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丽军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纺织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纬编针织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本文选用苎麻/PP包缠纱作为针织纱线在横机上编织,然后在热压机上压制成苎麻/PP复合板材。研究了同种组织结构、不同机号,不同PP含量等对苎麻/PP增强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压模层数为10,压模温度为190℃时在12G针织横机上、采用1:2包覆方式做成的复合材料其拉伸性能最好。
- 陶丽军林凤玲殷肖海刘晓洪
- 关键词:苎麻纤维丙纶复合材料
- 热处理对苎麻纤维结晶度的影响被引量:8
- 2009年
- 采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法,分别测定了苎麻纤维在经过1751、851、95℃高温处理后的结晶指数和相对结晶度。结果表明,在经过高温处理后,苎麻纤维素的结晶形态发生了变化,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晶指数都有相同的降低趋势。
- 刘伟刘晓洪殷肖海陶丽军
- 关键词:苎麻纤维结晶度红外X射线衍射
- 丙烯酸接枝改性PET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丙烯酸接枝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纤维,探讨了接枝率对PET纤维结构、回潮率、染色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PET纤维密度变化不大,双折射率略为下降,纤维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染色性能提高,拉伸性能有所下降。当接枝率为10.78%时,PET纤维经0.03 mol/L的Na_2CO_3溶液处理后,其质量比电阻为1.34×10~6Ω·g/cm^2,回潮率为5.05%,纤维拉伸强度为3.31 cN/dtex,上染率达93.8%。
- 刘晓洪刘伟殷肖海陶丽军
-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丙烯酸回潮率上染率质量比电阻
- 苎麻/聚丙烯针织复合材料层界面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选用苎麻/PP纱在G12的手摇横机上编织罗纹半空气层组织预制件,经不同方法对预制件进行改性处理,在模压温度185℃,模压压力10 MPa,模压时间10 min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复合材料,并测试复合材料的横纵向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经NaOH溶液处理,NaOH质量分数为8%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最佳;经CTAB溶液处理,CTAB质量分数为2%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最佳。
- 陶丽军刘晓洪
- 关键词:针织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 苎麻混纺纱针织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选用苎麻/聚丙烯纱作为针织纱线混纺,初步制成针织结构预制件小样,然后采用层压成型工艺制备苎麻/PP增强复合材料,分析影响其拉伸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当苎麻/PP体积比为20:8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较优。
- 陶丽军刘伟殷肖海刘晓洪
- 关键词:复合材料苎麻纤维丙纶
- 苎麻纤维针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
- 本文以苎麻纱线作为增强体,聚丙烯长丝、聚乳酸纱线分别作为基体,利用并纤纱法制备了罗纹半空气层组织、罗纹空气层组织、1+1罗纹组织、满针罗纹组织针织结构预制件,用模压成型法分别将预制件制备成苎麻/PP、苎麻/PLA针织结构...
- 陶丽军
- 关键词:苎麻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乳酸纤维针织结构复合材料
- 文献传递
- 玉米油基热固性树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010年
- 使用玉米油在一定条件下先后与甘油和马来酸酐及苯乙烯形成热固性树脂。实验通过红外光谱、热失重和动态力学分析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该树脂具有热固性树脂的典型变化行为,该树脂热稳定性随着玉米油单甘油马来酸单酯的增加而降低,存储模量和交联密度随着苯乙烯质量分数的增加分别增加和减小。
- 殷肖海刘伟陶丽军刘晓洪
- 关键词:玉米油热固性树脂热稳定性
- 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 2011年
-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改善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探讨了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151处理和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提高到92.6Mpa和78.0Mpa,在45℃、5%NaOH溶液中加热0.5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大。
- 陶丽军殷肖海刘晓洪
- 关键词:苎麻纤维丙纶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