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竹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体成分
  • 2篇下肢
  • 2篇下肢肌
  • 2篇下肢肌力
  • 2篇抗骨折能力
  • 2篇肌力
  • 2篇骨密度
  • 2篇骨折
  • 1篇性别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 1篇骨质疏松患者

机构

  • 2篇成都市妇幼保...

作者

  • 2篇徐惠明
  • 2篇钟菁
  • 2篇陈萌
  • 2篇周竹
  • 1篇张志焱
  • 1篇郭玲
  • 1篇邱波
  • 1篇万德花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应力式振动对下肢肌力、骨密度、抗骨折能力及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应力式振动治疗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以及对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符合入、排标准者178人,其中女性118名,男性60名,分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组使用振动治疗仪给予频率(32±3)Hz,加速度0.5~2.94m/s2的振动,每次10min,每周3次(隔日1次),共12周。主要观察指标:第2~4腰椎骨密度、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下肢肌肉分布系数、左下肢肌肉力量,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体重指数、体脂百分比、全身脂肪分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下肢肌肉力量,左侧股骨颈抗骨折能力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力式振动可有效防治下肢骨质疏松,对体成分无明显影响。
钟菁邱波徐惠明张志焱陈萌周竹郭玲
关键词:下肢肌力骨密度抗骨折能力体成分
性别及年龄对骨质疏松患者应力式振动治疗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应力式振动治疗对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人群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方法纳入50~70岁的志愿者,共180人,体重指数(BMI)均≥23kg/m2,按性别分为女性组和男性组,女性组按年龄分为50~59岁女性组和60~70岁女性组,各女性组及男性组分别设立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频率(32±3)Hz,加速度0.5~2.94m/s2的振动干预,每次10min,每周3次(隔日1次),共12w。观察三组骨密度(BMD)、下肢肌肉力量(MS)、股骨颈抗骨折能力(FS)、体脂含量(PB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下肢MS均有增强(P<0.05),治疗组之间比较,腰椎BMD女性组(中位数为37.5)比男性组(中位数为49.50)增加明显,下肢MS60~70岁女性组(中位数为25.87)比50~59岁女性组(中位数为35.45)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力式振动防治骨质疏松对男女均有效,BMD越低MS越差获益可能更大。
万德花钟菁陈萌徐惠明周竹
关键词:下肢肌力骨密度抗骨折能力体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