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立力
- 作品数:1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图书馆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学术会议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和利用研究
- 2016年
- 本文分别从学术会议信息资源和学术会议论文文献资源两方面对学术会议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研的范围涵盖国内外公益机构和商业组织,包括公共图书馆、学术机构和目前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学术会议资源数据库。分析各个数据库的优缺点,重点指出其建设缓慢、时效性差,以及无一站式服务等共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学术会议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出建议和展望,旨在促进学术会议资源建设力度,加大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使学术会议数字化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
- 沈立力
- 关键词:数据库元数据
- 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实践与未来展望被引量:3
- 2023年
- 数字人文工具的应用降低了人文社科计算的准入门槛,帮助人文学者提高了新方法、新规律及新理论的创造概率,逐渐为人文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论支撑。图书馆一直是数字人文工具建设及服务的重要力量。本文应用网络调研和案例分析的方法,从数字人文工具的用户需求出发,分析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开发实践面临的问题,总结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中的实践经验,并本文从多模态工具开发、数字特藏建设、工具友好性、工具平台集成、拥抱大语言模型5个方面对图书馆数字人文工具建设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图书馆在数字人文工具建设中需要将用户需求放在首位,逐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帮助人文学者进行发现性的学术研究中去,积极拥抱最新技术,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
- 沈立力张宏玲韩春磊姚啸华张文棋
- 关键词:语料库建设
- 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实践探讨——以古典小说续作研究场景为例被引量:2
- 2023年
- 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古籍智慧化服务场景发展演进路径,以上海图书馆的古典小说续作研究服务场景构建为例,分析构建中的难题。本文结合实践和技术发展特点,对利用数字人文及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时代古籍智慧化服务进行深入思考,建议积极利用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等前沿技术解决古籍智慧化服务实践问题,加强古籍文本语料库建设,探索知识组织新模式,建立共同生态,促进古籍智慧化服务创新。
- 韩春磊姚啸华张宏玲刘英捷沈立力
- 关键词:《水浒传》
- 近代教育类期刊分类体系探索——以《全国报刊索引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为例
- 2018年
- 文章在比较及调研国内近代期刊知识组织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近代教育类期刊分类体系的构建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特色,彰显时代特征,同时要注意揭示近代期刊的体裁特征,依托《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体系结构,最终构建层级式的近代教育类期刊分类体系。期刊分类体系的构建将为近代教育期刊的知识组织提供基础,以期更好地为用户和专业领域研究者提供服务,助力文史研究。
- 沈立力
- 关键词:知识组织
- 晚清、民国时期文学类文献分类组织与探索
- 2019年
- 文章以《全国报刊索引》所收录的晚清、民国时期期刊为研究对象,对这一历史时期文学的发展、文学的政治性、文学社团和流派、文学冲突、文学体裁和文学大家进行分析,得出晚清、民国时期文学类文献分类体系,并简要制定相关分类依据,以便用户使用。
- 姜鹏王静沈立力
-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分类标引业务外包的质量控制——以“全国报刊索引会议论文篇名数据库”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以"全国报刊索引会议论文篇名数据库"为例,探讨了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分类标引业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有效控制分类标引业务质量的4个措施。
- 沈立力
- 关键词:自建数据库分类标引业务外包
- 中文老报纸数据库的建设研究——以《时报》数据库建设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时报》作为近代上海三大报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与新闻史上影响深远。《全国报刊索引》依托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在完成《时报》的数字化加工后,推出了中国近代中文报纸全文数据库——《时报》。文章以《时报》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时报》数据库的建设流程,并从正文、广告、图片三大类型资源的元数据著录规则入手,重点阐述了该库的资源揭示与知识组织,并分析了《时报》数据库的功能构建情况,以期为中文老报纸乃至近代文献数字资源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王静沈立力
- 关键词:《时报》数据库元数据
- 大语言模型对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的挑战及应对思考被引量:13
- 2023年
- 大语言模型是人工智能在大规模预训练语料语言模型领域突破性的应用,给传统的知识理解、处理与服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运用扎根理论从ChatGPT的数字人文工具价值、大语言模型中的汉语语料库、图书馆的汉语语料库建设工作、大语言模型带来的数据伦理4个方面对专家访谈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大语言模型带给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的挑战;基于文献、场景应用及专家见解,文章从数据确权及版权保护、语言文化的差异及偏见、技术应用边界、标准规范4个方面详述了图书馆数字人文工作实践的深层应对思考。
- 张宏玲沈立力韩春磊付雅明
- 关键词:语料库建设
- 近代报人群体关系图谱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作为近代新出现的一个职业群体,报人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小觑,以数字人文方法对近代报人群体关系进行深度挖掘与研究,为一崭新的尝试.运用上海图书馆"人名规范库"和全国报刊索引近代书报刊数据库,对其中报人群体相关数据进行语义化转换及本体关系构建,搭建近代报人群体关系图谱,并在"历史人文大数据平台"上进行可视化呈现.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报人群体先赋性关系网络、业缘网络和自获性关系网络的特点与影响进行分析.该关系图谱的应用可为人文学者已有研究成果提供更客观、更全面的佐证,也为近代报业史、新闻史乃至近代史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 沈立力张宏玲俞晓婷
- 关键词:社会网络关系知识图谱
- 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分析与启示--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DH2020)项目评选综述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意义]对上海图书馆举办的2020年数字人文年会会议征集的51个汉语语境下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析,总结汉语世界关于中华文化主题的数字人文项目概况,为国内数字人文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采用网络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对51个数字人文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项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础设施类型和项目成果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与讨论以获取有价值的特征。就“数字人文与人文学科”“技术手段与方法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与问题解决”四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51个项目的总结显示出五大特点:在历史学、文学领域蓬勃发展,机器学习与数字人文深度结合,数字资源建设至关重要,综合性数字人文平台的时代已经到来,跨学科、跨机构、跨国家的合作性项目开始显现。本文也针对当前数字人文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机构间合作及多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大数据交叉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加强区域协同发展,继续提升学科服务能力和基础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议。
- 沈立力张宏玲韩春磊刘炜
- 关键词: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