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铜负荷模型大鼠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尿液进行研究,分析模型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的变化,继而从小分子层面探讨铜过量对机体的损伤机制,以更加清楚的认识本病。方法:28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0)g,随机被分为模型组(n=14)和健康对照组(n=14)。采用铜负荷法制作Wilson病大鼠模型,以NMR技术对大鼠尿液进行检测。采用MestRe-C 2.3软件及自编软件对谱图进行手动调相、基线校正和谱峰对齐。对样品进行分段积分,将积分数据归一化后构成数据矩阵,并利用PCA方法对数据矩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尿液醋酸盐(acetate)含量有显著升高,柠檬酸盐(citrate)、苯乙酰甘氨酸(PAG)、琥珀酸盐(succinate)、甲胺(methylamine)、肌氨酸+肌氨酸酐(creatine/creatinine)、丙酮酸盐(pyruvate)、二甲基甘氨酸(DMG)、丙氨酸(alanine)含量有所升高,胆碱(choline)、牛磺酸(taurine)含量有所降低。这些发生改变的代谢物可能是潜在的WD铜负荷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可为进一步研究WD的铜过量代谢机制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阿托伐他汀在老年男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尿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男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 = 52)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治疗12周后对病人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比较2组颈动脉相关指标、尿酸、bFGF、hs-CRP水平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最大软斑块长轴、平均斑块数目及最大斑块体积指数均小于对照组,尿酸、bFGF及hs-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长春西汀联合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男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能改善颈动脉IMT、最大软斑块长轴、斑块数目及体积,降低尿酸及bFGF、hs-CRP水平,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