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淋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临沂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营养化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植物
  • 1篇水体
  • 1篇总氮
  • 1篇总磷
  • 1篇富营养化
  • 1篇富营养化水体

机构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1篇井光花
  • 1篇于兴修
  • 1篇李宝
  • 1篇付淋
  • 1篇刘占仁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N、P的去除效果。[方法]以挺水植物菖蒲、浮叶植物大聚草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静态培养,探讨3种典型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N、P的去除效果。[结果]3种水生植物DHN的去除率均超过95.00%;对TN的去除率在70.00%左右;金鱼藻对PO43--P的去除率较高,为85.71%;而菖蒲对TP的去除率最大,高达90.45%。3种水生植物TN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且在降低过程中又呈现先快后缓的趋势;金鱼藻和大聚草DHN浓度表现为初期迅速降低,呈短暂稳定的状态后又降低,而菖蒲DHN呈持续降低的趋势;菖蒲的PO43--P在试验初期呈短暂升高趋势后持续降低,而大聚草和金鱼藻的PO43--P在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呈升高或稳定的状态;菖蒲的TP在试验初期升高到1.78 mg/L后持续降低,金鱼藻和大聚草的TP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则呈缓慢降低的趋势。[结论]3种水生植物TN和TP浓度随时间推移呈y=ae-bx(a>0,b>0)的变化,其中,挺水植物菖蒲的N、P去除能力较强。
井光花刘占仁李宝付淋于兴修
关键词:总氮总磷水生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