部走罐治疗周围型面瘫急性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浅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澎 范郁山 冯玉山 苗芙蕊关键词:周围型面瘫 急性期 走罐疗法 缓慢捻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缓慢捻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缓慢捻进针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进针法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ODI)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缓慢捻进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可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 张澎 耿宝忠 王君琳 范郁山 苗芙蕊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刺疗法 隔药灸对痛经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隔药灸命门穴对痛经模型大鼠的疗效,研究其对模型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其受体(PGF_(2α)-R、PGE2-R)、催产素受体(OTR)、加压素受体(VPR)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雌性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隔药灸组,各组均为20只。观察各组大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30min内的扭体次数,大鼠血清PGF_(2α)、PGE2水平及子宫内膜PGF_(2α)-R、PGE2-R、OTR、VP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产生扭体反应,且有扭体潜伏期(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和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扭体次数较少,扭体潜伏期较长,扭体抑制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药物组、针刺组比较,隔药灸组PGF_(2α)、PGF_(2α)-R、OTR、VPR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GE2、PGE2-R表达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可减轻痛经模型大鼠疼痛程度。 叶子维 张澎 王君琳 林永秀 陈小莉 苗芙蕊关键词:痛经 隔药灸 命门穴 单纯中药灌肠与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Meta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评价单纯中药灌肠与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CNKI、WanFang、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进行文献的筛选及质量评价,并使用Revman 5.2版本进行风险偏倚图、森林图的制作,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共检索到440篇文献,最终纳入8篇进行分析。痊愈率评价,RR=1.80,95%CI[1.26,2.59],P<0.05;显效率评价,RR=1.17,95%CI[1.02,1.33],P<0.05;有效率评价,RR=1.06,95%CI[1.00,1.13],P=0.05;痛经积分,SMD=-1.07,95%CI[-2.96,0.82],P>0.05;包块,WMD=0.28,95%CI[0.10,0.46],P<0.05;CA125,WMD=-1.37,95%CI[-5.40,2.66],P=0.5。结论:单纯中药灌肠和单纯西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临床有效率相当,但单纯中药灌肠的痊愈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间接提示中药灌肠后期仍可能继续提高疗效;但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其结果还有待高质量大样本文献数据支持。 张澎 范郁山 杨礼泛 苗芙蕊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灌肠 西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