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扬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联合组织皮瓣多层次修补重建成人膀胱外翻腹壁缺损的效果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分析联合组织皮瓣多层次修补重建成人膀胱外翻腹壁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总结2013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例首治成年先天性完全性膀胱外翻患者,腹壁缺损处均采用腹部深筋膜皮瓣联合腹直肌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瓣分层修补的治疗,转移皮瓣面积为9 cm×11 cm~13 cm×15 cm。结果:临床治疗12例首治成年膀胱外翻患者,转移皮瓣均成活良好,腹壁重建强度足够,外形恢复满意。结论:成年首治先天性完全性膀胱外翻患者采取多种皮瓣多层次修补重建腹壁,强度和外形满意,效果可靠。
- 于扬张波余扬乔星董祥林
- 关键词:成人膀胱外翻腹壁缺损
- 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处深度褥疮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总结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深度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截瘫伴坐骨结节深度褥疮患者12例。结果 12例患者中11例Ⅰ期愈合,1例肌皮瓣表面的皮肤部分形成水疱,经换药后愈合,延迟拆线,无皮瓣坏死发生。结论股二头肌长头肌皮瓣修复坐骨结节深度褥疮疗效可靠,对供区影响轻微,值得推广。
- 于扬余扬乔星马娟董祥林
- 关键词:深度褥疮坐骨结节
- 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6
- 2015年
-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骨性关节炎炎症环境下具有促进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作用。目的:观察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行膝关节置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32例,取其软骨组织样本作为骨性关节炎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样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mRNA和蛋白水平;采用改良Mankin评分对骨性关节炎患者膝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对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和改良Mankin评分做相关分析。选取10例同时期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骨性关节炎组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60岁的骨性关节炎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的mRNA和蛋白水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水平均显著高于≤60岁的骨性关节炎患者(P<0.05)。继发性的骨性关节炎患者2种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P<0.05)。不同改良Mankin病理评分分级之间,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基因和蛋白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程度越重,其表达水平越高。骨性关节炎组患者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m RNA相对表达量与改良Mankin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r=0.83,P<0.05;r=0.80,P<0.05)。结果提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在多种病理参数分布上存在差异,其在膝骨性关节炎的致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
- 余扬崔磊
-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膝骨性关节炎低氧诱导因子1Α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沙棘总黄酮干预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的消退被引量:2
- 2023年
- 背景:沙棘总黄酮可抑制肾脏、肝脏、心肌纤维化,但其对增生性瘢痕纤维化的相关疗效鲜有报道。目的: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局部注射中草药沙棘总黄酮,观察其对增生性瘢痕组织块消退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只新西兰大白兔,每只耳沿腹侧中线两侧各建立3个直径8 mm圆形创面,共96个创面。21 d创面上皮化后,随机分为5组:0.5,1.0,2.0 g/L沙棘总黄酮组,2只/组;二甲基亚砜组(药物溶剂对照)和空白对照组,1只/组。于组织块基底部注射相应药物,每间隔3 d注射1次,连续干预4周。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对比各组增生性瘢痕组织块病理组织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组织块中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兔耳瘢痕组织块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的沙棘总黄酮局部注射后瘢痕组织块明显软化、变平;②空白对照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生成、胶原纤维不规则排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沙棘总黄酮组可见整齐的束状胶原纤维分布,新生血管较少,特别是2 g/L沙棘总黄酮组改善较为明显;不同质量浓度沙棘总黄酮组间瘢痕增生指数和胶原密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和二甲基亚砜组(P<0.05);③各沙棘总黄酮组和二甲基亚砜组瘢痕组织块的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2 g/L沙棘总黄酮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P<0.05);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二甲基亚砜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组织块中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但不同质量浓度沙棘总黄酮组均可明显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块Ⅰ、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水平,且
- 牛梓晗余扬艾江卜盼盼李文博苏日耶·热合曼马少林
- 关键词:沙棘总黄酮增生性瘢痕胶原纤维转化生长因子Β1
- 一种糖尿病足创面负压吸引袋
- 本实用新型属于糖尿病足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糖尿病足创面负压吸引袋,包括薄膜套,所述薄膜套的两侧壁上对称连接设有张拉组件,所述张拉组件包括扩张套和密封带,所述扩张套的一端贯通连接在薄膜套上,所述扩张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 张磊余扬
