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太行山猕猴
  • 3篇猕猴
  • 2篇大型溞
  • 2篇生物操纵
  • 2篇温度
  • 2篇小环藻
  • 2篇磷浓度
  • 2篇金鱼藻
  • 2篇光照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浓度
  • 1篇底泥
  • 1篇伊乐藻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盐
  • 1篇指趾
  • 1篇上覆水
  • 1篇生物学
  • 1篇水质
  • 1篇水质评价

机构

  • 10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商丘医学高等...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阳幼儿师范...

作者

  • 10篇高伟
  • 7篇马剑敏
  • 5篇靳萍
  • 4篇徐婷婷
  • 4篇蔺庆伟
  • 4篇王洁玉
  • 3篇赵晓进
  • 3篇田原
  • 2篇赵璇
  • 2篇杨程
  • 2篇靳同霞
  • 2篇翟頔
  • 1篇王凤产
  • 1篇胡晓林
  • 1篇贺锋
  • 1篇靳想
  • 1篇燕帅国
  • 1篇刘碧云
  • 1篇吴振斌
  • 1篇胡灵卫

传媒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形态学
2010年
了解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长度排序和性差特征.对远侧段指骨(17例)和趾骨(19例)长度进行测量.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太行山猕猴远侧段指趾骨长度变量在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大部分变量在性别之间差异显著(P<0.05);远侧段指骨的长度排序为3,4>5>2>1;远侧段趾骨的长度排序为3,4>2,5>1.产生性差的主要原因是出生前后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
赵璇王凤产赵晓进靳想田原高伟
关键词:猕猴排序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性差被引量:6
2010年
用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测量25例(雌17例,雄8例)太行山猕猴掌面指间Ⅱ-Ⅳ区花纹的嵴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分析.选择掌面纹线脊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0项变量中有5项在雌雄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嵴数具有明显的性差,性别的正确的判别率为88.0~100.0%.
赵璇翟頔田原高伟赵晓进燕帅国
关键词:太行山猕猴
牧野湖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生态学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于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对新乡市牧野湖4个采样点(S1:入湖河道东截止闸处,S2:湖南湾静水区,S3:湖心,S4:下游水轮车处)的轮虫群落结构及水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新乡市牧野湖4个采样点共发现轮虫43种,隶属于7科14属。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长三肢轮虫、曲腿龟甲轮虫、蒲达臂尾轮虫。轮虫月均丰度为13~8901 ind/L,总丰度季节性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各季节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空间分布表现为S2〉S3〉S4〉S1。从轮虫角度运用生态学方法及加权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牧野湖水质进行评价,寡污至β-中污、β-中污至寡污及β-中污型轮虫共24种,占总种数的55.8%,生物指数(Q)介于1.5~2.5,营养状态指数(TLIc)均大于50,牧野湖及其河道整体处于富营养水平。
蔺庆伟靳萍杨程徐婷婷杨佩昀高伟靳同霞马剑敏
关键词:轮虫群落结构水质评价富营养化
温度、光照和氮磷浓度对谷皮菱形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以硅藻中的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温度、光照、氮和磷浓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谷皮菱形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35℃范围内均可生长,当温度为35℃时比生长率最大。在光照1 000-5 000 lx范围内,谷皮菱形藻均能达到较高的细胞密度,光照为1 000 lx时,其最终细胞密度最大,光照5 000 lx时,比生长速率最大。在氮磷浓度实验中,氮浓度分别定位于1 mg/L和11 mg/L,每个氮浓度下设置磷浓度梯度为0.05、0.1、0.5、2 mg/L,结果显示不同处理间藻的比生长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低氮条件下,磷浓度为2 mg/L时比生长速率最大;在高氮条件下,磷浓度为0.1 mg/L时比生长速率最大。
徐婷婷路建周靳萍杨佩昀高伟蔺庆伟马剑敏
关键词:温度光照
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跖骨的不对称性
2011年
了解太行山猕猴掌骨和蹠骨长度的不对称性.对掌骨(35例)和蹠骨(33例)的长度变量进行测量,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5根掌骨有明显的左侧方向不对称趋势,5根跖骨没有发现方向不对称.结果表明左侧掌骨有大于右侧掌骨的趋势,跖骨作为对照组有右侧大于左侧的优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的差异水平.提示上肢骨出现的方向性不对称结果并不是由于波动性不对称随机的结果.研究结果提示猕猴掌骨可能有行为上的侧面化倾向.
翟頔付香斌田原高伟胡晓林赵晓进
关键词:猕猴
