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哲

作品数:7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厌氧
  • 3篇填埋
  • 3篇垃圾
  • 3篇鸡粪
  • 2篇厌氧发酵
  • 2篇厌氧消化
  • 2篇生活垃圾
  • 2篇填埋场
  • 2篇流变特性
  • 2篇垃圾填埋
  • 1篇厌氧发酵产酸
  • 1篇厌氧发酵过程
  • 1篇厌氧消化工艺
  • 1篇氧气含量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负荷率
  • 1篇脂肪酸
  • 1篇三维荧光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7篇倪哲
  • 3篇刘建国
  • 3篇牛冬杰
  • 2篇蔡博峰
  • 2篇潘朝智
  • 1篇高庆先
  • 1篇胡秀莲
  • 1篇陈玲
  • 1篇李睿
  • 1篇董琳琳
  • 1篇周天航
  • 1篇张明武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1篇四川环境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能源与节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生活垃圾填埋短期好氧预处理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模拟有机生活垃圾为底物,通过实验研究了通风和温度协同控制作用下,填埋短期好氧预处理过程垃圾VS、含水率和有机组分的代谢情况.结果表明,好氧预处理过程VS降解主要发生在反应前期(0-6d),占实验全过程降解量的68%-85%;同时垃圾含水量的15%-26%以渗滤液和气体的形式被去除,并且延长通风时间能够增加后者所占比例.反应前期堆体自发升温到高温状态(50-55℃)比控制堆体温度维持在中温状态(42-47℃)更利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但对粗蛋白降解的影响不明显.而在中温状态下粗脂肪和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更高.继续延长预处理时间至14d,不同通风和温度的组合对VS和水分总体去除差距不大.控制填埋好氧预处理周期在6d并尽量维持堆体温度在50-55℃,成本-效益较高.
倪哲刘建国周天航张明武
关键词:生活垃圾填埋三维荧光光谱
垃圾龄对填埋场好氧修复供氧和加速稳定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填埋场好氧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填埋场修复手段。采用模拟填埋反应器,搭配水气联合控制系统,探讨不同填埋龄垃圾好氧稳定化过程最佳氧气控制范围和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新鲜垃圾和填埋龄分别为1,3,7年的垃圾最佳氧浓度调控范围分别为11%~14%、8%~14%、7%~15%和6%~17%。垃圾耗氧速率随填埋龄增加而降低。经过180~220 d的好氧处理,新鲜垃圾渗滤液BOD5和COD去除率均达到92%以上;而老龄垃圾渗滤液COD降解慢。处理后期各反应器ρ(BOD_5)/ρ(COD)〈0.1,垃圾基本稳定。
刘建国倪哲李睿蔡博峰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好氧处理氧气含量
固体厌氧消化原料流变特性研究综述被引量:6
2012年
厌氧消化原料的流变特性是厌氧消化工艺设计和运行的重要参数。本文从研究对象、实验操作、研究内容和结果、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固体厌氧消化原料,特别是污泥的流变特性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研究表明,污泥来源广泛,成分复杂,属于非牛顿流体的范畴,其流变特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污泥的总悬浮固体(TSS)(或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和温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大部分研究采用层流剪切实验对物料的流变特性进行表征,研究对象范围有待于扩大。尚需针对流体本构方程的改进,共消化对于原料流变特性的影响,混合液固、液相指标与流变参数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研究,为利用流变参数作为工艺控制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并解决工程放大等问题。
倪哲董琳琳牛冬杰
关键词:厌氧消化固体废弃物流变特性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处理鸡粪被引量:4
2013年