- 整形缝合术在急诊颌面部外伤中的效果评估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通过整形缝合技术在急诊颌面部外伤的应用,探讨整形缝合技术在颌面部皮肤软组织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访观察2019年5月-12月在新医大一附院整形外科就诊的颌面部外伤患者54例为研究组,同时收集2019年3月-12月就诊于急诊外科的颌面部外伤患者48例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精细整形缝合技巧,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缝合法。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疼痛指数、出血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水肿天数、恢复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根据瘢痕评分量表评定,研究组患者的缝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以上各组数据均P<0.05)。结论整形美容缝合技术的应用对颌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效果更佳,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伤口愈合质量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升高,值得在临床上全面推广应用。
- 余扬于扬乔星
-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术后护理
- 沙棘总黄酮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沙棘总黄酮(TFH)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Fbs)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增生性瘢痕(HS)组织取自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10例HS患者,组织块法培养Fbs,通过细胞计数实验(CCK-8)检测不同浓度TFH对Fbs增殖活力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FH对Fbs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FH对Fbs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分析细胞周期比例和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FH对Fbs中Ⅰ型胶原(Col1)、Ⅲ型胶原(Col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50、100、200、400、800μg/ml TFH呈浓度依赖性抑制Fbs细胞增殖[(16.35±2.41)%比(20.86±2.58)%比(40.89±0.33)%比(76.23±0.14)%比(85.04±0.58)%,F=75.63,P<0.05]。干预24 h半数抑制浓度(IC 50)=224.2μg/ml,分为对照组、150μg/ml TFH组、300μg/ml TFH组。随TFH浓度增大,伤口愈合面积减小(5.74±0.54比2.55±0.32比2.07±0.41,F=18.43,P<0.01),G_(0)/G_(1)期细胞比例减少[(86.24±1.71)%比(79.42±0.48)%比(74.64±1.92)%,F=44.72,P<0.01],S期和G_(2)/M期比例增多[(9.27±1.28)%比(12.57±0.47)%比(17.36±1.90)%,F=44.72,P<0.05,(4.49±0.44)%比8%比8%,F=190.6,P<0.01],Fbs凋亡率升高[(0.40±0.26)%比(19.43±0.91)%比(31.17±1.46)%,F=719.3,P<0.01],Fbs中Col1、Col3、α-SMA、bcl-2、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1.07±0.01比0.73±0.01比0.58±0.01,F=10840,P<0.01;1.14±0.03比0.87±0.01比0.70±0.01,F=446.50,P<0.01;1.14±0.02比0.87±0.01比0.69±0.01,F=1314,P<0.01;1.13±0.02比0.68±0.01比0.56±0.01,F=2756,P<0.01;0.92±0.01比0.89±0.01比0.61±0.01,F=1039,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升高(0.91±0.01比1.07±0.01比1.03±0.01,F=192.90,P<0.05),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TFH可抑制人增生性瘢痕Fbs增殖、迁移能力,诱导细胞凋亡,调节胶原代谢。
- 牛梓晗余扬艾江李文博卜盼盼马少林
- 关键词:沙棘总黄酮成纤维细胞增殖迁移凋亡
- A型肉毒毒素基于TGF-β1/MAPK通路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体外实验研究
- 2023年
- 目的研究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的增殖、迁移、凋亡的作用及细胞因子的变化与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切取增生性瘢痕组织,分离培养成增生性成纤维细胞(HSFbs),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TXA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BTXA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体外培养的HSFbs,模拟增生性瘢痕的形成机制,用MAPK通路抑制剂或BTXA参与该过程,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人型胶原蛋白(col-1)及P-p38MAPK的表达,明确BTXA对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均升高,并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浓度在2 u/mL时P<0.05,8 u/mL时P<0.01,该浓度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9%)。不同浓度的BTXA对增生性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升高而抑制作用增强(8 u/mL时,P<0.01)。BTXA对bcl-2、col-1的表达具有降低作用,BTXA降低P-p38的表达,bcl-2、col-1的表达降低与P-p38表达下降、p38MAPK的磷酸化过程受抑制有关。结论BTXA可通过TGFβ1/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HSFbs的形成。
- 马娟余扬于扬张波董祥林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MAPK信号通路A型肉毒毒素
- 微小RNA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 2023年
- 增生性瘢痕(HS)影响患者功能与美观,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其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水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病仍然是临床难防难治疾病之一。微小RNA(miR)是一类具有调节基因表达作用的单链内源性非编码RNA。miR在HS的成纤维细胞内的异常转录可影响下游信号通路或蛋白的转导与表达,对miR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蛋白的探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瘢痕增生的发生和发展机制。该文总结并分析近年来miR与多种信号通路如何参与HS的形成与发展,并进一步概述miR与HS中靶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 田文融左俊艾江齐郁松卜盼盼赵皎均余扬马少林
- 关键词:微RNASMAP激酶信号系统
-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整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整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7月整形外科实习的20名实习生,根据不同教学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对比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知识水平、实践应用能力、专业知识理解能力、临床思维扩展能力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整形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帮助实习生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实践技巧,锻炼其各方面能力水平,增强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成绩与整体水平。
- 余扬
- 关键词:整形外科教学多媒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