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惠珍

作品数: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昆虫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玉米
  • 1篇玉米螟
  • 1篇玉米螟赤眼蜂
  • 1篇年龄
  • 1篇卵量
  • 1篇繁殖
  • 1篇繁殖力
  • 1篇抱卵
  • 1篇抱卵量
  • 1篇赤眼蜂
  • 1篇雌蜂

机构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篇何余容
  • 1篇陈科伟
  • 1篇刘惠珍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0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玉米螟赤眼蜂雌蜂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被引量:5
2005年
以米蛾卵作为繁育寄主,通过系统解剖不同发育期(0~144 h)玉米螟赤眼蜂的卵巢,探讨了雌蜂抱卵量、繁殖力与其年龄和个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羽化初期(0~3 h),卵巢中只有部分卵处于成熟状态,随着雌蜂年龄的增加,其抱卵量不断增加,至72 h时接近其卵巢容纳量.抱卵量与雌蜂年龄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表示:y=a{1-exp[-b(x+c)]}.用后足胫节长度(HTL)来表示雌蜂个体大小时,HTL短于0.150 mm、介于0.150~0.159 mm之间以及长于0.160 mm的个体羽化后24 h的平均抱卵量分别为40.4、50.5和58.2粒,各占其卵巢容纳量的72.8%、79.3%和86.9%,占整个成虫期总产卵量的49.4%、47.9%及51.9%.玉米螟赤眼蜂羽化后24 h内的产卵量接近于羽化后24 h的抱卵量.雌蜂个体大小与抱卵量及总产卵量之间关系密切,抱卵量与总产卵量随着雌蜂个体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玉米螟赤眼蜂生殖潜能高低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陈科伟刘惠珍何余容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抱卵量繁殖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