以鸡粪为发酵原料,采用序批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在中温条件(37℃)下对其进行消化处理。分别将水解酸化相和产甲烷相pH值控制在5.5±0.3和7.0±0.3,通过改变进样含固率(TS)研究有机负荷(OLR)对两相消化系统处理鸡粪过程中污染物转化和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相出水总有机碳(TOC)、挥发酸(VFAs)和氨氮(NH4+-N)浓度都随OLR升高而升高。VFAs组成相对稳定,其中乙酸占总VFAs浓度的57%~64%,其次为正丁酸和丙酸。产甲烷相出水TOC和VFAs稳定在较低水平,TOC去除率最大达到90%以上。产甲烷相进水氨氮主要以NH4+形式在反应器内不断积累。实验后期产甲烷相生物气中甲烷体积分数维持在64%上,证明两相消化系统在实验条件下良好运行。
倪哲潘朝智牛冬杰陈玲
关键词:鸡粪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中国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关键技术的成本和潜力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2012年全国2 125个垃圾填埋场的基础数据,结合文献研究、专家研讨评估和现场调研等方法,甄选出中国垃圾填埋场使用的11种CH4减排关键技术,评估了其各自的减排成本和减排潜力,建立了其减排成本曲线。甄选出的关键技术涉及CH4收集、生物好氧厌氧处理和终端处理等。结果显示:减排技术中仅生物活性覆盖技术成本在1 000元/t以下,且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临时膜覆盖-膜下抽气-火炬燃烧的减排潜力最高,主要是该技术推广应用的门槛较低,可以应用于简易填埋场和小型填埋场,其成本为2 595元/t;填埋气竖井收集-火炬等5种技术的成本为1 000~3 000元/t,减排潜力比较可观,是大型填埋场的优先选择;渗滤液立体导排+渗滤液处理等3种技术相对成本较高,且减排潜力不高,但其污染物协同减排效果显著,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可以考虑应用。基于一般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的1 260,7 812元/t两种价格,计算了2020年两种情景下的减排量,两种情景的减排量在2012年的基础上分别减少4.36%和17.22%。
蔡博峰刘建国倪哲高庆先胡秀莲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减排成本减排潜力
鸡粪接种污泥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流变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厌氧发酵是目前禽畜粪便等有机废物处理、同时获取能源的一种重要处理技术。发酵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与混合状况直接影响底物的转化效率,物料的流态类型是决定反应进行的重要工程因素。为探讨鸡粪和污泥联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的流态特征,以鸡粪为底物开展了流变特性的研究。通过测定鸡粪和接种污泥混合液粘度系数,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厌氧发酵过程中鸡粪和污泥联合底物的流变参数及其在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变化情况,探讨流变参数与物化参数之间的潜在联系。试验结果表明:含固率是影响鸡粪污泥料液流态的主要因素。在TS=5%~12%范围内,鸡粪料液含固率对于稠度系数的影响符合幂率方程,拟合度大于0.992。温度对鸡粪流变特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黏度、稠度系数随之降低。厌氧发酵过程中,鸡粪混合液的流变特性变化剧烈,水解反应对物料流变特性的影响极为显著。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和总有机碳(TOC)的变化与稠度系数之间符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2和0.88。由结果可以看出,水解阶段是鸡粪污泥联合发酵液粘度变化的主要阶段,针对推流式的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器前端采取加密的搅拌装置,后端搅拌装置逐渐减少,从而使反应器搅拌设计与颗粒态物料厌氧降解的基本规律相适宜,可以在保证物料充分混合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设备运行能耗。
牛耕芜倪哲
关键词:鸡粪流变特性厌氧发酵水解
高温状态下鸡粪厌氧发酵产酸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叙述了以鸡粪为发酵底物,在高温(60℃)状态下采用单因子批式实验,发酵产物液相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含量与分布情况以及发酵时间、原料含固率(TS)、初始pH值对于鸡粪厌氧发酵产酸效果的影响,指出,发酵时间、TS和初始pH值对鸡粪发酵产物液相浓度影响较大,最高液相VFAs浓度分别在发酵时间1.83天、10%TS含量和初始pH=5.5情况下得到。另外在各实验条件下,产生的VFAs组成相对稳定,乙酸是发酵产物中含量最多的酸,其次是丙酸和正丁酸。
倪哲潘朝智牛冬杰
关键词:鸡粪厌氧发酵挥发性脂肪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