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电离层
  • 4篇球谐函数
  • 3篇电离层模型
  • 3篇VTEC
  • 2篇导航
  • 2篇导航卫星
  • 2篇导航卫星系统
  • 2篇地震
  • 2篇电离层异常
  • 2篇电子含量
  • 2篇全球电离层
  • 2篇总电子含量
  • 2篇卫星
  • 2篇卫星系统
  • 2篇PPP
  • 2篇DCB
  • 1篇电离
  • 1篇电子密度
  • 1篇动态可视化
  • 1篇对流层

机构

  • 12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12篇刘磊
  • 8篇姚宜斌
  • 4篇孔建
  • 1篇张良
  • 1篇雷祥旭
  • 1篇袁德宝
  • 1篇李怀锋
  • 1篇王雪艳

传媒

  • 4篇测绘地理信息
  • 2篇测绘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全球定位系统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基GNSS全球电离层延迟模型研究
本文利用全球230个IGS基准站的双频观测数据,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方法,在日固地磁系下用15阶次的球谐函数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监测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求解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解算得单位权中误差为3.1 TEC...
刘磊
关键词:球谐函数VTECDCB
第24太阳活动周武汉电离层VTEC变化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2008-2015年(第24太阳活动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CMONOC)武汉站(30.5°N,114.4°E)GPS双频接收机监测的垂直总电子含量(VTEC)数据,分析电离层VTEC变化特性,并讨论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VTEC估值周日变化在14:00-16:00LT左右达到最大值;同时,电离层VTEC也表现出明显的逐日变化特性,特别是在VTEC峰值处呈现较大差异.在太阳活动高年(2011-2015),VTEC变化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即所谓的"半年异常"现象,春季峰值大于秋季峰值,"冬季异常"也更为明显.在各个季节(除春季外),VTEC与F_(10.7p)的相关性最好,与F_(10.7)的相关性次之,与太阳黑子数(SSN)的相关性稍弱;秋季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最好(Max_(F10.7p)=0.92232,Max_(SSN)=0.85575),冬季VTEC与太阳活动的相关性最差(Min_(F10.7p)=0.79028,Min_(SSN)=0.72703).
刘磊杨梅姚宜斌王友昆
GIM和不同约束条件相结合的BDS差分码偏差估计被引量:4
2017年
现阶段BDS卫星和地面跟踪站数量较少,用BDS单系统获取的DCB精度有限,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CODE GIM,采用两种不同的"零均值"基准约束方案(分别称为约束1和约束2),选取2015年(DOY002-090)MGEX的BDS数据,求解BDS的DCB,并对其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两种约束方案下,卫星DCB差值整体趋势一致,DCBC2I-C7I、DCBC2I-C6I的系统性偏差分别约为-3.3ns和1.2ns,接收机DCB的系统性偏差与卫星DCB大小相同,符号相反。相对于约束1,施加约束2后,IGSO和MEO卫星DCB估值更加稳定(DCBC2I-C7ISTD最大改善21%,DCBC2I-C6ISTD最大改善13%),IGSO和MEO卫星的稳定性(分别在0.1ns和0.2ns左右)优于GEO卫星(0.150.32ns)。约束2的DCB估值效果不仅与CAS/DLR产品有较好的一致性(Bias:-0.40.2ns),而且顾及了BDS卫星DCB间的稳定性差异。两种约束方案下,BDS接收机DCB的STD无明显变化,说明约束的选择对BDS接收机DCB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BDS接收机DCB稳定性整体上优于1ns,中高纬度区域较好(STD 0.4ns左右),低纬度区域稍差(STD 0.81ns)。
姚宜斌刘磊孔建冯鑫滢
关键词: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附加GIM约束的全球电离层建模被引量:6
2017年
针对目前地基GNSS台站在全球分布不均匀,导致南半球海洋和中高纬地区出现与实际不符的VTEC为负值的问题,利用IGS前1d的最终GIM作为虚拟观测值对TEC可能为负值的地区进行约束,结合GNSS数据建立全球电离层模型(称为SGG模型),并用2014年200多个IGS台站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各台站VTEC的RMS优于3TECu(赤道异常区域RMS在5~7TECu)。同时SGG能有效消除南半球海洋(40°~90°S)VTEC为负的情况,且对原有非负VTEC几乎没有影响(其变化小于2TECu)。SGG的卫星DCB与CODE相比,RMS和MEAN分别优于0.2ns和0.04ns,不同纬度带SGG与CODE的接收机DCB估值变化基本一致,两者之差基本在1ns以内。
