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春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颈椎
  • 3篇冲击波
  • 2篇针刺
  • 1篇眩晕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 1篇针刺法
  • 1篇整脊
  • 1篇整脊技术
  • 1篇治疗颈椎
  • 1篇软瘫
  • 1篇软瘫期
  • 1篇三阴

机构

  • 7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秦春
  • 6篇杨继文
  • 3篇白慧敏
  • 2篇龚树辉
  • 1篇张玉
  • 1篇孙先泽
  • 1篇封丽华
  • 1篇袁志刚
  • 1篇张丹
  • 1篇刘艳丽
  • 1篇高珊

传媒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美式整脊技术联合针刺对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颈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观察美式整脊技术联合针刺对颈性眩晕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颈椎功能的影响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02月~2020年02月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美式整脊技术和中医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情感评分、躯体评分、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Ⅲ、Ⅴ波电位潜伏期]、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侧曲、旋转)及病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58/60)、复发率为13.3%(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49/60)、复发率为38.4%(23/6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评分、躯体评分、功能评分、NDI评分和Ⅰ、Ⅲ、Ⅴ波电位潜伏期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BA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速度、JOA评分、各颈椎活动度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式整脊技术联合针刺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眩晕症状、颈椎活动功能、脑干功能,并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复发率低。
梁晓建杨继文王晓路秦春李太行高珊白慧敏张丹
关键词:针刺颈性眩晕血流动力学
特定针刺法对脑卒中软瘫期肌张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观察特定针刺方法针刺委中、三阴交、太溪穴对脑卒中软瘫期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软瘫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0例。两组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增加特定手法针刺委中、三阴交、太溪穴,观察对脑卒中软瘫期肌张力恢复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肌张力的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委中、三阴交、太溪穴的特殊针刺方法能促进肌张力的早期恢复。
封丽华秦春袁志刚张玉刘艳丽
关键词:脑卒中软瘫期肌张力三阴交委中
体外康复联合发散式冲击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无菌性炎症和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3年
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体外康复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对于患者无菌性炎症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性。方法 纳入我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就诊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配,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分为41例,对对照组进行了体外康复治疗,观察组提供体外康复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将两组疗效开展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白介素-6(0.25±0.03)ng/L、超敏C反应蛋白(5.13±0.05)mg/L和血清降钙素原(0.30±0.10)μg/L更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左旋转(65.89±5.65)°、右旋转(68.65±5.13)°、左侧屈(39.89±4.25)°、右侧屈(36.55±4.43)°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NDI评分(11.05±2.65)分、VAS评分(1.05±0.25)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椎动脉(37.56±2.63)cm/s和基底动脉流速(56.96±6.52)cm/s更大,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CASCS评分更高,包含生活、工作、社会能力(7.13±1.25)分、临床症状(14.55±2.15)分、临床体征(65.63±8.52)分评分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体外康复联合发散式冲击波治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情况,值得在临床中使用与推广。
李太行杨继文秦春梁晓建
关键词:无菌性炎症
冲击波联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观察
2023年
目的评价激波法和拉力法在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2023年2月份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双盲法分成2组,46例/组,采用对照牵引,观察组采用冲击波结合牵引,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JOA评分(22.23±3.25)分更高,ODI评分(18.42±2.56)分、VAS评分(2.00±0.52)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腰椎前凸角度(42.52±1.63)°、腰骨倾斜角(32.12±1.33)°、腰椎曲度(1.92±0.25)cm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1.85±0.58)mPas、全血黏度(包含低切、中切和高切)(9.12±1.56)mPas、(6.89±1.32)mPas、(3.56±1.85)mPas更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1.15±0.25)ng/mL、IL-1β(0.25±0.03)ng/mL、TXB2(27.12±1.42)ng/mL更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牵引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冲击波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李太行杨继文秦春梁晓建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冲击波治疗
拇指顶推手法治疗颈椎根性痛的临床观察
杨继文龚树辉白慧敏秦春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X线分析及其临床特征探讨
目的 分析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X线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116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的X线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退行性下颈椎不稳在X线平片上除有颈椎不稳的表现外,不稳节段区域多合并颈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纤维环...
杨继文龚树辉白慧敏秦春
关键词:下颈椎不稳X线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对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及对血液流变学、颈椎生理曲度及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ervical vertebra disease 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CASCS)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aing rading index, PRI)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部失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评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scores, JOA)分数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病症状20分量表评分及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PRI指数(感觉评分、情感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颈椎生理曲度明显优于对照组,N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及血细胞比容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JO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态关节松动术结合冲击波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能有效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减轻颈椎病症状,改善颈椎和腰椎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李太行杨继文秦春孙先泽
关键词:颈椎病冲击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