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科翰

作品数:1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性状
  • 1篇增产
  • 1篇增产途径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小麦
  • 1篇小麦品种
  • 1篇高产
  • 1篇高产小麦
  • 1篇产量性状
  • 1篇超高产
  • 1篇超高产小麦

机构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1篇茹振钢
  • 1篇胡铁柱
  • 1篇冯素伟
  • 1篇丁位华
  • 1篇姜小苓
  • 1篇王科翰

传媒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和新近育成的14个超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高产小麦品种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差异,杂交小麦品种的公顷穗数较常规品种多,多穗品种杂麦4号的公顷穗数达到了854.25万,与其他品种均达到了显著差异;大穗小麦品种兰考198、杂麦3号、周麦27、周麦23穗粒数较多,但千粒重较低;杂交小麦品种杂麦3号穗数与穗粒数较多,因而产量较高.相关性分析可知,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大小顺序为:穗数>千粒重>穗粒数;通径分析进一步证明,穗数对高产品种的产量贡献最大,其次为千粒重,穗粒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小.通过聚类分析,将不同小麦品种聚为不同类别,依次为超高产、高产、中产小麦品种,穗粒数和千粒重聚类为大穗类型、中穗类型和小穗类型.因此,不同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实现高产的途径亦有所差异,根据产量性状的有关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是提高产量的关键.
冯素伟姜小苓胡铁柱丁位华茹振钢王科翰
关键词: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增产途径通径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