刘磊姚宜斌孔建翟长治
关键词:球谐函数总电子含量硬件延迟
基于IGS实时服务(RTS)的车载实时动态PPP系统及精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recision point positioning,PPP)逐渐成为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实时服务(real-time service,RTS)产品的上线为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提供了可能。为检验实时PPP在动态定位下的精度,设计了车载实时PPP系统并进行了野外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进行实时动态PPP首先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收敛,收敛以后车辆保持移动时,动态PPP定位精度与车辆静止时无明显变化。由于路边建筑或树木的遮挡,坐标精度会出现抖动情况。采用IGS01、IGS03、CLK15、CLK22、CLK52、CLK81和CLK90实时产品的定位精度相当,垂直精度大多在20cm以内,水平精度大多优于5cm。采用RTS进行车载实时动态PPP定位可以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满足车载定位的需求。推荐采用IGS03和CLK90进行实时动态定位。
张良姚宜斌刘磊
关键词:车载定位
2015年3月17日磁暴期间欧洲区域电离层电子密度的时空变化分析
基于EUREF(European Reference Frame Permanent Network)300多个GNSS台站数据的观测资料,利用考虑投影函数的电离层层析模型,对2015年3月17日发生的磁暴期间欧洲区域上...
王雪艳刘磊郭承军
关键词:电离层层析磁暴电子密度
文献传递
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震前电离层异常探测被引量:16
2016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奇异谱分析的电离层异常探测的方法。通过对尼泊尔地震震中周围GIM格网点TEC时间序列的探测,发现在2015年4月23日震中东部区域出现电离层正异常。进一步利用二维电离层地图分析异常空间分布,发现出现电离层正异常的区域为25°N—37.5°N,90°E—110°E,时间为2015年4月23日UT9:00—15:00。利用中国陆态网数据计算异常区域卫星穿刺点轨迹STEC变化情况,发现2015年4月23日穿刺点轨迹进入异常区域后STEC值比前后几天明显增大,而离开异常区域后又恢复正常。采用CIT(computerized ionosphere tomography)方法详细地呈现了电离层异常的三维形态,发现4月23日UT9:00—15:00在震中东部区域出现电离层正异常,峰值位于约30°N,115°E,高度范围为100~500km,且异常峰值随高度变化与电离层本身垂直密度分布规律相一致。
姚宜斌翟长治孔建刘磊
关键词:奇异谱分析STECCIT
全球单层电离层球谐函数模型计算及精度评估被引量:2
2018年
对于特定频率电磁波,电离层时间延迟与电子含量成正比,对电离层时间延迟建模即对电子密度建模。基于薄层模型假设,选用15阶球谐函数,将电离层划分为经度分辨率为5°、纬度分辨率5°的网格建模,反演格网电子密度,同时与CODE(center orbit determination Europe)产品比较,统计残差、评定精度。除此之外,分时间段统计2016-01海洋测高卫星Jason-2数据与模型数据间关联以求得相似比例因子k,进而评估模型精度。
熊朝晖姚宜斌袁德宝刘磊王亚
关键词: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尼泊尔地震震前电离层异常变化特征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震中附近的CMONOC、IGS基准站的GPS数据以及IGS的GIM格网产品,采用滑动四分位法,用前15天的VTEC中值作为参考背景来识别电离层异常。在排除太阳、地磁活动的情况下,发现4月23日(震前2天)震中上空及邻近区域(10°~20°N,80°~135°E)存在明显的正异常,异常时间超过了8h,且自东向西飘移。VTEC异常峰值出现在12:00~16:00UT之间,峰值点位于震中偏向赤道方向,在赤道共轭区存在类似的异常,而在全球其他区域没有显著的异常。综合考虑认为,4月23日的VTEC正异常可能与本次尼泊尔地震有关。
刘磊姚宜斌孔建
关键词:地震电离层异常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空间碎片环境动态可视化软件开发被引量:3
2019年
对国内外空间碎片环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设计了空间目标仿真显示系统,构建了空间碎片环境演化的可视化平台,利用OpenGL的纹理、双缓冲等技术实现了空间环境场景元素的绘制及动态显示。系统可以根据TLE轨道参数,利用SGP4轨道预报模型,或给定开普勒轨道参数,利用其它解析轨道理论,实现对空间碎片轨道运动的动态显示。对Iridium 33与COSMOS 2251碰撞事件进行了再现,相关技术已用于空间目标天基光学监测与编目仿真系统,动态展示空间目标监测与轨道编目的进程。
刘磊桑吉章雷祥旭李怀锋贺东雷
关键词:环境模型可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