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共培养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了研究温度、光照和磷质量浓度对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选用小环藻、大型溢和金鱼藻分别作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水生植物的代表种,建立不同磷质量浓度(0.05、0.1、0.5、2mg/L)的水生微宇宙模型,研究不同温度梯度(15、20、25、30℃)、不同光照强度(1000、2600、4200、5800Ix)及不同光暗比(10;14、12t12、14;10、16:8)条件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的控藻效果.结果表明: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温度在20~25℃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生长较好,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光照强度在1000~4200lx时,大型潘和金鱼藻对小环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强光(5800lx)有利于小环藻、金鱼藻的生长,但对大型潘有抑制;磷质量浓度为0.05~0.5mg·L^-1,光暗比为14h:10h时,大型潘和金鱼藻生长最好,可以达到很好的抑藻效果;当磷质量浓度相同时,温度30℃、光照5800lx时,培养液中氯磷去除率最高.
杨佩昀徐婷婷高伟王洁玉靳萍靳同霞马剑敏
关键词: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温度光照生物操纵
卫河新乡段底泥-间隙水-上覆水中营养盐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为研究卫河新乡市区河段底泥-间隙水-上覆水中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于2013年1、4、7、10月对卫河新乡段上游(S1)、人口密集区(S2)、人工拓宽河道形成的牧野湖入湖水口(S3)、湖岸静水区(S4)、湖心处(S5)和湖区下游(S6)共计6个样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S1和S2底泥中总氮(TN)、氨氮(NH^+_4-N)含量呈现随深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除S3外,各样点底泥中总磷(TP)含量的垂向分布在15~20 cm处比表层含量低,但并无明显规律性;(2)S2、S3、S4样点在4月时底泥(干重)中的TN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2.2、1.7 g/kg,10月时TP含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8、0.22、0.21 g/kg,除S3号样点外,其余各样点底泥NH+4-N的含量均在7月出现最大值,按样点号依次为25.42、37.19、14.23、12.28、34.11 mg/kg;(3)间隙水中TN和NH^+_4-N含量的垂向分布与底泥中的分布相似,间隙水和底泥中的TN、NH^+_4-N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TP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间隙水和上覆水中的各营养盐之间均无明显相关性。
杨佩昀于飞杨程蔺庆伟靳萍高伟马剑敏
关键词:底泥间隙水上覆水营养盐
伊乐藻抗椭圆萝卜螺牧食损害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观测椭圆萝卜螺(Radix swinhoei)对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植株造成的牧食损害程度,研究伊乐藻的抗牧食损害能力以及受损后的生长特性,进一步了解伊乐藻生态适应性以及入侵能力,为合理利用和控制伊乐藻提供依据。选取15~20 cm的伊乐藻嫩枝,除去附生生物,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快速称量鲜重2 g。螺的类型据重量分为大螺(0.17±0.02)g、中螺(0.1±0.01)g和小螺(0.03±0.01)g。玻璃缸水平置于室内靠窗户的位置,加入2 L稀释10倍的Hoaglands培养液。试验组分3组,每组放1种大小的螺4只,螺在培养液中饥饿48 h后用于试验;对照组不放螺。每种处理3个重复,试验期15 d。螺主要取食伊乐藻茎干和顶芽,取食优先顺序为茎干、顶芽、叶。中螺危害最甚,该组中伊乐藻的生物量增量约为对照组的40%;大螺危害次之,小螺危害最小,2组中伊乐藻生物量增量分别占对照组的92%和96%。受牧食损害后的伊乐藻仍有较高的成活率,形成的断枝也有较高的萌发率,大螺、中螺、小螺组伊乐藻断枝上腋芽萌发的数量占原枝条数的比例分别为41.7%、22.6%和10%。椭圆萝卜螺可对伊乐藻造成明显的牧食损害,但伊乐藻抗牧食损害能力较强。
高伟胡灵卫王洁玉马剑敏
关键词:伊乐藻
磷浓度对小环藻、大型溞和金鱼藻三者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解磷浓度对水生植被恢复和生物操纵效果的影响,分别用小环藻(Cyclotella sp.)、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代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沉水植物建立水生微宇宙模型,在25℃、2600 lx光强和11 mg/L氮浓度条件下,分别研究小环藻与大型溞、小环藻与金鱼藻、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共培养时4种磷浓度(0.05、0.1、0.5和2 mg/L)下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的增长率以及培养液中氮磷去除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小环藻与大型溞、小环藻与金鱼藻两两共培养时,磷浓度为0.05—2 mg/L时,金鱼藻和大型溞均生长良好,小环藻受到明显抑制,其密度保持较小幅度的正增长。在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三者共培养时,在0.05—2 mg/L的磷浓度范围内大型溞和金鱼藻生长良好,与两两共培养相比,小环藻则受到了更大程度的抑制,在磷浓度为0.05—0.1 mg/L时藻密度呈现负增长.这说明在水生态系统中,大型浮游动物和沉水植物对浮游藻类的联合控制效果远好于各自单独的控制效果,该控制效果随磷浓度的提高而减弱,以≤0.1 mg/L的磷浓度为最佳。在实验结束后测定氮磷去除率发现,在最低磷浓度(0.05 mg/L),即磷限制时,水中磷去除率最高,在最高磷浓度(2 mg/L),即氮限制时,水中氮去除率最高。
靳萍徐婷婷杨佩昀高伟王洁玉马剑敏
关键词:小环藻大型溞金鱼藻磷浓度生物操纵
菹草石芽萌发影响因子及其阶段性生物学积温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位、光照、基质和絮凝剂对菹草石芽萌发及幼苗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幼苗去除顶芽再发新枝的阶段性生物学积温.结果表明:水位越深初始萌发越迟,全萌发所需天数浅水位<中水位<深水位,水位对幼苗形态特征有明显影响.光照下10d萌发率大于黑暗处理,湖泥中,有光和无光对石芽萌发影响并不明显,而在营养液中,有光明显促进石芽的萌发.光照下枝条数和根数大于黑暗处理.絮凝剂显著(P<0.05)延迟石芽萌发,但不影响最终发芽率.去除顶叶的菹草幼苗萌发新枝的生物学有效积温为177.84日度,生物学零点温度为5.57℃,相同温度下随去除幼苗顶芽数增加再发新枝所需历期增长.
蔺庆伟杨佩昀高伟王洁玉马剑敏刘碧云贺锋吴振斌
关键词:菹草萌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