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鹤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土壤
  • 2篇秸秆
  • 2篇黑土
  • 1篇氮肥
  • 1篇氮水平
  • 1篇益生菌
  • 1篇有机碳
  • 1篇日粮
  • 1篇肾脏
  • 1篇施氮
  • 1篇施氮水平
  • 1篇水解
  • 1篇酸水解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碳
  • 1篇牛粪
  • 1篇全混合日粮
  • 1篇无机磷
  • 1篇无机磷形态
  • 1篇磷素

机构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动物营养与饲...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篇李鹤
  • 3篇刘淑霞
  • 3篇高云航
  • 3篇娄玉杰
  • 2篇杨连玉
  • 2篇杨文艳
  • 2篇黄元龙
  • 1篇史喜林
  • 1篇刘博
  • 1篇李林
  • 1篇张恒芳
  • 1篇高阳

传媒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家畜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益生菌对秸秆型全混合日粮发酵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探讨不同益生菌对发酵秸秆型全混合日粮营养成分的影响,同时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期的霉菌毒素含量,确定合理的发酵时间。试验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全混合日粮组)、酿酒酵母组(全混合日粮+0.5%酿酒酵母)和混合益生菌组(全混合日粮+0.5%混合益生菌),每组设定5个重复,发酵时间为28d。结果表明:(1)试验28d酿酒酵母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500μg/L),可确定有效发酵时间为21d。(2)1~21d,混合益生菌组pH变化最小;随发酵时间延长,铵态氮含量均呈上升趋势,21d时,混合益生菌组的铵态氮变化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3)1~21d,3个处理组粗蛋白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在7,14,21d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组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均呈下降趋势,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分别下降了11.94%和14.66%,高于对照组的9.04%;各处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自14d开始,酿酒酵母组和混合益生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测定的各个时期,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均呈现:混合益生菌组〈酿酒酵母组〈对照组。综上所述,酿酒酵母与枯草芽孢杆菌混合作为秸秆型全混合日粮保存剂,发酵时间为21d以内。
杨文艳于锦皓高阳刘博李鹤黄元龙杨连玉
关键词:益生菌秸秆日粮发酵时间
不同施氮水平对草甸黑土有机碳化学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氮肥的施用会影响作物生物量,从而影响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碳的量,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和积累。该研究在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结合2种酸解法,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黑土中土壤酸水解碳和酸解残留碳的变化,以揭示不同氮肥处理对草甸黑土有机碳化学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包括不施氮肥(N0)、优化施氮70%(N168)、优化施氮(N240)、传统高量施氮(N270)、优化施氮130%(N312)。结果表明:2种酸解法获得的有机碳组分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施用氮肥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4个施氮处理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N0(P<0.05),N240处理有机碳含量最高;施用氮肥提高了土壤中易酸解有机碳的含量,不同施肥处理中N240处理含量最低,N312处理含量最高,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氮肥降低了土壤难降解有机碳的含量,N24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N240处理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与N0的相近,低于其他氮肥处理,N270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活性指数(P<0.05),而N312显著降低了土壤难降解有机碳指数(P<0.05)。施用氮肥通过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合理的氮肥用量可以增加土壤中难降解有机碳指数,提高有机碳的化学稳定性。可以通过合理施用氮肥来调控草甸黑土有机碳含量及其稳定性。
李林李鹤秦治家高云航娄玉杰刘淑霞
关键词:草甸黑土土壤有机碳氮肥酸水解
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秸秆原位还田是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已经成为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秸秆进入土壤之后,腐解缓慢,很难得到广泛的推广,因此通过开发秸秆降解菌加快秸秆纤维素的降解速度提高秸秆腐解效率成为秸秆还田技术的关键。本文对低温微生物、低温秸秆降解菌、以及施加菌剂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李鹤张恒芳秦治家高云航娄玉杰刘淑霞
关键词:秸秆还田
牛粪对黑土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牛粪对黑土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影响,探讨黑土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变化规律和供磷能力的变化,明确牛粪在提高土壤磷利用效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用牛粪可增加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随着牛粪用量的增加,土壤中不同形态磷的含量均有所增加。铝结合态磷酸盐(Al-P)和铁结合态磷酸盐(Fe-P)的增加幅度最大,闭蓄态磷酸盐(O-P)的增加幅度最小。施用牛粪可以改变各种无机磷占无机磷总量的比例顺序,由未施牛粪的Fe-P>钙结合态磷酸盐(Ca-p)>AL-P>O-P,到施用牛粪的Fe-P>AL-P>Ca-P>O-P;表层土壤各种形态磷的含量高于下层土壤,而相对含量是除了AL-P外,其余各形态磷的含量均是下层土壤的高。试验结果说明,施用牛粪可以使土壤中无机磷的形态向AL-P转化,增加黑土中对植物有效性高的无机磷的含量。
史喜林李鹤秦治家高云航娄玉杰刘淑霞
关键词:牛粪黑土磷素有效性
肾脏铜稳态平衡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18年
哺乳动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几乎离不开铜和铁的氧化还原特性反应,并且铜常以Cu^(2+)的形式与其相关蛋白结合的形式作为一些功能性蛋白的辅基,同时铜结合蛋白的结构在其发挥生物学功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肾脏是铜排泄的器官,肾脏细胞内铜的吸收、储存、释放、转运对肾脏铜稳态很重要,肾脏铜稳态的失衡使肾脏线粒体结构发生断裂,肾脏细胞脱落导致肾脏排泄发生障碍。随着对肾脏铜转运因子与靶细胞器研究的逐步深入,论文综述了胞内的线粒体、高尔基体、胞浆分别与铜伴侣蛋白、铜转运蛋白的结合途径,阐明了铜转运蛋白(CTR1)的表达机制,铜离子转出蛋白(ATP7A)、铜离子转出蛋白(ATP7B)在高铜情况下的再分配机制,为揭示肾脏铜稳态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李鹤孙胜悦黄元龙杨文艳杨连玉
关键词:肾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