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棋
- 作品数:5 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紫茎泽兰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差异被引量:22
- 2015年
- 为了研究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el)与不同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酶活性间的差异,解析不同植物群落抵御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机制,选取紫茎泽兰不同入侵程度(重度入侵群落、轻度入侵群落、未入侵群落)和不同功能型植物群落样地(禾本科植物群落、双子叶植物群落),测定其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入侵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全氮含量,降低了全磷、全钾含量,土壤中有效养分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增加,重度入侵群落的土壤硝态氮、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大于未入侵群落的,是双子叶植物群落的2.29、2.28、8.13、4.01倍,禾本科植物群落的7.73、3.22、6.91、5.12倍。紫茎泽兰入侵显著提高了入侵区植物群落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重度入侵群落土壤脲酶活性是禾本科群落的3.49倍,磷酸酶活性是双子叶群落的1.65倍,蛋白酶活性是双子叶群落的2.31倍。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密切相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和速效钾显著正相关,与全磷显著负相关;土壤磷酸酶、蛋白酶活性与土壤全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钾和有效磷显著正相关,与全磷含量显著负相关。与不同植物群落相比,紫茎泽兰能更好改变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这种改变可使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植物群落间土壤酶活性差异可能是驱动土壤养分变化的重要因子。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通过影响土壤酶活性来改变入侵生境土壤养分的供求平衡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生态机制之一。
- 邓丹丹刘棋蒋智林刘万学万方浩李正跃
-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不同植物群落
- 云南普洱紫花三叉白及昆虫群落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3
- 2018年
- 为探究云南普洱紫花三叉白及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掌握昆虫群落多样性发展变化的时空动态,进一步明确紫花三叉白及害虫的种类和发生时间,为害虫防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棋盘式取样法,通过定时定点和大范围随机普查的方法,于2016年对云南省普洱市紫花三叉白及标记的样点进行了系统调查。调查期间共调查到节肢动物76种,分属于4纲12目56科。其中植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46种,分属于34科;捕食类节肢动物亚群落14种,分属于10科;寄生性节肢动物亚群落8种,分属于8科;中性节肢动物亚群落8种,分属于6科。其中科数及物种数最多为双翅目,个体数量最多的为膜翅目。对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双翅目昆虫群落丰富度最高,蜘蛛目优势度指数最高,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均是膜翅目最高。时间上,6月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均最大,4月个体数量最多。不同类群分析结果为,植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最多,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时间动态相对比较稳定。通过黄板及扫网采集,物种数量的变化趋势与总群落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总群落个体数与物种数的变化基本由黄板与扫网采集到的类群主导。通过调查及分析可知,紫花三叉白及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量变化基本由植食类类群主导,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量时间动态相对比较稳定,非天敌亚群落的群落多样性与个体数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优势集中性与优势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进入雨季之后,个体数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持续性降雨与暴雨天气是导致个体数量迅速减少的重要因素。
- 刘棋成文章成文章拜如霞董竞成
- 关键词:昆虫群落多样性
- 大白菜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鉴定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对大白菜生长素受体BrTIR1/AFBs基因家族进行系统分析,为大白菜BrTIR1/AFBs基因家族的功能挖掘和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大白菜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的进化关系、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基于NCBI转录组测序(RNA-sep)数据,分析BrTIR1/AFBs基因家族在大白菜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在根肿病入侵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从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得到10个BrTIR1/AFBs基因。拟南芥、茎瘤芥和大豆生长素受体基因家族多序列比对以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BrTIR1/AFBs基因分为6个亚家族(TIR1、AFB1、AFB2、AFB3、AFB4和AFB5),处于同一亚族的基因具有相似的结构。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在除Chr5、Chr6和Chr10号染色体之外的7条染色体上,呈现出不均匀分布。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响应生长素、防御和逆境胁迫的作用元件,预示着这些基因可能参与相应的生物学过程。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0个BrTIR1/AFBs基因的转录本在6个组织中被检测到,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大白菜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在根肿病病原菌入侵时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大白菜生长素受体BrTIR1/AFBs基因家族成员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在大白菜不同组织中发挥着特异的功能,且在抵御病害和干旱等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 代真林张荣琴杨俊张晋豪魏兰芳刘棋姬广海
- 关键词:大白菜表达谱
-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云南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被引量:22
- 2019年
- 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和玉米品种类型对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对云南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OTU数量和Chao1指数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且饲料玉米高于鲜食玉米,不同海拔和品种类型的玉米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玉米根际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鞘氨醇单胞菌属(5.91%)和芽孢杆菌属(8.88%)为玉米根际的优势属,但高海拔地区的玉米根际特异检测到芽单胞菌属(4.34%);水恒杆菌属(6.10%)为鲜食玉米的优势属;玉米根际真菌的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被孢霉(7.42%)、镰孢霉属(10.88%)和青霉菌属(4.03%)是优势属。海拔高度和品种类型是影响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子。
- 汪娅婷付丽娜姬广海杨俊王星张晋豪王彦芳刘棋
- 关键词:海拔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 8种药剂对紫花三叉白及主要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白及上初次发现的两种重要害虫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和棘跳虫Hypogastrura communis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共使用8种药剂在普洱市白及规模化种植基地内进行了药剂试验。结果表明,喷施7天后,防治朱砂叶螨的5种药剂中,20%甲氰菊酯EC 2000倍液的防效(91.4%)和速效性最优;10%阿维菌素SG 10000倍的防效(84%)略低于15%哒螨灵EC 2000倍(85.1%),但无显著差异,为次优;5%苦参碱AS 6250倍液的防效(23.2%)和速效性均最差。防治棘跳虫的5种药剂中,喷施7天后,10%阿维菌素SG 10000倍液的防治效(97%)最优、5%苦参碱AS 6250倍液的防效(41%)最差;5%啶虫脒EC 3000倍液的速效性最优,70%吡虫啉WG 1200倍液的速效性最差。综合考量药剂对朱砂叶螨和棘跳虫的持效性、速效性及防治效果,10%阿维菌素SG 10000倍液是普洱紫花三叉白及重要害虫防治的首选生物防治药剂。
- 刘棋刘棋董竞成拜如霞成文章拜如霞
- 关键词:白及主要害虫药剂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